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馬爾
一個信息發佈的網站

好家風家訓征文集錦8篇

自強,超越社會、超越自我、敢于擔當,做事自己要做到問心無愧,做人要做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寶、早、掃、書、疏、魚、豬八字;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不可厭倦家常瑣事;擇良師以求教。《曾國藩家書》可謂概括了中國古代持家立業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傳的傳統。無論是從修身持家、交友教子、還是處事理财、為政治學等都十分的詳實細致,對于我們現世也不愧為一部生動的生活寶鑑。這些教導對現代人仍有教育指導意義,也令現代的“纨绔子弟”以及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坑過的“爹”們感想頗深吧!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好家風家訓征文集錦8篇,歡迎閱讀~

好家風家訓征文集錦8篇

好家風家訓征文 第1篇

輝煌不滅的家族是不多見的'。大多是顯赫一時,後因家風不繼,子孫不能夠維系家風,或是世事變遷大難臨頭,使得家族分崩離析,瞬間灰飛煙滅,給後人留下“俱往矣”的無限慨嘆。正如《紅樓夢》裡的“好了歌”唱得一樣蒼涼,“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一曲殘香,就會又給我們漂浮出了歷史上曾經的那份感傷和蒼涼。然而在今天千千萬萬個家庭中,還能有多少“蛙鳴稻浪,詩書吟唱”可言呢?漸行漸遠的“耕讀傳家”也許就只能成為當今世人的無限鄉愁吧。

妹妹兩三歲的時候,有一次病了要去醫院,但是她害怕打針,一直哭鬧個不停,爸爸着急的情況下就答應她說不打針,只是給醫生看下。我陪着妹妹,跟着爸爸一起到了醫院。醫生檢查完之後,悄悄地和爸爸說妹妹需要打針,示意要爸爸配合他一下,爸爸想了想就抱起妹妹,哄騙她,轉移她的注意力,醫生就趁機快速地給妹妹打了針。妹妹意識到疼的時候已經打完了,馬上大哭。這是在醫院經常見到的一幕,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驚呆了在場的人。只聽到“啪!”的一聲,妹妹狠狠的給了爸爸一個耳光!因為她是被抱着,離爸爸的臉最近,小孩子也不懂得控制力道,不知道是因為打的大力,還是因為生氣,爸爸的臉立馬就紅了,看着爸爸一口氣憋在嘴裡,脖子青筋都起來了,眉毛也緊緊皺着,怒生生的瞪着妹妹。

愛動的孩子。從小時候,每次上幼兒園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别和同學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在幼兒園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孝、仁、義的典故,這些故事十分經典有趣,孩子們樂于接受,也容易接受。同時,這本書裡還講了“餘力學文”和“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等。在“餘力學文”這一部分主要告訴我們在學習之餘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好好地培養學習一些情趣愛好,比如琴棋書畫等,對我們的情操修養有很大的提升。在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的意識上也從小得到培養和加強。

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即使一個大男人,也不絕能失信于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爸爸做到了!這一幕這麼多年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清晰,深刻。事到如今,在家庭聚會上,媽媽還會時不時聊起這件事,妹妹也很是歉意,爸爸卻一直嚴肅地堅持說妹妹當時做的對,“‘人而無信,百事皆虛’,我們大家都要銘記“明德守信”,此為立心之本,欲立人需立身,欲立身,先立心。”

此外家訓的另外兩點,我也一直用來自律。“勤勉高節”和“忠君孝祖”,人要勤奮自勉,對辛苦勞累之事報感激之心,趁機增進自己的能力,積累經驗,磨煉意志,要像松柏的堅貞勁直,對領導要忠貞,對長輩要孝順,順其意,聽其命,且不忠不孝之人勿近,但不能愚忠愚孝,人都有疏漏犯錯的時候,應該選擇合适的方式提醒并幫助改正,才是真正的忠孝。

好的家規家訓,不僅是祖祖輩輩對後代的鞭笞,也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無規矩不成方圓,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更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

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為規範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家風好,則人心正,父母慈,兒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孫賢;家風不好,則會給後人造成不良影響。

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清中葉以後此書最為流行,一度成為私塾的必讀課本,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不僅如此,它還适合各個年齡段的人讀誦、受益。對家庭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都有極大的好處。說到此,我又想起了多少次去朋友家玩的情景。

對于這句家訓,長輩們始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許多年過去了,我慢慢體會到這幾句話的深刻意義,從理解它,到以它為指路明燈,用以立身處世,持家就業。現在我也到了即将為人父的年紀,我會将這個家訓說給我的孩子聽,并像祖輩教導我一樣教導他們,并叫他們傳承給他們的子孫後代。

家訓來聊聊時,自然會别有一番滋味和特别自豪的情感。

暴風雨前的低氣壓,估計下一秒就要爆發。周圍人都屏住呼吸,可妹妹還不會看臉色地邊哭邊喊“爸爸,你騙人,說好不打針的,你說話不算數!”誰知道,爸爸突然意識到了什麼,剛剛憋的那口氣被爸爸深深的吐了出來,下一秒居然對着妹妹尴尬生硬地揚起嘴角,可能是想讓他自己看起來是在笑吧,輕輕地拍着哭的很委屈的妹妹,溫柔的說:“是,是,對不起,是爸爸說謊了,是爸爸說話不算數,爸爸錯了,下次絕對不會不守信用了”,最後和妹妹勾了勾小手指才算了結了這件事。

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爸爸、媽媽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對社會有用之才,這是家長最重要的責任。古人雲;父母亦師;身教重于言教。家長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等都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為。

容納他人,漸漸地我也體會了父親所說“吃虧是福”的真谛。

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通過日常生活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着孩子的人格。

文明、健康、富有。雖然這個願望不太大,但它也是我們一家八口人共同的願望。

禮義廉恥、學習習慣、保護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内容。它确實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家教讀物。

慢張口、謙虛謹慎、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如此雲雲。父母的這些教育使我領悟到的無怪乎是:謹言慎行、為人低調。這些教導的話語雖不大氣,但也相當的适用中肯,在普通民眾間為人處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處的。

平等、和諧的家風關系。家庭關系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争鬥,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理智,善與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當着孩子的面吵架;要發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要開朗、樂觀,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總之,要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親相愛的人際關系中健康成長。

德行糟糕的人不可能結識真正的朋友,獲得長久的成功。信用很重要,答應别人的事情,哪怕再難也要做到。爺爺說的多,我聽得也多,但是直到親眼目睹了一件事才讓我深刻領悟這些話的意思。

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唠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家訓。

思維方式及言行表現的總和,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系的具體體現。

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良好的家風。

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等等……這些都是古人勤學好讀的故事,也足以說明讀書的重要性。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

生動感人的名人家規、家訓,感召來者,滋養後人。如孔子的“不學禮,無以立”;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以及周總理的條家規等均是。

寶、早、掃、書、疏、魚、豬八字;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不可厭倦家常瑣事;擇良師以求教。《曾國藩家書》可謂概括了中國古代持家立業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傳的傳統。無論是從修身持家、交友教子、還是處事理财、為政治學等都十分的詳實細致,對于我們現世也不愧為一部生動的生活寶鑑。這些教導對現代人仍有教育指導意義,也令現代的“纨绔子弟”以及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坑過的“爹”們感想頗深吧!

