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馬爾
一個信息發佈的網站

科學家受特殊細菌啓發研發仿生機器人 有12條機械臂

今天小編(集玲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科學家受特殊細菌啓發研發仿生機器人 有12條機械臂,歡迎閲讀~

【CNMO 科技消息】微生物世界總能帶來驚喜。從國際空間站發現的全新菌種到能分解化學物質的特殊細菌,這些微小生命不斷刷新人類認知。當科學家将樹莓派主機板、12 條機械臂與微生物靈感結合時,誕生了名為 ZodiAq 的仿生機器人。這個形似水母的裝置通過柔性鞭毛遊動,雖然動作緩慢卻充滿智慧,十二條旋轉肢體展現出令人意外的靈巧。

ZodiAq 開創了水下機器人的新形态。不同于傳統螺旋槳驅動,它通過 12 條仿細菌鞭毛的柔性機械臂實現精準移動。每條 30 厘米長的機械臂都配備獨立電機,由樹莓派主控芯片根據深度和運動傳感器反饋協調動作。無需電纜連接,聲學通信系統讓水面控制台與機器人保持實時互動。

設計團隊從細菌運動方式中獲得啓發,選擇用速度換取精度。完成兩個身位距離的移動需要 15 秒,這種看似低效的節奏在珊瑚礁或考古遺址等敏感區網域反而成為優勢。輕柔的推進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對環境的幹擾,為脆弱生态系統提供保護。

有趣的是,研發團隊正在開發具備抓取功能的更新版鞭毛。這些柔性機械臂既能保持遊動時的柔軟特性,也可在需要時硬化完成物體抓取。這意味着未來 ZodiAq 不僅能進行環境觀測,還能執行樣本采集或設備操作等復雜任務,拓展水下作業的可能性。

科學家長期關注細菌推進系統的高效特性。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指出,微生物的推進機制在小尺度下效率驚人,放大後的仿生系統雖然物理原理不同,但實際測試證明其可行性。在 2.5 米深度的首輪測試中,ZodiAq 持續工作 1 小時并準确抵達目标點,展現出可靠的導航能力。

盡管速度無法與傳統水下無人機相比,但這款柔性機器人在安全性、穩定性和環保性方面優勢明顯。它科幻水母般的外形下,隐藏着水下探索技術的新方向。

關于科學家受特殊細菌啓發研發仿生機器人 有12條機械臂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集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