高馬爾
一個信息發佈的網站

病隙碎筆中的好句子集合3篇

我不斷地眺望那最初之在:一方藍天,一條小街,陽光中缥缈可聞的一縷鍾聲,于恐懼與好奇之中鋪築成無限。我們一起坐在地壇的老柏樹下看天看地,聽上帝一言不發,上帝他在等待。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病隙碎筆中的好句子集合3篇,歡迎閲讀~

病隙碎筆中的好句子集合3篇

病隙碎筆中的好句子 第1篇

文學因而不能止于幹預實際生活,而探問心魂的迷茫和意義才更是它的本分。

背運的時候誰都可能埋怨命運的不公平,但是生活,正如上帝指給約伯看到的那樣,從來就布設了兇險,不因為誰的虔誠就給誰特别的優惠。

愛是軟弱的時刻,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不是求助于他者的施予,是求助于他者的參加。愛,即分割之下的殘缺向他者呼籲完整,或者竟是,向地域要求天堂。愛所以艱難,常常落入窘境。

在迷途面前都不要把自己洗得太幹淨,你以什麼與之共鳴呢?可有誰一點兒都不體會醜惡所走過的路徑嗎?這便是人人都需要忏悔的理由。發現他人之醜惡,等于發現了自己之醜惡的可能,因而是已經需要忏悔的時刻。

人在浩瀚的音樂中孤獨的音符,恐懼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恐懼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卻不知道别人想要什麼;他知道自己的復雜處境與他人有關,但不知道他人對這種復雜的關系持什麼态度;他知道他期望别人,但他不确定别人是否對他有同樣的期望;簡而言之,他兩個都聽到了。[美詞網]

任何思想都是有限的,不僅限于有限的事物,而且也限于有限的範圍。靈魂指向無限的存在,它既是無限的追求,也是無限的神秘,無限的相互幹擾,無限的形成可能性。思想可以依靠理性;靈魂必須超越理性去感知祈禱和自信。歸根結底,思想只是一種工具,它使我們“知道”和“不知道”。靈魂是目的地。它需要愛和信任。思想與靈魂有相似之處,如無形的幹擾。史鐵生的《縫隙中的殘缺筆》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彼岸的成立。走到,豈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終結拯救的放棄。因而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所以,虛無的悲嘆,尋根問底仍是由于肉身的圈定。肉身蒙蔽了靈魂的眼睛,單是看見要回那無中去,卻忘了你原是從那無中來。

我不斷地眺望那最初之在:一方藍天,一條小街,陽光中缥缈可聞的一縷鍾聲,于恐懼與好奇之中鋪築成無限。

真正的理解都難免是設身處地,善如此,惡亦如此,否則就不明白你何以能把别人看得那麼透徹。這便是人人都需要忏悔的理由。發現人之醜惡,等于發現了自己之醜惡的可能,因而是已經需要忏悔的時刻。

那些只是随着肉身的欲望而活的,你會説他沒有靈魂。

于是黑夜為強大的白晝所迫,重回黑夜的孤獨。

那無限的消息不把任何一尊偶像視為永恒,惟愛願于人間翱飛飄缭歷千古而不死。

自卑,歷來送給人間兩樣東西:愛的期盼,與怨憤的積累。愛原就是自卑棄暗投明的時刻。自卑,或者在自卑的洞穴裏步步深陷,或者轉身,在愛的路途上迎候解放。——史鐵生《病隙碎筆》

愛,原就是自卑棄暗投明的時刻。

我們一起坐在地壇的老柏樹下看天看地,聽上帝一言不發,上帝他在等待。

生活的意義不在于追求外在,而在于确立内在。這種意義不是天生的,生理上的人是不可能達到的。意義由精神提出,由精神實現。這是神對人性的要求。在這種要求下,生命的無限意義一旦在宇宙中消散,又重新聚集起來,在命運中失去的生命的不确定意義,又一次變得更加明智,而困在人體内的生命的不完整意義,比看路更重要。史鐵生的《縫隙中的殘缺筆》

神以其完美浩瀚使你看見自己的殘缺與渺小,神以其無窮之動使你看見永恒的跟随,神以其寬容要你悔罪,神以其嚴厲為你布設無邊的黑夜。

人類之所以創造文學,是因為它看到了超越許多科學範疇的復雜性,看到了不同流派不涉及的現實,看到了現實的浩瀚復雜性和威望。

人不可以逃避苦難,亦不可以放棄希望——恰是在這樣的意義上,上帝存在。命運并不受賄,但希望與你同在,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愛戀,既是借助肉身而衝破肉身,性别就不是決定的前提,既是心魂與心魂的相遇,則要緊的是他者。他者即異在。