懂得感恩的人。

缺乏底線的今天仍有無數中國人在堅持。我們必須堅持好的家風,好的家風能夠培育出家之驕子、國之棟梁;樹立好的家規就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品行良好的國之公民。

老一輩的諄諄教導,在生活中學到了很多。

好家風家訓征文 第2篇

美好。

寶、早、掃、書、疏、魚、豬八字;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不可厭倦家常瑣事;擇良師以求教。《曾國藩家書》可謂概括了中國古代持家立業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傳的傳統。無論是從修身持家、交友教子、還是處事理财、為政治學等都十分的詳實細致,對于我們現世也不愧為一部生動的生活寶鑑。這些教導對現代人仍有教育指導意義,也令現代的“纨绔子弟”以及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坑過的“爹”們感想頗深吧!

不食言,這些都能算得上是家風。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于一時的富有,也不在于财產的多少,而在于家風的好壞。家風靠的是家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一家人的心靈和血液之中,才是最重要的。有良好家風的一家人就會懂得勤勞是一生中的第一目标。

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但真正做到,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這越來越完善家規更是讓我了解到了中國文化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規矩,成就了我現在成績。我家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古人有雲:有家規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

努力,養成一個勤奮的好習慣。

文明、健康、富有。雖然這個願望不太大,但它也是我們一家八口人共同的願望。

家家培育文明人,只要堅持下去社會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文明程度就會進步提高。

容納他人,漸漸地我也體會了父親所說“吃虧是福”的真谛。

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

家訓,才能像“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樣滋潤着我們的心田,為我們以後的思想品德做奠基。

自強,超越社會、超越自我、敢于擔當,做事自己要做到問心無愧,做人要做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勒勞節約”、“知足常樂”等,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德行糟糕的人不可能結識真正的朋友,獲得長久的成功。信用很重要,答應别人的事情,哪怕再難也要做到。爺爺說的多,我聽得也多,但是直到親眼目睹了一件事才讓我深刻領悟這些話的意思。

斥罵,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唠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是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導師。

家訓來聊聊時,自然會别有一番滋味和特别自豪的情感。

輝煌不滅的家族是不多見的。大多是顯赫一時,後因家風不繼,子孫不能夠維系家風,或是世事變遷大難臨頭,使得家族分崩離析,瞬間灰飛煙滅,給後人留下“俱往矣”的無限慨嘆。正如《紅樓夢》裡的“好了歌”唱得一樣蒼涼,“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一曲殘香,就會又給我們漂浮出了歷史上曾經的那份感傷和蒼涼。然而在今天千千萬萬個家庭中,還能有多少“蛙鳴稻浪,詩書吟唱”可言呢?漸行漸遠的“耕讀傳家”也許就只能成為當今世人的無限鄉愁吧。

下雨淋人一般滋潤,影響着人們。

有家規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譜、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于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譜、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于王侯将相之家。我家雖然不是王侯将相之家亦非豪門貴族之家。但我們至少有家風家訓。其如同一把利劍,時時督促着我們,讓我們在彷徨時當機立斷;在失落時振奮精神;在身處逆境時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孝、仁、義的典故,這些故事十分經典有趣,孩子們樂于接受,也容易接受。同時,這本書裡還講了“餘力學文”和“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等。在“餘力學文”這一部分主要告訴我們在學習之餘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好好地培養學習一些情趣愛好,比如琴棋書畫等,對我們的情操修養有很大的提升。在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的意識上也從小得到培養和加強。

一個家庭、一種責任。

我的大大有一手好的木匠手藝,砌房造屋,箍盆箍桶,打家具,雕梁畫棟,滿花到頂的架子床“龍鳳展翅,二龍戲珠,麒麟送子”圖雕刻得栩栩如生,神氣活現,十裡方圓都有名。

禮義廉恥、學習習慣、保護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内容。它确實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家教讀物。

大到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種風氣。家風正了,那麼一個家庭的思想品德也就正了,家庭的風氣正了一個國家也将繁榮昌盛,可見家風有多麼重要。家訓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個人的修身、齊家也有着着重要的作用。

堅強、自力更生。樸素是不奢華、節儉的意思,奶奶一家很簡樸,一直是勤勤懇懇的勞作着,從沒有享受過奢華,在他們眼裡只要勤懇簡樸就夠了。正是這樣一種樸質而不造作的美造就了他們的美好品德。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風和家訓。而良好的家風家訓需要每個家庭成員來共築,只有嚴格築好家風家訓,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有抱負的人!

家訓、家規,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如果說每個家庭都有自家的家規,那我家當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施惠勿念,受恩莫忘;人有喜慶,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于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這些家訓,是祖上流傳下來的,雖然真正做到的幾率很小,但我還會盡量去做。不過要說起我與家風家訓的故事,那還得從我小時候談起。

花瓶怎麼壞、了?”我吞吞吐吐的說道,以此掩飾自己的過錯。奶奶似乎明白了什麼。直奔表弟房間,并且把他叫到客廳,指着那破碎的花瓶開始質問他,他始終不承認是自己幹的,因此我有些擔心了,這時爺爺走過來給他上了堂政治課,他依舊不承認是自己所為,看着表弟那一臉無辜的樣子,我的臉情不自禁的紅了。表弟最終沒能阻擋住爺爺的質問,更擋不住誠信這股急流。道出了真兇,一時間,爺爺奶奶的`目光聚集在我身上。“哎,大難臨頭……”可是爺爺奶奶的做法與我意料中的截然不同。“欺騙乃小人之為,難道你把家訓也忘了嗎?”聽到這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平日裡還自稱“君子”。但是現實總就是那麼殘酷,他讓我在這一刻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我瞥見那朵以前在花瓶中生長的花兒仿佛也在龇牙咧嘴的嘲笑我。第二天,爺爺又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花瓶,補上了那個空缺。

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嶽母刺字,好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希望對後代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民族之風!

