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寸飛蘭)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怒喊生物爹生物妈,是中式地雷女的归宿,欢迎阅读~
人总会告别彼得 · 潘。
我一直觉得,在成为自己和芸芸众生两种状态间,有个中间态叫 " 脱离普通 "。百多年来,为了 " 脱离普通 ",年轻人们玩出了各种花样。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是他们创造了 " 流行文化 "。
观察流行文化,本质上就是观察传播它们的人。
一碗白饭,撒上几粒药丸或者薄荷糖,再满满地倒上一罐粉色魔爪,这几个要素所构成的画面,是这段时间以来大热的流行文化符号,我们一般叫它 " 魔爪泡饭 "。
在这里面," 粉色魔爪 " 是个标志性的元素,粉色代表的可爱,以及魔爪代表的 " 夜不能寐的虚无少年们最需要的能量饮料 ",共同导向了 " 地雷系 " 这一流行文化潮流。在 " 地雷系 " 文化大行其道的网络社区," 粉色魔爪 " 已经是 " 地雷系 " 的标配饮料。
最近这段时间," 魔爪泡饭 " 在国内的热度居高不下,在各大网络社区里都有集中呈现。这一场景本身的猎奇性是其得以快速流传的最表层原因,但在这背后,是 " 地雷系 " 文化在国内互联网社区的传播。
文化的传播,总能出现很有趣的事情。" 地雷系 " 文化在进入文化土壤不同的国内时,总会出现一些形态上的变化。
而事实上,这种变化不仅有趣,而且相当接地气。
近几个月,抖音上走红了一位叫 " 一滴泪 " 的主播。她所产出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所谓 " 中式地雷女 " 的真正形态。
在她的直播里,你能看到高浓度的与 " 地雷系 " 有关的要素,以及它们被极为抽象的方式拼接在一起整出来的狠活。
" 地雷系 " 这个名词指的是这类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像 " 扫雷 " 一样充满不确定性。从哥特式装扮演化而来的外貌特征、敏感而脆弱的精神状态,以及极端的自残行为和药物滥用,是我们对 " 地雷系 " 的常规印象。
《明天,我会成为谁的女朋友》
除了这些常规标签外,随着互联网的版本变革,还衍生出了厌男、LGBT 群体、关注微博 " 厕所 "(展出匿名用户投稿,以负面内容为主的账号)、靠福利姬或 " 爸爸活 " 挣外快等标签," 魔爪泡饭 " 在这当中都算口味比较轻的。
" 一滴泪 " 的直播内容就像是对这些标签进行再创作,并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
其中最有娱乐性的,是她以 " 辅导班 " 的形式,对各路网友进行连麦 " 面试 "。
她会一本正经地将各式各样的 " 考点 " 贴在房间的墙上,然后对连麦观众进行抽查,观众的网名、性癖、说话的方式及互联网行为,都会成为考核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她的直播间产出了大量浓度超标抽象言论。
比如,对 " 父母 " 的称呼是一道送分题,标准答案是 " 生物父 " 和 " 生物母 "。但如果观众连这道题都答不对,就会直接踩雷不及格,并获得 " 你称父母为父母你还算什么地雷女 " 的导师评语。
如果你有双相情感障碍,平时喜欢 OD(Overdose,过量服药),没事会在自己的手脚上 " 改花刀 ",关注大量微博 " 厕所 ",在 X 上当福利姬,学历不高且厌男,那么在 " 一滴泪 " 的直播间 " 演出 " 中,你就能获得 " 优秀考生 " 的评价。
" 地雷女 " 系列考点只是 " 一滴泪 " 辅导班中的一部分。随着关注度的增加," 一滴泪 " 还把 " 宅男哥 "" 二次元种姓 " 等内容,整合进了她的 " 辅导班 ",甚至开拓出了 " 地雷女相亲教学 "。
在这些直播里,你同样能看到她融合大量国内互联网文化要素而创作出的节目。像 " 宅男哥 " 这种已经存在了三十年以上的人群,除了常规的看动画、穿痛衣,还有更加符合当下互联网环境的 " 吃拼好饭 "" 喝冰红茶 " 等审核标准。