于是溝塹越挖越深,忠心越表越烈,勇猛而至暴行,理性崩塌,信仰淪為一場熱病。

心魂之域本無盡頭,比如“詩意地栖居”可不是獨享逍遙,而是永遠地尋覓與投奔,并且總在黑夜中。

天堂是什麼?正是與這物質性限制的對峙,是有限的此岸對彼岸的無限眺望。

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不把人的特點搞丢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的躺着,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其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人以一個孤獨的音符處于一部浩瀚的音樂中,難免恐懼。這恐懼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心願,卻不知道别人的心願;他知道自己復雜的處境與别人相關,卻不知道别人對這復雜的相關取何種态度;他知道自己期待着别人,卻沒有把握别人是否對他也有着同樣的期待;總之,他既聽見了那音樂的呼喚,又看見了社會美德的陰沉臉色。

愛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間永恒的隔膜。愛之永遠的激越,由于每一個“我”都是孤獨。人不僅是被抛到這個世界上來的,而且是一個個分開着被抛來的。

上帝不許諾光榮和福樂,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困難,亦不可以放棄希望。恰是在這樣的意義上,上帝存在。……從約伯的啓示中我知道: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實是一片空曠,除了希望什麼也沒有,想要也沒有。……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許諾,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後的恭維,它的恩惠唯在渡涉困難的時候可以領受。

愛是軟弱的時刻,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不是求助于他者的施舍,是求助于他者的參加。

病隙碎筆中的好句子 第2篇

于是黑夜為強大的白晝所迫,重回黑夜的孤獨。

我們一起坐在地壇的老柏樹下看天看地,聽上帝一言不發,上帝他在等待。

所以,虛無的悲嘆,尋根問底仍是由于肉身的圈定。肉身蒙蔽了靈魂的眼睛,單是看見要回那無中去,卻忘了你原是從那無中來。

真正的理解都難免是設身處地,善如此,惡亦如此,否則就不明白你何以能把别人看得那麼透徹。這便是人人都需要忏悔的理由。發現人之醜惡,等于發現了自己之醜惡的可能,因而是已經需要忏悔的時刻。

生活的意義不在于追求外在,而在于确立内在。這種意義不是天生的,生理上的人是不可能達到的。意義由精神提出,由精神實現。這是神對人性的要求。在這種要求下,生命的無限意義一旦在宇宙中消散,又重新聚集起來,在命運中失去的生命的不确定意義,又一次變得更加明智,而困在人體内的生命的不完整意義,比看路更重要。史鐵生的《縫隙中的殘缺筆》

人在浩瀚的音樂中孤獨的音符,恐懼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恐懼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卻不知道别人想要什麼;他知道自己的復雜處境與他人有關,但不知道他人對這種復雜的關系持什麼态度;他知道他期望别人,但他不确定别人是否對他有同樣的期望;簡而言之,他兩個都聽到了。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别開生面的遊歷。這遊歷當然是有風險,但去大河上淋漓就安全嗎?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準備,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覺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敗都有一份光榮,生病卻始終不便誇耀。不過,但凡遊歷總有酬報:異地他鄉增長見識,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險阻錘煉意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剛坐上輪椅的時候,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丢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任何思想都是有限的,不僅限于有限的事物,而且也限于有限的範圍。靈魂指向無限的存在,它既是無限的追求,也是無限的神秘,無限的相互幹擾,無限的形成可能性。思想可以依靠理性;靈魂必須超越理性去感知祈禱和自信。歸根結底,思想只是一種工具,它使我們“知道”和“不知道”。靈魂是目的地。它需要愛和信任。思想與靈魂有相似之處,如無形的幹擾。史鐵生的《縫隙中的殘缺筆》

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不把人的特點搞丢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的躺着,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其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神以其完美浩瀚使你看見自己的殘缺與渺小,神以其無窮之動使你看見永恒的跟随,神以其寬容要你悔罪,神以其嚴厲為你布設無邊的黑夜。

我不斷地眺望那最初之在:一方藍天,一條小街,陽光中缥缈可聞的一縷鍾聲,于恐懼與好奇之中鋪築成無限。

愛情,它會随着全身的血液,象思想一般迅速通過了百官四肢,使每一個器官發揮雙倍的效能,它使眼睛增加一重明亮,戀人眼中的光芒可以使猛鷹眩目;戀人的耳朵聽得出最微細的聲音,任何鬼祟的奸謀都逃不過他的知覺;戀人的感覺比戴殼蝸牛的觸角還要微妙靈敏;戀人的舌頭使善于辨味的巴邱斯(希臘酒神顯得遲鈍。《愛的徒勞》