童話、英語……當然了這是媽媽後來才告訴我的,那時的我好像聽懂了似的,在媽媽肚子裡還踢爸爸的手呢。一直到現在爸爸媽媽還經常陪我親子閱讀呢。曾經的正定榮國府之行,開啟了我讀古典名著之旅,讀的第一本便是《紅樓夢》,一開始我還讀不太懂,後來爸爸經常與我探讨書中人物,慢慢的我越讀越有興趣,還一直為林黛玉常常生病着急呢。

缺乏底線的今天仍有無數中國人在堅持。我們必須堅持好的家風,好的家風能夠培育出家之驕子、國之棟梁;樹立好的家規就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品行良好的國之公民。

有家訓家庭,屬于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家庭,屬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的爸爸兄弟四個,一個姐姐,共計五個。爺爺奶奶去逝得早,長哥為父,長嫂為母,那時的大大就挑起了養家的重擔,把比他小的三個弟弟,一個妹妹拉大成家。

和睦、包容、理解享福美滿的一個好的

家教就是我們最初學到的知識。好的家風,好的家教會使我們受益一生!

相互團結、相互諒解、懂得包容中,才會營造出完美的自我。課堂上,我們上了感恩教育課,課上,老師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人、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懂得付出,老師的演講是我們深受感動,每一個同學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在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什麼是感恩。

家訓。

愛動的孩子。從小時候,每次上幼兒園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别和同學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在幼兒園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學會獨立,長大以後更能真正體會理解它的含義。

懂得感恩的人。

寓言、古典名著、科幻、國學等很多書,從這些書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它們時時刻刻激勵着我,規範我的言行,指導着我說好話,做好人,做好事。

家訓。

我的大大有一米七八的個子,古銅色的四方大臉,濃眉大眼,尤其是那烏黑的眉毛特長。他愛穿中山裝,戴呢子帽子,一張威嚴的臉孔,從不見笑。那時候家裡窮,住房困難,兩家住一個門裡,合用一個堂屋和院子,兩側底矮的廂房做廚房。我們愛打鬧的霞子,在院子裡鬧哄哄,嘻嘻哈哈,歡聲雷動,歡蹦亂跳,跳房子,跳繩子,踢倦子,只要大大突然出現,我們便鴉雀無聲,就像老鼠見到貓,逼到那塊一動不動,大屁不敢放一個,生怕被他臭罵一頓,立馬一個個很“識相”地扭頭調皮屁走人,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四大目标: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慢張口、謙虛謹慎、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如此雲雲。父母的這些教育使我領悟到的無怪乎是:謹言慎行、為人低調。這些教導的話語雖不大氣,但也相當的适用中肯,在普通民眾間為人處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處的。

老一輩的諄諄教導,在生活中學到了很多。

我的大大跟大媽一生沒生過霞子,我的大哥哥過繼他做養子,他一直“重男輕女”不喜歡我們幾個丫頭,老罵我們“窮丫頭,稀丫頭,窮八代”我們住一門裡,受他罪呢,他倒的老規矩多呢,“吃飯捧碗站門頭子是要飯的花子,手心對碗心捧碗窮到脊梁心,丫頭家說話低聲細語,座有座像,站有站像,不能抖抖晃晃,不能哼歌舞唱,丫頭插嘴插舌,瘋瘋傻傻大了找不到婆家。”他不但對我們幾個家裡養的霞子“家風嚴,規矩大”。就連娶回來的小媳婦也怕他幾分,誰都不敢遭惹他,對他是敬而遠之,巴不得要他天天在外做木匠,不家來才好。

建築和植物依次用雙面膠固定在背景上。眼看作品就要完了,就差樓梯了。

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等等。

家有家規,制定一個好的家訓與家風那是極其重要的,那麼什麼是家風、家訓到底是什麼呢?

雖說大大不喜歡丫頭,我考上高中那年,家裡沒錢,不準備上了,老師上門來喊,他爽快地借了七塊錢,讓我重返高中課堂,我一生難忘。

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清中葉以後此書最為流行,一度成為私塾的必讀課本,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不僅如此,它還适合各個年齡段的人讀誦、受益。對家庭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都有極大的好處。說到此,我又想起了多少次去朋友家玩的情景。

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爸爸、媽媽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好家風家訓征文 第3篇

懂得感恩的人。

此外家訓的另外兩點,我也一直用來自律。“勤勉高節”和“忠君孝祖”,人要勤奮自勉,對辛苦勞累之事報感激之心,趁機增進自己的能力,積累經驗,磨煉意志,要像松柏的堅貞勁直,對領導要忠貞,對長輩要孝順,順其意,聽其命,且不忠不孝之人勿近,但不能愚忠愚孝,人都有疏漏犯錯的時候,應該選擇合适的方式提醒并幫助改正,才是真正的忠孝。

即使一個大男人,也不絕能失信于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爸爸做到了!這一幕這麼多年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清晰,深刻。事到如今,在家庭聚會上,媽媽還會時不時聊起這件事,妹妹也很是歉意,爸爸卻一直嚴肅地堅持說妹妹當時做的對,“‘人而無信,百事皆虛’,我們大家都要銘記“明德守信”,此為立心之本,欲立人需立身,欲立身,先立心。”

禮義廉恥、學習習慣、保護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内容。它确實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家教讀物。

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清中葉以後此書最為流行,一度成為私塾的必讀課本,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不僅如此,它還适合各個年齡段的人讀誦、受益。對家庭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都有極大的好處。說到此,我又想起了多少次去朋友家玩的情景。

愛動的孩子。從小時候,每次上幼兒園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别和同學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在幼兒園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德行糟糕的人不可能結識真正的朋友,獲得長久的成功。信用很重要,答應别人的事情,哪怕再難也要做到。爺爺說的多,我聽得也多,但是直到親眼目睹了一件事才讓我深刻領悟這些話的意思。

妹妹兩三歲的時候,有一次病了要去醫院,但是她害怕打針,一直哭鬧個不停,爸爸着急的情況下就答應她說不打針,只是給醫生看下。我陪着妹妹,跟着爸爸一起到了醫院。醫生檢查完之後,悄悄地和爸爸說妹妹需要打針,示意要爸爸配合他一下,爸爸想了想就抱起妹妹,哄騙她,轉移她的注意力,醫生就趁機快速地給妹妹打了針。妹妹意識到疼的時候已經打完了,馬上大哭。這是在醫院經常見到的一幕,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驚呆了在場的人。只聽到“啪!”的一聲,妹妹狠狠的給了爸爸一個耳光!因為她是被抱着,離爸爸的臉最近,小孩子也不懂得控制力道,不知道是因為打的大力,還是因為生氣,爸爸的臉立馬就紅了,看着爸爸一口氣憋在嘴裡,脖子青筋都起來了,眉毛也緊緊皺着,怒生生的瞪着妹妹。

