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袁曼雁)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還得是上海!百億級大模型項目現場對接,只用3天,歡迎閲讀~
DeepSeek 徹底引爆大模型應用落地。
國民級 APP 争相接入,手機、汽車、甚至掃地機器人都來湊熱鬧,借着 DeepSeek 的東風,不斷刷新自身 "AI 濃度 "。
當然,還有普通人的主動擁抱。醫生、老師等來自各個行業的個體也都在嘗試 AI 能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一場波及全社會範圍的 AI 風暴,正在快速形成。
狂歡之下,處在 " 暴風眼 " 的行業内又有了哪些新變化?新趨勢?
在上海、在 2025 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DC 大會)現場,正在被總結、被熱議。
新技術、新生态
如果説在 ChatGPT 風暴初期,大模型重塑一切還只是一種展望,現在,這句話正在一步步深入實際。
一方面,大語言模型技術正在向各行各業不斷滲透。
在 GDC 大會上,大模型在醫療、生物、金融等領網域的前沿探索被進一步披露。
衞寧健康發布了醫療大語言模型 WINGPT-2.8 版本。這是一個專注于醫療領網域的自然語言模型,不僅可用于生成醫療相關文本(比如病歷),幫助醫務人員更好溝通和記錄,還能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咨詢服務。
它适用于醫務人員在門診、病房與患者溝通的場景,有效降低醫患溝通中的信息誤差,提高患者滿意度。
根據 WINGPT GitHub,該模型使用約 20G 預訓練數據、50 萬條指令數據,覆蓋藥品説明書、多病種知識庫、多學科臨床指南等領網域内數據。
同時,衞寧健康還發布了國内首台内置大模型的醫療核心應用一體機。
再比如在金融領網域,大模型在海量金融數據資產治理、輔助銀行服務等方面都表現出巨大潛力。
中電金信在 GDC 現場分享了旗下源啓 · 數據研發平台,利用 AI 實現了更高效全面便捷的數字資產治理。相較于傳統方式的 " 單一模型解決單一問題 ",大模型能夠以統一的技術架構和相近的數據流程,對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加工,具備将所有數據納入容易管理的條件。
中國農業銀行則分享,商業銀行應該從場景、流程、組織、數據、模型以及 IT 架構上全面擁抱大模型。場景上先落地可行性高、工作效率和用户體驗提升潛力大的;流程上讓 AI 進一步輔助人類而不是替代人類;構建多層次、多模态、多模型協同相互融合的大模型矩陣,實現不同參數、不同能力模型的擇優調控。
另一方面,以大模型技術為核心,新的產業生态正在快速形成。GDC 大會正是促進新生态全面鏈接的重要平台。
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源自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已成功舉辦兩屆。2024 年 GDC 吸引線下開發者 3.56 萬人次,線上觸達開發者約 3200 萬人,匯聚國内外 100 餘家開發者社區以及 100 餘家知名投資機構,超 200 個項目參與大會路演,初創企業融資超 10 億元,發布 1000 餘個人工智能相關工作崗位。
來到 2025 年,新技術新趨勢下,GDC 今年重點關注科技產業生态、產業營商環境以及開發者群體三大板塊。
首先在技術成果對接方面。本屆 GDC 大會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業融合,攜總額超百億的人工智能項目現場招标,6 大行業 29 個場景現場對接,覆蓋智能制造、教育、醫療、城市治理等重點行業領網域。Demo Day Roadshow 路演為開發者、投資人提供面對面自由交流的機會,促進開發者們資源對接。
其次在開發者生态構建上,GDC 大會拉來一眾行業夥伴共建。階躍星辰在現場發布繁星計劃二期,構建開發者開源生态,并發布新模型。小紅書推出千萬級開發者激勵計劃。
最後在業界生态整體構建上,上海市 " 模塑申城 " 開源創新生态建設行動正式啓動。阿裏魔搭社區、上海國投、庫帕思科技、小紅書等将深度參與。大模型正在重構產業生态,各方力量都在積極推動新格局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儀電作為 2025 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獨家智算服務商,由儀電智算雲向 GDC 2025 開發者工作坊、黑客松環節提供官方賽事配套算力支持服務。