如果你对 " 互联网赤石 " 大潮有一定的涉猎,还能从她的节目形式里看到相当多 " 抖音相亲教学 " 的影子。
从她的直播中,你能看到大量对常规社会价值观的逆反。越是不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标签,在她的直播间里得到的评价就越高。
"985、211" 毕业的人应该从她的直播间里滚出去," 中学辍学学历 " 才应该是在她直播间里生存的人群。玩《火影忍者手游》这类相当大众化的游戏只是种姓制度里的 " 达利特 "(贱民),大量玩柚子社游戏的人群也只能够到 " 吠舍 " 级别,如果玩的是《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那可能连 " 泪国 " 签证都办不下来。
观察由她所传播出来的那些 " 地雷女 " 文化,你会发现除了那些基础要素所构成的外壳下方,全是我们十分熟悉的 " 中味 "。尽管她本人一直演绎着 " 地雷女要去中味 " 的人设,甚至引起了一些 " 罕见 " 争议,但中式互联网文化仍然在她的直播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既能够看到 " 来财 " 这种烂梗的存在,也能看到 " 胖猫 " 这类社会恶性事件被无限制地使用。
而这些元素中,最具 " 中味 " 的,是她每一次直播所构建出的 " 大型反串现场 "。
坏的是好的,错的是对的,负面的是值得赞扬的,她的直播间里无论是她自己还是与她连麦的观众,都沉浸在一种混沌的扮演中。
而当话题发展过于极端时,他们的反串会 " 破功 "。比如,在考核观众 " 改花刀 " 的位置时,观众 " 反串 " 过头说 " 喜欢在脖子上改花刀 " 时,她会跟观众一起笑场,说 " 不可以说这种话啊 "。
当观众给她来一发高额打赏时,她也会立刻 " 人设 " 崩塌,语无伦次地将各种抽象词汇组合,原地 " 发癫 " 一分钟来跪谢老板。
在她的直播表演里," 地雷系文化 " 更像是一个载体——她真正在做的,是跟她的观众一起用 " 反串 " 的形式,举办 " 互联网抽象玩家联谊会 "。
这种对 " 地雷系文化 " 的本土化改造,在我看来才是 " 中式地雷女 " 的真正形态,它所承载的更多是国内网友看得懂,也熟悉的东西。用 " 一滴泪 " 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不够 " 抽象 ",你当什么 " 中式地雷女 "。
" 地雷系 " 本身就是一种很特殊的自我表达。
疼痛的个人经历,全是不确定性的灰暗未来,越来越早告别彼得 · 潘的年轻人们,总是需要更多的特定行为,来锚定自身的虚无与荒诞。
一百年来,我们的流行文化中从来不缺乏这类灰暗的表达,嬉皮士、朋克、迷幻摇滚,甚至是我们早年经历过的 " 非主流文化 "。
很多年前,在我看到《天鹅绒金矿》,两位亲密的乐队男性成员手牵着手走进卧室时,那种 " 堕落也是反抗 " 的氛围营造,让我大受震撼。
" 地雷系 " 本身所蕴藏的 " 自毁倾向 ",亦是这类表达的现代演绎。
但或许是这种亚文化的表层因素对上了大众文化的电波,或许是可爱的外表与危险的性格反差,有着宛若 " 病娇 " 这类二次元属性照进三次元现实的魅力,在 " 地雷系 " 这个概念的原产地日本,使用它的人群已经越来越向广义上的年轻人靠拢,成为 " 彰显个性 " 的一种选择,由亚文化向大众文化演化。
从疼痛个人经历导致的自我表达,到将各种刻板标签悬挂在个人社交网络,再到单纯对外形装扮风格的坍缩," 地雷系 " 这个名词的文化意象演变颇有几分从 " 赛博朋克 " 到 " 赛博朋克式美术 " 的意味。而随着它的使用越发扁平和普及,它也越发具备当下 " 流行文化龙头 " 的趋势。
被互联网打通的国界最容易接受的内容之一,就是蔓延而来的流行文化,而 " 魔爪泡饭 " 这类梗的兴起,无疑是 " 地雷系 " 在国内流行的表征。无论是在抖音、B 站,还是小红书,近两年来我们都能看到越发多样化的 " 地雷系 " 内容。
任何文化在传播中都会经过一个提纯和重构的过程,其原始的应用场景随着大众传播会不断改变,甚至与它原本的形态完全不同。