背運的時候誰都可能埋怨命運的不公平,但是生活,正如上帝指給約伯看到的那樣,從來就布設了兇險,不因為誰的虔誠就給誰特别的優惠。

愛情裏面要是攙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的愛情

世上有多少人因為煩惱憂愁而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又有多少人因為煩惱讓自己的身心俱損,消耗了精力,影響了健康,加速了生命的消磨。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何須煩憂,她的最美狀态應該是淡然,是超脱,是開心。

文學因而不能止于幹預實際生活,而探問心魂的迷茫和意義才更是它的本分。

她好像是一位統制那悲傷的女王,不過悲傷真倔強,想當那駕馭她的君王。

要一個驕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臉,只有用别人的驕傲給他做鏡子;倘若向他卑躬屈膝,不過添長了他的氣焰,徒然自取其辱。

自古紅塵多憂愁,入了紅塵,亦醉了紅塵。紅塵多夢,夢亦然,紅塵夢裏一場煙,夢裏紅塵一場空。一支斷箫,承載了多少迷人的愛情故事;一曲離殇,吟唱了多少不舍的紅塵美夢。夢,早已随風消逝,情,卻在紅塵裏徘徊纏綿。

不斷的苦難才是不斷地需要信心的原因,這是信心的原則,不可稍有更動。倘其預設下絲毫福樂,信心便容易蜕變為謀略,終難免與行賄同流。甚至光榮,也可能腐蝕信心。在沒有光榮的路上,信心可要放棄麼?以苦難去作福樂的投資,或以聖潔赢取塵世的榮耀,都不是上帝的期待。

那無限的消息不把任何一尊偶像視為永恒,惟愛願于人間翱飛飄缭歷千古而不死。

真正的理解都難免是設身處地,善如此,惡亦如此,否則就不明白你何能把别人看得那麼透徹。

自卑,歷來送給人間兩樣東西:愛的期盼,與怨憤的積累。愛原就是自卑棄暗投明的時刻。自卑,或者在自卑的洞穴裏步步深陷,或者轉身,在愛的路途上迎候解放。——史鐵生《病隙碎筆》

人不是魚,怎會了解魚的憂愁;魚不是鳥,怎會了解鳥的快樂;鳥不是人,怎會了解人的荒唐;人不是鳥,怎會了解鳥的自由;鳥不是魚,怎會了解魚的深沉;魚不是人,怎會了解人的幼稚;你不是我,怎會了解我……

真理是一條賤狗,它只好躲在狗洞裏;當獵狗太太在火邊撒尿的時候,它比需一頓鞭子被人趕出去。

人們最愛用這一種糊塗思想來欺騙自己;往往當我們因為自己行為不慎而遭逢不幸的時候我們就會把我們的災禍歸怨于日月星辰好像我們做惡人也是命中注定,做傻瓜也是出于上天的旨意。

病隙碎筆中的好句子 第3篇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别開生面的遊歷。這遊歷當然是有風險,但去大河上淋漓就安全嗎?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準備,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覺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敗都有一份光榮,生病卻始終不便誇耀。不過,但凡遊歷總有酬報:異地他鄉增長見識,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險阻錘煉意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剛坐上輪椅的時候,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丢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于是黑夜為強大的白晝所迫,重回黑夜的孤獨。

人在浩瀚的音樂中孤獨的音符,恐懼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恐懼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卻不知道别人想要什麼;他知道自己的復雜處境與他人有關,但不知道他人對這種復雜的關系持什麼态度;他知道他期望别人,但他不确定别人是否對他有同樣的期望;簡而言之,他兩個都聽到了。

愛情裏面要是攙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的愛情

自古紅塵多憂愁,入了紅塵,亦醉了紅塵。紅塵多夢,夢亦然,紅塵夢裏一場煙,夢裏紅塵一場空。一支斷箫,承載了多少迷人的愛情故事;一曲離殇,吟唱了多少不舍的紅塵美夢。夢,早已随風消逝,情,卻在紅塵裏徘徊纏綿。

文學因而不能止于幹預實際生活,而探問心魂的迷茫和意義才更是它的本分。

那無限的消息不把任何一尊偶像視為永恒,惟愛願于人間翱飛飄缭歷千古而不死。

人們最愛用這一種糊塗思想來欺騙自己;往往當我們因為自己行為不慎而遭逢不幸的時候我們就會把我們的災禍歸怨于日月星辰好像我們做惡人也是命中注定,做傻瓜也是出于上天的旨意。