從算法到算力,從 AI 到千行百業,由内及外 GDC 大會正在成為 " 大模型重塑一切 " 的一個縮影。
更關鍵的是,透過 GDC 大會,不僅可以看到當下的巨變,更能提前窺見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新機遇、新挑戰
從基礎設施到千行百業中的大模型應用,結合 GDC 上正在被熱議的話題,站在現在的時間節點做一個階段性復盤,可以説新的機遇伴随着新的挑戰,正在加速湧現。
大模型底層技術的發展 + AI Infra 等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使得 AI 產業落地正在突破上一個發展階段中,所面臨的泛化性不足、難成規模效應等瓶頸。但當更大的想象空間被打開,仍有幾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依然是尋找合适的大模型落地場景。
從 ChatGPT 攪動風雲到現在,已經有 2 年多的時間,最适合與大模型結合的場景,比如搜索、營銷等,已經初顯成效。
比如 Perplexity 在 2024 年底就預測,到 2025 年其年收入将實現翻番,達到 1.27 億美元。
但在第一批試驗田之外,大模型的智能湧現潛在的更大機遇是,其與千行百業,包括一些傳統行業的深入結合。
問題在于,AI 技術的提供方難以快速、深入獲知各個垂直行業技術痛點,而對擁抱大模型躍躍欲試的各行業企業,又往往缺乏對大模型技術的準确認知。
如何擴展大模型的落地場景,仍是一個需要探索的課題。
其次,要找準場景,更深層次來説,是供需雙方的對接。
而這同樣是推動 AI 產業化落地的關鍵環節。
對于 AI 技術的提供方而言,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 AIGC 技術研發正處在一個飛速迭代的階段,這就意味着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如何構建商業化能力,真正從訂單、訂閲中掙到錢,是當前 AI 公司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同樣,對于各行各業的需求方而言,擴展接觸最前沿技術、產品的渠道,對将大模型真正融入工作流、實現降本提效至關重要。
另外,還存在產業上下遊打通等更多工程化問題。
好消息是,正如前文所言,GDC 這樣的官方平台,正在聚焦產業生态的構建,以實現更高效的資源整合。
今年,GDC 大會就現場邀請到在智能制造、教育、醫療、金融、文旅、城市治理等 6 大行業 29 個場景的技術供應商面對面深入交流溝通。
比如,在醫療領網域,瑞金醫院就帶來了 " 基于視覺人工智能的臨床醫療輔助決策 " 的新場景。
并且在供需大會上,招标需求非常明确,包括手術視頻智能分析,放射、超聲影像診斷大模型等。
日程設定方面也十分務實——不扯閒篇,就是要對接場景方和技術方,做内部數據和定制化方案交流。
教育領網域,上海海事大學提出,傳統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數字化時代需求。海事大學計劃打造 " 海事超級智能體 ",借助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構建綜合性智能平台,集成個性化學習、智能教學支持、高效業務管理、海事知識咨詢與國際海事教育等功能。
智能制造領網域,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希望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突破船舶總裝建造中,分段堆場智能排成、平板車智能調度及路徑規劃等關鍵技術。
……
以上,還只是 GDC29 場供需大會的其中一隅。
身處時代大潮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親歷,在見證。從基礎模型突破帶來的衝擊,到現在前沿技術與實際產業產生更強烈的碰撞,颠覆和變革就在每一個不經意中悄然發生,越來越深入浸潤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
AI 潤物細無聲,卻又改變了一切的一切,這或許正是大眾所期待的,追尋 AGI 的意義之一。
— 完 —
一鍵關注 點亮星标
科技前沿進展每日見
一鍵三連「點贊」「轉發」「小心心」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
關于還得是上海!百億級大模型項目現場對接,只用3天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袁曼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