比如,现在常用的 " 类银河战士恶魔城 " 这个游戏品类,在最初其实是个纯粹的蔑称,是 " 银河战士 " 的粉丝们创造出来嘲笑 " 恶魔城 " 抄袭的词汇。但到今天,这个名词下的游戏,已经有着海量的作品和玩家拥趸。
" 地雷系 " 也是同样。" 地雷系 " 装扮所延续的华丽摇滚、视觉系、哥特系等潮流,在国内都缺乏对应的文化基因;相较于魔爪,国内更倾向的能量饮料是红牛或东鹏;比起歌舞伎町,我们的 " 神人聚集地 " 其实是抖音、微博、小红书、百度贴吧这些互联网社区。
没有对应的文化和现实土壤," 地雷系 " 就必然在这个传播过程中,被我们本土的互联网文化所改造——当然,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这种改造居然是为其注入 " 抽象 " 的灵魂。
而有趣的是,如果我们追溯过往,会发现当年的 " 视觉系 " 潮流,在国内也演变成了相当接地气的 " 非主流 " 文化,那股 " 土味 " 简直一脉相承。
这种变化其实不是非常 " 地雷系 ",就像 " 一滴泪 " 的直播那样,这个文化中原本那些灰暗的、负面的表达,被许多的反串行为与抽象的使用,扭转成了一种更诙谐也更荒诞的虚无场景。
某种程度上,你可以将这个环境里的许多人,粗暴地批判为 " 玩烂梗的投机分子 "。
但换个角度想,或许这种变化,要更为符合国内的年轻人所呈现出的状态——比自怨自艾,现在的大家确实更喜欢 " 开玩笑 "。
荒诞的抽象,是现在国内互联网最主流的文化基调。
在无底线的玩梗和反串中,大家剥夺了几乎一切事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现在的很多视频里,相貌会被用 " 建模 " 来形容,舆论环境会被用 " 版本 " 来称呼,所有人都可以在 " 版本 " 里被异化成 " 玩家 ",或心酸或苦难或愉快的个人经历,都不过是由 " 地球 OL" 这款大型游戏所带来的。
正如他们给绝望之人的建议——
" 那你为什么不重开?"
反串和抽象能够大行其道,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行为的目的,都只是为了 " 娱乐 "。而 " 娱乐 ",是不需要表达观点的。
在一个讨论问题越发极端的 " 版本 " 里,不表达观点,就不存在风险。
但这同样也是一种表达,不表达也是表达,甚至是更符合他们认知,也更在他们舒适区的表达。
抽象文化,就是当下的年轻人,被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催生出的 " 嬉皮士运动 "。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这场 " 嬉皮士运动 " 里," 地雷女 " 也只是其中一个阶段,双相情感障碍、自残、厌男等极端的形容,被他们剥去了价值判断,用在了一次次嬉笑怒骂里。
只是,拒绝表达的人,最终都会遇上一个选择。
要么选择堕落成绝对的虚无主义者。
要么,再一次痛苦地撞到 " 自我表达 " 的墙壁上。
在观察 " 一滴泪 " 的时候,最有趣的部分,在于她一次开小号直播时,提到了一个叫 Joli 的人。
Joli 几乎是互联网 " 抽象鼻祖 " 之一。从 2011 年开始,就创造了 flithy frank、Pink Guy 等抽象角色,制作了一系列吐槽视频。" 一滴泪 " 自称在直播内容筹备时,许多构思都是参考自 Joli。
可在 2017 年,Joli 却宣布永久退出 YouTuber 行业,转向音乐创作,成为 88rising 旗下的艺人。
2022 年,Joli 演唱的单曲《Glimpse of Us》登上了美国 Billboard 百强榜第八名。
" 一滴泪 " 在说起 Joli 时,说——
" 他很抽象,但后面却从这样一个网红变成了一个很优秀的人。可能我一辈子都达不到这个高度吧,但是也无所谓了,都一样。"
关于怒喊生物爹生物妈,是中式地雷女的归宿就分享完了,您有什么想法可以联系小编(寸飛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