暴風雨前的低氣壓,估計下一秒就要爆發。周圍人都屏住呼吸,可妹妹還不會看臉色地邊哭邊喊“爸爸,你騙人,說好不打針的,你說話不算數!”誰知道,爸爸突然意識到了什麼,剛剛憋的那口氣被爸爸深深的吐了出來,下一秒居然對着妹妹尴尬生硬地揚起嘴角,可能是想讓他自己看起來是在笑吧,輕輕地拍着哭的很委屈的妹妹,溫柔的說:“是,是,對不起,是爸爸說謊了,是爸爸說話不算數,爸爸錯了,下次絕對不會不守信用了”,最後和妹妹勾了勾小手指才算了結了這件事。

對于這句家訓,長輩們始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許多年過去了,我慢慢體會到這幾句話的深刻意義,從理解它,到以它為指路明燈,用以立身處世,持家就業。現在我也到了即将為人父的年紀,我會将這個家訓說給我的孩子聽,并像祖輩教導我一樣教導他們,并叫他們傳承給他們的子孫後代。

好的家規家訓,不僅是祖祖輩輩對後代的鞭笞,也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無規矩不成方圓,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更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

家訓。

容納他人,漸漸地我也體會了父親所說“吃虧是福”的真谛。

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爸爸、媽媽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老一輩的諄諄教導,在生活中學到了很多。

孝、仁、義的典故,這些故事十分經典有趣,孩子們樂于接受,也容易接受。同時,這本書裡還講了“餘力學文”和“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等。在“餘力學文”這一部分主要告訴我們在學習之餘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好好地培養學習一些情趣愛好,比如琴棋書畫等,對我們的情操修養有很大的提升。在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的意識上也從小得到培養和加強。

好家風家訓征文 第4篇

孝、仁、義的典故,這些故事十分經典有趣,孩子們樂于接受,也容易接受。同時,這本書裡還講了“餘力學文”和“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等。在“餘力學文”這一部分主要告訴我們在學習之餘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好好地培養學習一些情趣愛好,比如琴棋書畫等,對我們的情操修養有很大的提升。在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的意識上也從小得到培養和加強。

禮義廉恥、學習習慣、保護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内容。它确實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家教讀物。

家訓。

闖出一番天地。

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裡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為母親洗起了腳。

淨社風、轉作風、正行風、促黨風、優國風。對每一個人而言,弘揚好家風、釋放正能量,我們就能在生活中學鐵人,學習中學大慶的點點滴滴中為實現個人夢實現中國夢向前。

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延續至今的。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謙恭孝順、善良禮讓、和氣為貴這些最美德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代社會積澱、傳承和弘揚,形成一個家庭的價值共識,也形成了全民共識。

愛動的孩子。從小時候,每次上幼兒園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别和同學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在幼兒園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清中葉以後此書最為流行,一度成為私塾的必讀課本,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不僅如此,它還适合各個年齡段的人讀誦、受益。對家庭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都有極大的好處。說到此,我又想起了多少次去朋友家玩的情景。

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爸爸、媽媽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家訓、家教”是什麼。“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壞,這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如果沒有“家訓”,那麼就會把後代寵壞,只有讓他(她)知錯就改,然後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年代鐵人王進喜和開發大油田的故事家喻戶曉,王進喜的“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年拼命拿下大油田”的創業精神,潛移默化的激勵着老百姓,有的竟成了大慶人的座右銘。“奮進”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力量。媽媽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我們都奮鬥着,個個努力的生活中,。大家小家都一樣,快樂的在各行各業中默默奉獻着!滴水入海方不幹,小家為國更興旺。薄霜凍死單根草,狂風難毀萬木林。好的`家風要為助推中國夢持續釋放更多更好的正能量,才能更好地助推個人夢、家庭夢美夢成真。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我們要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潛移默化影響着家人。家長是一家之主,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深刻影響着家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現。家長要時時當模範、處處做表率、事事顯家風。要把家風當齊家興

好家風家訓征文 第5篇

家風家訓就像是蒙蒙春雨,滋潤着我們成長。《鄭氏家規》第十五條:“為家長者當以誠待下,一言不可妄發,一行不可妄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我的父母也是這樣以身作則,領導我們向前。

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于上行下效,領導幹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姐姐,我要看動畫片。”“不行朵朵,我正在寫作業呢!”正值旁晚時分,我正在用電腦寫作業,妹妹朵朵吵着要看動畫片。朵朵不高興了,哭了起來,向外婆打了小報告。“聽朵朵說,你不把電視給她看?她還小,你就遷就她點吧。”外婆說,“你早上還答應我掃地的,快去掃地吧!”“哦,過一會兒,等我這裡完事我就去拖地。”我依舊對此事不以為意。時間一長了,朵朵哭得更厲害了,外婆幹不了活了,也心煩氣躁起來,“你怎麼還不去拖?都快晚上了,你怎麼這麼懶啊!唉!”我頓時不服氣了,“憑什麼說我懶?我哪裡懶了?我還答應幫你拖地了呢!”“這地不用你拖了!”外婆可謂是徹底生氣了,“我才不想拖呢!”我做鬼臉給外婆看。

家教就是我們最初學到的知識。好的家風,好的家教會使我們受益一生!

每到佳節,爸爸媽媽都會給外婆,爺爺奶奶買一些保健品,營養品,還有一些長輩的喜歡零食;每到放假時,我們總會幫外婆出去買菜,幹完所有家務;每到晚上洗完澡時,我們都會幫勞累一天的外婆捶肩按摩……每當看到爺爺奶奶會心的笑容時,我們心裡都是美滋滋的,有種說不出的幸福味道。

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谕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将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财、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晚上外婆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爸爸媽媽,他們狠狠的批評了我。“每個人都要尊敬長輩,盡管長輩有時做的确實不好,但是一定不能跟大人頂嘴吵架,甚至打架,要心平氣和地解決事情。”我嘟着嘴,流着淚。“外婆給我們家幹活幹了這麼多年了,她把你帶到這麼大,你還跟她頂嘴?”媽媽在房間裡批評教育了我一番,爸爸在客廳安慰外婆幫她完成了剩餘的家務。我不禁熱淚盈眶。

家訓。

爸爸媽媽十分尊重長輩,對長輩也是恭恭敬敬。記得有一次,我跟外婆争吵後,爸爸媽媽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的孝心。

