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蕩蕩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出處:《目送》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裏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龍應台語錄語錄感悟熱門3篇,歡迎閲讀~
龍應台語錄語錄感悟 第1篇
不必打開,我就知道,存折裏頭,誰裝了一個看不見的沙漏。因為無法打開,看不見沙漏裏的沙究竟還有多少,也聽不見那漏沙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試圖掩蓋粉飾才是沒有信心的表現。——龍應台《野火集》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思;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獻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氣。
一次國際筆會,使我再度看見人為自己的理想所做的種種努力;支撐那個理想的原動力,我想,就是那在柳條間漂浮的鵝黃乳鴨所牽動的,人心中對生命的歡喜與敬重。然而在人笨拙的努力中,我更看見了難以克服的障礙:與理想并存的,是人的自私狹隘弱肉強食……。詩人即使拎起了皮箱,他所唾棄的罪惡并不因而停止。
為了一個自認“崇高”的目标,整肅意見相左的人,不惜濫殺無辜,以制造震吓效果,是民間做的,叫做恐怖主義。政府為之,叫做國家恐怖主義。
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回教徒和猶太人在彼此屠殺,衣索匹亞的老弱婦孺在一個接一個地餓死,紐約華爾街的證券市場擠滿了表情緊張的人——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出處:《孩子你慢慢來》
我其實也誠實地在問自己,思考了之後我自己覺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平安而且快樂,不管傑不傑出,我都已經很感謝了,所謂的“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事實上,這種情形已經發生了。很多我台北香港的朋友,他們的兒子女兒都在哈佛劍橋讀書,頂尖的優秀,我的兒子還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和方向,而且并不以“傑出”作為人生志向。以“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的邏輯來説,他已經差一大截了。但是那一次的“陽台夜話”,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緒,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們在人生裏找到意義。。。。。。。年我離開台灣到美國去留學的時候,走在美國的大學校園裏頭,天上深藍深藍的一片雲都沒有,陽光照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一片無邊無際的草地。月,還沒有開學,美國歲歲的人光着臂膀穿着短褲球鞋騎着腳踏車在你面前悠來悠去,我最無法忘懷的就是咦,怎麼他們每個人看着都那麼輕松,那麼沒負擔?從他們肢體的語言我就已經發現了,我們差别很大,他們身上沒有那個幾千年的國家重任。
而民意的強權并不比政府的強權不危險。首先是民意本身的可疑及不可信賴。很大一部分的所謂民意由媒體形成。威權政府曾經是媒體的共同敵人,這個敵人沒有了,媒體在自由中很吊詭地成為自己的敵人:報紙老板以一己的政治立場控制言論,政治人物利用媒體操縱輿論,電視唯利是圖不設下限地自我庸俗化,媒體記者因素質不夠而提供半真半假的訊息,因判斷力不足而做出誇大或偏頗的評論。民意的形成過程中有太多太多操縱作假的空間,此其一。而民意即使是真實的,卻絕對未必是對的,此其二。
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龍應台《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追求個人的歡樂很好,最壯烈的革命最偉大的理想,不就是為了讓最普通的人得到最尋常的歡樂嗎?但是任何一個歡樂派對結束後,總得有幾個不醉的人把朋友一個一個送回家。開車的人,決定方向,總得清醒。社會永遠需要清醒的人。每個社會都有它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衍生不同的痛苦。有些階段,需要火的熾熱和燒痛,才能覺醒;有些階段,需要的卻是水的清澈和温柔,才能療愈一個隐忍不言的傷口。
活的文化,死的理解。希羅多德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大流士王召集了一批希臘人到宮廷上,問他們,什麼代價可以使他們願意去吃自己父親的遺體;希臘人説,不可能,沒有任何代價能讓他們去做如此可怕的勾當。同時,殿前有一批印度人,這個部落的印度人是以吃父輩遺體為風俗的。大流士問他們,什麼代價可以使他們願意将父親的遺體火化。印度人大驚失色:不可能,不,沒有任何代價能讓他們去做如此可怕的勾當,想都别想。”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扎;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内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出處:《目送》
素養和知識的差别,容許我竊取王陽明的語言來解釋。學生問他為什麼許多人知道孝悌的道理,卻做出邪惡的事情,那麼“知”和“行”是不是兩回事呢?王陽明説:“此已被私欲隔斷,不是知行的本體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在我個人的解讀裏,王陽明所指知而不行的“未知”就是“知識”的層次,而素養,就是“知行的本體”。王陽明用來解釋“知行的本體”的這四個字很能表達我對“人文素養”的認識:真誠恻怛。——龍應台《百年思索》
曾經相信過文明的力量,後來知道,原來人的愚昧和野蠻不因文明的進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蠻有很多不同的面貌。——龍應台
思想需要經驗的積累靈感需要孤獨的沉澱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
我擔心的不是你職業的貴賤金錢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給你多少自由?“性愛搖滾樂”是少年清狂時的自由概念,一種反叛的手勢;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後,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上荊棘。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着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大樹,有大樹的長達;小草,有小草的長法。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獨的。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着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
你或許對台灣民主的所謂“亂”有新的理解。它所有的“亂”,在我個人眼中看來,都是民主的必修課;它所有的“跌倒”都是必須的實踐,因為只有真正跌倒了,你才真正地知道,要怎麼再站起來,跌倒本身就是一種考試。
文化,根本沒有“固有”這回事。它絕不是一副死的挂在牆上已完成的畫——油墨已幹,不容任何增添塗抹。文化是一條活生生的浩浩蕩蕩的大江大河,裏頭主流支流逆流漩渦,甚至于決堤的暴漲,彼此不斷的激蕩衝撞,不斷形成新的河道景觀。文化一“固有”,就死了——龍應台《百年思索》
空蕩蕩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出處:《目送》