愛情,它會随着全身的血液,象思想一般迅速通過了百官四肢,使每一個器官發揮雙倍的效能,它使眼睛增加一重明亮,戀人眼中的光芒可以使猛鷹眩目;戀人的耳朵聽得出最微細的聲音,任何鬼祟的奸謀都逃不過他的知覺;戀人的感覺比戴殼蝸牛的觸角還要微妙靈敏;戀人的舌頭使善于辨味的巴邱斯(希臘酒神顯得遲鈍。《愛的徒勞》

生活的意義不在于追求外在,而在于确立内在。這種意義不是天生的,生理上的人是不可能達到的。意義由精神提出,由精神實現。這是神對人性的要求。在這種要求下,生命的無限意義一旦在宇宙中消散,又重新聚集起來,在命運中失去的生命的不确定意義,又一次變得更加明智,而困在人體内的生命的不完整意義,比看路更重要。史鐵生的《縫隙中的殘缺筆》

世上有多少人因為煩惱憂愁而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又有多少人因為煩惱讓自己的身心俱損,消耗了精力,影響了健康,加速了生命的消磨。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何須煩憂,她的最美狀态應該是淡然,是超脱,是開心。

不斷的苦難才是不斷地需要信心的原因,這是信心的原則,不可稍有更動。倘其預設下絲毫福樂,信心便容易蜕變為謀略,終難免與行賄同流。甚至光榮,也可能腐蝕信心。在沒有光榮的路上,信心可要放棄麼?以苦難去作福樂的投資,或以聖潔赢取塵世的榮耀,都不是上帝的期待。

真正的理解都難免是設身處地,善如此,惡亦如此,否則就不明白你何以能把别人看得那麼透徹。這便是人人都需要忏悔的理由。發現人之醜惡,等于發現了自己之醜惡的可能,因而是已經需要忏悔的時刻。

真理是一條賤狗,它只好躲在狗洞裏;當獵狗太太在火邊撒尿的時候,它比需一頓鞭子被人趕出去。

神以其完美浩瀚使你看見自己的殘缺與渺小,神以其無窮之動使你看見永恒的跟随,神以其寬容要你悔罪,神以其嚴厲為你布設無邊的黑夜。

真正的理解都難免是設身處地,善如此,惡亦如此,否則就不明白你何能把别人看得那麼透徹。

我們一起坐在地壇的老柏樹下看天看地,聽上帝一言不發,上帝他在等待。

自卑,歷來送給人間兩樣東西:愛的期盼,與怨憤的積累。愛原就是自卑棄暗投明的時刻。自卑,或者在自卑的洞穴裏步步深陷,或者轉身,在愛的路途上迎候解放。——史鐵生《病隙碎筆》

所以,虛無的悲嘆,尋根問底仍是由于肉身的圈定。肉身蒙蔽了靈魂的眼睛,單是看見要回那無中去,卻忘了你原是從那無中來。

我不斷地眺望那最初之在:一方藍天,一條小街,陽光中缥缈可聞的一縷鍾聲,于恐懼與好奇之中鋪築成無限。

要一個驕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臉,只有用别人的驕傲給他做鏡子;倘若向他卑躬屈膝,不過添長了他的氣焰,徒然自取其辱。

任何思想都是有限的,不僅限于有限的事物,而且也限于有限的範圍。靈魂指向無限的存在,它既是無限的追求,也是無限的神秘,無限的相互幹擾,無限的形成可能性。思想可以依靠理性;靈魂必須超越理性去感知祈禱和自信。歸根結底,思想只是一種工具,它使我們“知道”和“不知道”。靈魂是目的地。它需要愛和信任。思想與靈魂有相似之處,如無形的幹擾。史鐵生的《縫隙中的殘缺筆》

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不把人的特點搞丢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的躺着,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其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她好像是一位統制那悲傷的女王,不過悲傷真倔強,想當那駕馭她的君王。

背運的時候誰都可能埋怨命運的不公平,但是生活,正如上帝指給約伯看到的那樣,從來就布設了兇險,不因為誰的虔誠就給誰特别的優惠。

人不是魚,怎會了解魚的憂愁;魚不是鳥,怎會了解鳥的快樂;鳥不是人,怎會了解人的荒唐;人不是鳥,怎會了解鳥的自由;鳥不是魚,怎會了解魚的深沉;魚不是人,怎會了解人的幼稚;你不是我,怎會了解我……

關于病隙碎筆中的好句子集合3篇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