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古人雲:“家之興替,在于禮儀,不在于富貴貧賤。”作為“禮儀之邦”的一份子,要時刻謹記家訓家規,接受良好的家風,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同時,大人們還勤儉節約,發揚中國美德,我有些挑食,菜總是吃掉一半就扔掉,遇到自己喜歡的菜盡管吃光也沒吃幹淨;每次洗澡洗臉都比别人用的多;畫畫的顏料沒用完就扔掉了……爸爸媽媽因此開了家庭會議,又批評教育我了一番,我表現地不服氣,但心裡卻深感内疚。從此之後,爸爸媽媽教我低碳環保,用最節省的方法做好家務。

好家風家訓征文 第6篇

明亮、整潔、有序。去朋友家串門,有的家庭還很注意家風家教文化,懸挂着激勵感人的家訓格言,如“積金積玉不如積書教子,寬天寬地莫若寬以待人”、“敦行致遠,吃虧是福”、“家和萬事興”等等,讓人置身其中,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态,一種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易懂。它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要求與警示,能夠更确切地指出孩子的不對。将家規熟記于心,每當孩子做事時,都會以家規為準,符合則為之,不符合則拒之。無形中,起到了警告、監督的作用。其實,家訓也可以理解為在家風的基礎上加以補充,達到内外要求,共同形成的目的。

禮貌、見義勇為、謙恭禮讓。在歷史的熏陶下,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要想讓孩子手中的“火炬”點的又大又熱,就須有一個良好的“引火器”——家風家訓。我家也不例外,多讀書,讀好書,好學習是我家的家風。

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法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谕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着優良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優良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将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财、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懂禮貌。我們就應該在這良好的家訓中熏陶下,樹立良好的家風。在家裡,我無數次幫父母親洗腳,無數次幫父母親捶背,無數次幫父母親按摩……點點滴滴的,是我力所能及的小事情,都讓我深深的領悟到:是家訓讓我感悟,父母之間的愛,如涓涓的溪流,流進我的心中,是家訓淨化了我的心靈。

勤儉樸實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了爸媽的言傳身教,養成了我肯勤奮努力、能和氣待人的積極生活态度。

我的夢”的實現打下扎實的基礎。“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一定要樹立良好的家風、牢記家訓。

舉止、觀點、接人待物等,無不對孩子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德應當人人都明白。

勤奮刻苦的好習慣已經常伴與身。認真想一想,這都和我家的家風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爺爺依舊時不時在解釋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齊、治、平的統一,把"齊家"與"修身"、"治國"、"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以教家立範的家訓文化十分發達,許多家訓名篇被奉為治家教子的寶鑑而流傳極廣,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柏廬的《治家格言》等等。傳統家訓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但核心始終圍繞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開,實質是倫理教育和人格塑造,主要包括:孝親敬長、睦親齊家、勤勞謙敬、勿貪勿奢、勵志勉學、習業農商、治生自立、崇尚科技、拒絕迷信、審擇交遊、近善遠佞、寬厚謙恭、謹言慎行、和待鄉鄰、救難濟貧、潔身自好、力戒惡習、養生健身、嚴禁亂砍亂伐等方面的訓導。雖然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傳統家訓家規的内容有些缺陷,但從總體上看,仍不失為先人們留下的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特别是倫理文化遺產。

社會有正能量的人。

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唠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好家規當從孩子小時候立起以致潛移默化。否則,“無規矩很難成方圓”。

而且還常常剩飯,吃不完就倒掉,每次洗手洗臉的時候都要用大半盆水,媽媽發現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對我進行了批評教育,還給我講了他們小時候的故事。他們小的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吃的都是用玉米珍做的飯,做的馍馍都是用大米磨完的米麸子做的,黑黑的。可要吃肉還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每人才能吃上一點。而水就更珍貴了,他們都是很珍惜的用水,不浪費一點一滴。每天回家還要幫父母們做農活,晚上還要學習。回想我現在幾乎天天都可以吃上肉,而水就更不用說了,每天将水龍頭一開就可以用水了,我也不用幫爸爸媽媽做農活,回家吃過飯就可以寫作業了。相比之下,我真是比爸爸媽媽小時候過得幸福多了。可我還大手大腳的浪費着,而勤儉節約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國又是一個淡水資源缺乏的國家,我如此大肆的浪費食物和水真是不對。這件事情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什麼事情都不在浪費了,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等。此後,我真的做什麼事都不在浪費了,一塊橡皮用了還剩一點我也要将它用完。作業本沒有用完我用它來打草稿。這便是我的另一條家規“勤儉節約”。

愛助人的爸媽就會把他們小孩喊到家供吃住。并總是告訴我和哥兄妹倆對别人一定不要小家氣。逢到有人借東西,爸媽總是二話不說雙手奉出;有人遇到難處,爸媽定會鼎力相助。豪氣直爽的媽還特别樂于處理一些家長裡短的事。遇到農忙和村上人家紅白事時,爸和哥因為是電工,都要抽空幫人家接電拉線,或修理機器啥的,從來不因自己忙而埋怨,也從來不拿人家給的辛苦費。這些不勝枚舉的小故事一直令我難忘,如今我也“量販”給兒子和家人,讓樸實的小故事诠釋做人的大道理。

常備的家訓陪伴着我,讓我在求知的路上奮力拼搏;當無情的暴雨來臨時,無意的沙塵暴突然襲擊時,是家訓鼓勵我,幫助我,呵護我,關心我,照顧我,啊,是父母的家訓教會了我不能輕易向命運低頭,是因為父母的家訓在我的身旁淳淳的教導着我,才讓我風雨無阻,才讓我成為一個優秀的好學生。

姥爺和舅舅一家與大家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從沒有因為家庭瑣事紅過臉,争吵過,這在小區裡傳為佳話。爸爸是壩上人,不喜歡吃海鮮,但對姥姥做的紅燒魚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姥姥給爸爸吃紅燒魚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姥姥盛情款待給爸爸做了一大條紅燒魚,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姥姥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裡有重大事項需要讨論,開始大家叽叽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姥姥姥爺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傳遞下去,是造福當代、惠及後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責任,讓良好家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健康的思想氛圍、主動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搞對象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傳承着。

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當然,家教是否成功,也能夠直接反應你是不是一名合格的,負責任的家長。孩子在初始階段,他們所有的認知标準都來源于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在這段時間内,父母能否讓孩子正确地認識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這些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次改變。因此孩子的一生與家庭教育的質量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家長必須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壞境與良好的家庭教育。

積極向上的行為準則。它在于内化心靈,而外化行為。所以,孩子的家風教育不只停留在表層的行為教育上,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因此,家訓對于孩子的精神教育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可能成為家風家規的載體,從而在生活點點滴滴中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塑造着我們的人格。也從而帶動或影響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向前發展。

家訓。且中華民族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家風、家訓更重要。

家訓與家教的好與壞就是最有利的證明。

鶴立于整個社會“圈子”,為眾多人,眾多家庭所效仿。

信心與自豪。一路上,我想好了媽媽那張金剛怒目的臉,準備好挨一頓罵。就在我把成績告訴媽媽的時候,卻沒有出現我想象的事,而是聽到了一句:“是什麼原因考的這麼低?那一點沒有掌握好?”分析完試卷後,媽媽又耐心的勸導我,不能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就灰心喪氣,如果你以後繼續努力,也可以成功。如果你放棄了,那就真的失敗了,成功是汗水和辛勞的結合體。聽了媽媽的諄諄教導,我又重拾信心,駕着幸福小船飛馳。

好不好、嚴不嚴,就體現在孩子的未來。千萬不要等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才開始後悔當初對孩子教育的懶惰與放縱,要從現在就開始對孩子教育,擔負起自己作為家長的責任,百分百地投入到教育中去,嚴格地要求孩子,以高标準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就人生最美好的未來。

家規、家教,我家當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長輩、和諧相處、勤勞節儉、和諧持家、虛心求學、勤學苦練。”這是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家訓,“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爺爺、奶奶、老爸、老媽把它定為家訓。是教育我們好好學習的準側。目的是讓我們都能夠在良好的'家訓熏陶下。十分努力的去學習、去做人,這是我家祖祖輩輩定下的規矩。從小老爸老媽就嚴格要求我做到,他們常常跟我說:“好規矩才能成就好習慣,好家訓才能成就好家風。”

一片溫馨。

好家風家訓征文 第7篇

孝、仁、義的典故,這些故事十分經典有趣,孩子們樂于接受,也容易接受。同時,這本書裡還講了“餘力學文”和“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等。在“餘力學文”這一部分主要告訴我們在學習之餘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好好地培養學習一些情趣愛好,比如琴棋書畫等,對我們的情操修養有很大的提升。在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的意識上也從小得到培養和加強。

生動感人的名人家規、家訓,感召來者,滋養後人。如孔子的“不學禮,無以立”;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以及周總理的條家規等均是。

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清中葉以後此書最為流行,一度成為私塾的必讀課本,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不僅如此,它還适合各個年齡段的人讀誦、受益。對家庭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都有極大的好處。說到此,我又想起了多少次去朋友家玩的情景。

平等、和諧的家風關系。家庭關系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争鬥,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理智,善與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當着孩子的面吵架;要發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要開朗、樂觀,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總之,要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親相愛的人際關系中健康成長。

德行糟糕的人不可能結識真正的朋友,獲得長久的成功。信用很重要,答應别人的事情,哪怕再難也要做到。爺爺說的多,我聽得也多,但是直到親眼目睹了一件事才讓我深刻領悟這些話的意思。

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為規範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家風好,則人心正,父母慈,兒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孫賢;家風不好,則會給後人造成不良影響。

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爸爸、媽媽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家訓來聊聊時,自然會别有一番滋味和特别自豪的情感。

對社會有用之才,這是家長最重要的責任。古人雲;父母亦師;身教重于言教。家長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等都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為。

家訓。

寶、早、掃、書、疏、魚、豬八字;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不可厭倦家常瑣事;擇良師以求教。《曾國藩家書》可謂概括了中國古代持家立業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傳的傳統。無論是從修身持家、交友教子、還是處事理财、為政治學等都十分的詳實細致,對于我們現世也不愧為一部生動的生活寶鑑。這些教導對現代人仍有教育指導意義,也令現代的“纨绔子弟”以及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坑過的“爹”們感想頗深吧!

慢張口、謙虛謹慎、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如此雲雲。父母的這些教育使我領悟到的無怪乎是:謹言慎行、為人低調。這些教導的話語雖不大氣,但也相當的适用中肯,在普通民眾間為人處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處的。

輝煌不滅的家族是不多見的。大多是顯赫一時,後因家風不繼,子孫不能夠維系家風,或是世事變遷大難臨頭,使得家族分崩離析,瞬間灰飛煙滅,給後人留下“俱往矣”的無限慨嘆。正如《紅樓夢》裡的“好了歌”唱得一樣蒼涼,“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一曲殘香,就會又給我們漂浮出了歷史上曾經的那份感傷和蒼涼。然而在今天千千萬萬個家庭中,還能有多少“蛙鳴稻浪,詩書吟唱”可言呢?漸行漸遠的“耕讀傳家”也許就只能成為當今世人的無限鄉愁吧。

思維方式及言行表現的總和,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系的具體體現。

禮義廉恥、學習習慣、保護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内容。它确實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家教讀物。

懂得感恩的人。

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通過日常生活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着孩子的人格。

愛動的孩子。從小時候,每次上幼兒園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别和同學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在幼兒園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良好的家風。

缺乏底線的今天仍有無數中國人在堅持。我們必須堅持好的家風,好的家風能夠培育出家之驕子、國之棟梁;樹立好的家規就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品行良好的國之公民。

好家風家訓征文 第8篇

懂禮貌。我們就應該在這良好的家訓中熏陶下,樹立良好的家風。在家裡,我無數次幫父母親洗腳,無數次幫父母親捶背,無數次幫父母親按摩……點點滴滴的,是我力所能及的小事情,都讓我深深的領悟到:是家訓讓我感悟,父母之間的愛,如涓涓的溪流,流進我的心中,是家訓淨化了我的心靈。

積極向上的行為準則。它在于内化心靈,而外化行為。所以,孩子的家風教育不只停留在表層的行為教育上,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因此,家訓對于孩子的精神教育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法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谕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着優良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優良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将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财、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嶽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讨論了非常久,才确定下來。

自立、自信之能力平素養成,更以抨擊社會對八零後概論為“啃老族”、“小皇帝”之如潮差評,所言所見并非全然矣。

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風氣、風格與風尚。

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

易懂。它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要求與警示,能夠更确切地指出孩子的不對。将家規熟記于心,每當孩子做事時,都會以家規為準,符合則為之,不符合則拒之。無形中,起到了警告、監督的作用。其實,家訓也可以理解為在家風的基礎上加以補充,達到内外要求,共同形成的目的。

而且還常常剩飯,吃不完就倒掉,每次洗手洗臉的時候都要用大半盆水,媽媽發現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對我進行了批評教育,還給我講了他們小時候的故事。他們小的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吃的都是用玉米珍做的飯,做的馍馍都是用大米磨完的米麸子做的,黑黑的。可要吃肉還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每人才能吃上一點。而水就更珍貴了,他們都是很珍惜的用水,不浪費一點一滴。每天回家還要幫父母們做農活,晚上還要學習。回想我現在幾乎天天都可以吃上肉,而水就更不用說了,每天将水龍頭一開就可以用水了,我也不用幫爸爸媽媽做農活,回家吃過飯就可以寫作業了。相比之下,我真是比爸爸媽媽小時候過得幸福多了。可我還大手大腳的浪費着,而勤儉節約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國又是一個淡水資源缺乏的國家,我如此大肆的浪費食物和水真是不對。這件事情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什麼事情都不在浪費了,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等。此後,我真的做什麼事都不在浪費了,一塊橡皮用了還剩一點我也要将它用完。作業本沒有用完我用它來打草稿。這便是我的另一條家規“勤儉節約”。

禮貌、見義勇為、謙恭禮讓。在歷史的熏陶下,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要想讓孩子手中的“火炬”點的又大又熱,就須有一個良好的“引火器”——家風家訓。我家也不例外,多讀書,讀好書,好學習是我家的家風。

好不好、嚴不嚴,就體現在孩子的未來。千萬不要等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才開始後悔當初對孩子教育的懶惰與放縱,要從現在就開始對孩子教育,擔負起自己作為家長的責任,百分百地投入到教育中去,嚴格地要求孩子,以高标準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就人生最美好的未來。

信心與自豪。一路上,我想好了媽媽那張金剛怒目的臉,準備好挨一頓罵。就在我把成績告訴媽媽的時候,卻沒有出現我想象的事,而是聽到了一句:“是什麼原因考的這麼低?那一點沒有掌握好?”分析完試卷後,媽媽又耐心的勸導我,不能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就灰心喪氣,如果你以後繼續努力,也可以成功。如果你放棄了,那就真的失敗了,成功是汗水和辛勞的結合體。聽了媽媽的諄諄教導,我又重拾信心,駕着幸福小船飛馳。

傳遞下去,是造福當代、惠及後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責任,讓良好家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嶽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教育!

勤儉樸實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了爸媽的言傳身教,養成了我肯勤奮努力、能和氣待人的積極生活态度。

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種菜來供我們學費。

勤勞的人,每天都是樂呵呵的,他最喜歡幹的事就是抱起我們,用他的胡子扎我們的臉,然後趁我們不注意在我們臉上啃上一口,最後不忘給我們手上放上一塊糖。

散步。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着我。

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着,約束自己。

傳承着。

八歲的時候,将近年關的那幾天,大雪紛飛好幾天,地上積雪沒過腳面,天也冷的伸不出手,我們縮在家裡不敢出門。傍晚時分,父親領着一個衣着破舊、身體瑟縮的外人走進了院子。進門後,父親對母親吩咐了幾句,母親就趕緊抱柴禾燒水做飯。父親則把那人讓到裡屋,讓他脫鞋上炕,坐在暖和的地方,并把家裡的棉被蓋在他身上,那個人也連聲表示感謝。沒多久,母親又把做好的熱氣騰騰的小米飯端進屋,那人推辭一番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我們一年到頭幾乎吃的都是玉米面,像大米、白面,一年吃不上幾回,香噴噴的小米飯更是難得一見。而父親為了招待一個外人,竟然把僅有的幾斤小米毫不吝惜的拿了出來。客人吃了飯,身上也暖和多了,與父親談話也多了。後來父親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外鄉人,好像是崔莊那邊的,想在過年之前出門做點小生意掙幾個錢,沒想到被大雪困在了外邊。要不是父親在生產隊的草棚子裡發現他,沒準就得凍死。聽了父親的講述,我很驚訝,對于父親也很敬佩。過了兩天,風停雪住天氣轉好,那人千恩萬謝的離開我家,父親還送他到村外。三十年後,我們幾乎都把這件事忘記了,那個曾被父親救助過的人居然帶着兒子找到我家拜謝救命之恩,一時在村中傳為佳話。

有家訓的家庭,屬于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于王侯将相之家。

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母親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勤勞之風、孝敬之風、節儉之風,伴随我健康成長,願這些家風常駐我家中。

愛助人的爸媽就會把他們小孩喊到家供吃住。并總是告訴我和哥兄妹倆對别人一定不要小家氣。逢到有人借東西,爸媽總是二話不說雙手奉出;有人遇到難處,爸媽定會鼎力相助。豪氣直爽的媽還特别樂于處理一些家長裡短的事。遇到農忙和村上人家紅白事時,爸和哥因為是電工,都要抽空幫人家接電拉線,或修理機器啥的,從來不因自己忙而埋怨,也從來不拿人家給的辛苦費。這些不勝枚舉的小故事一直令我難忘,如今我也“量販”給兒子和家人,讓樸實的小故事诠釋做人的大道理。

家訓。且中華民族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家風、家訓更重要。

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

社會有正能量的人。

和諧、繁榮、強大。

齊、治、平的統一,把齊家與修身、治國、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以教家立範的家訓文化十分發達,許多家訓名篇被奉為治家教子的寶鑑而流傳極廣,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柏廬的《治家格言》等等。傳統家訓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但核心始終圍繞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開,實質是倫理教育和人格塑造,主要包括:孝親敬長、睦親齊家、勤勞謙敬、勿貪勿奢、勵志勉學、習業農商、治生自立、崇尚科技、拒絕迷信、審擇交遊、近善遠佞、寬厚謙恭、謹言慎行、和待鄉鄰、救難濟貧、潔身自好、力戒惡習、養生健身、嚴禁亂砍亂伐等方面的訓導。雖然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傳統家訓家規的内容有些缺陷,但從總體上看,仍不失為先人們留下的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特别是倫理文化遺產。

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勤奮刻苦的好習慣已經常伴與身。認真想一想,這都和我家的家風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爺爺依舊時不時在解釋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冷汗直冒,眾人見狀噓唏同情,好心者幫忙喊人助之。女兒忍痛感恩振作,為不誤學業遂主動求救于警務阿姨尋解藥、取熱水以盡快祛病。此乃小女未成年前獨自外出所遇難事之一例也,即自立善能始矣。

重諾守信的思想性格。尤其是成為一名教師後,在長期的教書育人生涯中,我的這一思想性格進一步得到了鞏固。無論對同事、對學生,還是對身邊認識的不認識的群眾,我都是胸懷善意,盡己所能幫助他們,我用善良和誠信赢得了廣大同事、學生和家長們的信任和尊重。記得有一年教畢業班,周六需要加班上課。有一次,一名也家住縣城的女同事出于安全考慮,周五和我約好次日下午結伴到校。我非常爽快的答應了,但第二天卻因家務繁忙把這事給忘了。中午點一過,我就獨自騎車奔向學校,直到出了縣城到東于莊村邊時,我才猛然想起約好的事情。而此時已經離約定地點很遠了,但我思慮再三,最終還是決定驅車返回,因為我覺得既然答應了人家,就應該說話算話,如果不顧約定,獨自先行,不僅失信于人,而且自己也會寝食難安。于是我迅速騎車返回縣城,來到與同事約定的地點等待,直到女同事出現,我們才一起趕赴學校上課。雖然多走了不少路,但我一路上心情十分輕松。

自強于行,孝義對尊長,誠信莫敢忘。每每問起,曰:循家教之善行、學古今之舍得、倡華夏之新風。今雖逾豆蔻年華,而勵志之念俞佳,故叙小女二三事以誌之。

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

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當然,家教是否成功,也能夠直接反應你是不是一名合格的,負責任的家長。孩子在初始階段,他們所有的認知标準都來源于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在這段時間内,父母能否讓孩子正确地認識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這些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次改變。因此孩子的一生與家庭教育的質量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家長必須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壞境與良好的家庭教育。

看電視也要經過媽媽同意;不說謊話、不愛占小便宜,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唠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外公奶奶爸爸老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這些家規有幾項是外公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老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老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雲:有家規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

家訓、家教,總覺得是一個很嚴厲的話題。就我家的情況,我分别來簡單的說一下。

咆哮着,它告訴我們你只能前進,盡管這樣的學習很艱苦,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退縮。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為明天鋪上一條美好的路。

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母親也會常常唠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第一個導師。

西藏多地,終發現年前飛機殘骸墜于若果冰川無人區,其地海拔四千餘米,跋涉異常險峻、渡河僅憑鐵索,攀行之艱難均無安全把控。時女兒單獨值守後方聯絡職責,逢團隊與當地向導配合前往探取殘骸兩天後失聯;小女仰視蒼天、沉着研判,旋即啟動預案向社領導及屬地軍方聯系解救待援;直至深夜才有搜尋團隊信息傳來,方知有驚無險。獨立執責,臨危不亂,畢竟圓滿完成肩負使命,此乃自信善為也。

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家訓的家,是豪華貴族之家。中國的禮儀需要我們永遠的傳承下去。

一片溫馨。

鶴立于整個社會“圈子”,為眾多人,眾多家庭所效仿。

家訓、家教有着異曲同工的方面。而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需要家裡的每個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續下去。

舉止、觀點、接人待物等,無不對孩子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德應當人人都明白。

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常備的家訓陪伴着我,讓我在求知的路上奮力拼搏;當無情的暴雨來臨時,無意的沙塵暴突然襲擊時,是家訓鼓勵我,幫助我,呵護我,關心我,照顧我,啊,是父母的家訓教會了我不能輕易向命運低頭,是因為父母的家訓在我的身旁淳淳的教導着我,才讓我風雨無阻,才讓我成為一個優秀的好學生。

好家規當從孩子小時候立起以致潛移默化。否則,“無規矩很難成方圓”。

我的夢”的實現打下扎實的基礎。“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一定要樹立良好的家風、牢記家訓。

樂于助人就已成為全家為人處事的信條。父親曾多次給我講起爺爺在世時的一件事,令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家與沙口村一戶人家約定:用一百多斤玉米交換一頭牲口。牲口早早就牽回我家,還未來得及把玉米送過去,轟轟烈烈的農村合作化運動便迅速開始了,包括我家在内的全體村民都由獨立經營的個體農戶變成了集體農莊的社員,我家剛牽回的牲口作為重要的生產工具自然也歸公入了社。時代的風暴無法阻擋,爺爺和家人順應時勢,對農村合作化給予了積極的配合。但爺爺始終對沙口村那戶人家心存歉疚,盡管對方一再承諾不要玉米了,并反復強調“牲口在哪兒也都是歸公”,但爺爺卻總是無法心安,最終還是不顧别人勸說,想方設法按當初的約定湊足糧食并親自送上家門。從此,爺爺獲得了“實誠”的美譽,也奠定了我家“誠心助人”的家風基礎。

姥爺和舅舅一家與大家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從沒有因為家庭瑣事紅過臉,争吵過,這在小區裡傳為佳話。爸爸是壩上人,不喜歡吃海鮮,但對姥姥做的紅燒魚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姥姥給爸爸吃紅燒魚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姥姥盛情款待給爸爸做了一大條紅燒魚,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姥姥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裡有重大事項需要讨論,開始大家叽叽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姥姥姥爺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

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明亮、整潔、有序。去朋友家串門,有的家庭還很注意家風家教文化,懸挂着激勵感人的家訓格言,如“積金積玉不如積書教子,寬天寬地莫若寬以待人”、“敦行致遠,吃虧是福”、“家和萬事興”等等,讓人置身其中,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态,一種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可能成為家風家規的載體,從而在生活點點滴滴中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塑造着我們的人格。也從而帶動或影響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向前發展。

嬉戲前行。遊覽全程,趣意歡快,忽而山上山下、坡陡橋彎,忽而松林郁郁、曲徑通幽,忽而曝于驕陽、汗流浃背。逾半程已顯勞頓,欲抱起孩子遊覽以緩解其疲憊之形。然其他夥伴順從大人投懷入抱,偏偏小女倔強掙脫仍趨前拾級而行,未曾稍歇。一路走來,好友們無不啧啧稱贊其自強而毅力之恒久。

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家教,我家當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長輩、和諧相處、勤勞節儉、和諧持家、虛心求學、勤學苦練。”這是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家訓,“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爺爺、奶奶、老爸、老媽把它定為家訓。是教育我們好好學習的準側。目的是讓我們都能夠在良好的家訓熏陶下。十分努力的去學習、去做人,這是我家祖祖輩輩定下的規矩。從小老爸老媽就嚴格要求我做到,他們常常跟我說:“好規矩才能成就好習慣,好家訓才能成就好家風。”

健康的思想氛圍、主動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搞對象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訓與家教的好與壞就是最有利的證明。

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政策方面的原因,再加上生產工具和方式落後,我家和大多數農村家庭一樣,經濟困難,生活艱苦。不用說糧食,就是燒火做飯、取暖的燃料都十分缺乏。盡管如此,父親常常教育我們誠實做人、本分做事,不偷不搶不貪便宜,盡力幫助遇到困難的人。那年冬天發生的一件事,父親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關于好家風家訓征文集錦8篇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