曾經相信過文明的力量,後來知道,原來人的愚昧和野蠻不因文明的進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蠻有很多不同的面貌。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裏所有的成分都復制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温度——他所復制的,請問,能不能被稱作一滴“眼淚”呢?出處:《目送》
每個時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将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流行文化經過時間的篩子,泥沙被淘汰,金塊被留下,留下的就被叫做經典或古典······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人生其實就像一條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伴而行,歡樂的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擁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可以愈走愈孤獨。——龍應台
這個世界再怎麼現實再怎麼野蠻,最終赢得國際尊敬的,不是市場或武力,而仍是一個國家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今天美國失去好大一部分世人的尊敬,不是由于它的國力減弱,而是由于虐囚事件暴露之後它所喪失的道德立場。中國要得到泱泱大國應得的尊敬,不在于市場之大,國土之廣,人口之多,而于道德擔當的有無。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将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
愛情能持久多半是因為兩人有一種“互利”的基礎。——龍應台
莊嚴的變成嘲諷,瑣碎的突然偉大,真誠可能叫做懦弱,虛偽可能叫做務實。出處:《野火集》
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澱寧靜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醜。閒暇逗留,确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沒有一個真正富強的國家不把人才當作國寶的,或者應該倒過來説,不把人才當國寶的國家,不可能真正富強。
真正能看懂這世界的,難道竟是那機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你自己的心?出處:《目送》
如果在我們十二歲那年,有人跟我偶們這樣上課,會怎麼樣?當然,沒有一個老師,會對十二歲的孩子們這樣説話。因為,這,哪能做人生的“座右銘”呢?出處:《目送》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着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女人是個很可愛的動物:身體軟軟的,眼睛甜甜的,頭發香香的;更令人憐惜的是她沒有邏輯的大腦,一加一等于二點五,可是噘着嘴,頓着足那樣説出來,哎呀,真是可愛極了嗲極了。至于少數女性居然弄起電腦工程醫學,做起博士,教授,主觀來,還擺出一副自立自主對社會大有貢獻的架勢,我只能説,她對不起中國的五千年文化傳統,對不起愛護她的中國男人。出處:《女子與小人》
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
幸福就是,尋常人兒依舊。在晚餐的燈下,一樣的人坐在一樣的位子上,講一樣的話題。年少的仍舊叽叽喳喳談自己的學校,年老的仍舊唠唠叨叨談自己的假牙。廚房裏一樣傳來煎魚的香味,客廳裏一樣響着聒噪的電視新聞。——龍應台
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将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
你将來會碰到很多你不欣賞不贊成的人,而且必須與他們共事。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這人可能是你的市長或國家領導。你必須每一次都作出決定:是與他決裂抗争,還是妥協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協,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現實之間,很艱難的找出一條路來。你要自己找出來。——龍應台
【處世心理】人總要慢慢成熟,将這個浮華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偽裝的真實,看清隐匿的虛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這個世界裏美好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龍應台《不相信》
能説他在跟五萬個人一起欣賞民歌嗎?還是説,他的坐着,其實是奔波,他的熱鬧,其實是孤獨,他,和他的政治對手們,所開的車,沒有R檔,更缺空擋山路出處:《目送》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将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最平凡最普通的恐懼吧?我恐懼失去所愛。你們小的時候,放學時若不準時到家,我就幻想你們是否被人綁走或者被車子撞倒。你們長大了,我害怕你們得憂郁症或吸毒或者飛機掉下來。我恐懼失去所能。能走路能看花能賞月能飲酒能作文能會友能思想能感受能記憶能堅持能分辨是非能有所不為能愛。每一樣都是能力,每一種能力,都是可以瞬間失去的。顯然我恐懼失去。——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
龍應台語錄語錄感悟 第2篇
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并肩立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換句話説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須應付的驚濤駭浪
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裏
我的夢想是:希望中國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個晚上,站在任何一個地方,説出心裏想説的話而心中沒有任何恐懼。我們這一代人所作的種種努力,也不過是寄望我們的下一代将有“免于恐懼的自由”。——龍應台《野火集》
思想需要經驗的積累靈感需要孤獨的沉澱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
曾經相信過文明的力量,後來知道,原來人的愚昧和野蠻不因文明的進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蠻有很多不同的面貌。——龍應台
文化,根本沒有“固有”這回事。它絕不是一副死的挂在牆上已完成的畫——油墨已幹,不容任何增添塗抹。文化是一條活生生的浩浩蕩蕩的大江大河,裏頭主流支流逆流漩渦,甚至于決堤的暴漲,彼此不斷的激蕩衝撞,不斷形成新的河道景觀。文化一“固有”,就死了——龍應台《百年思索》
愛情能持久多半是因為兩人有一種“互利”的基礎。——龍應台
如今台灣民主亂象,包括藍綠紛争本省與外省,還有立法院的打架,在她看來,這都只是表面,“大家不要被表面給騙了”不管台灣民主怎麼亂,在她看來,台灣人都有着相同的價值觀,這價值觀就是從小被教導的“禮義廉恥”。
素養和知識的差别,容許我竊取王陽明的語言來解釋。學生問他為什麼許多人知道孝悌的道理,卻做出邪惡的事情,那麼“知”和“行”是不是兩回事呢?王陽明説:“此已被私欲隔斷,不是知行的本體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在我個人的解讀裏,王陽明所指知而不行的“未知”就是“知識”的層次,而素養,就是“知行的本體”。王陽明用來解釋“知行的本體”的這四個字很能表達我對“人文素養”的認識:真誠恻怛。——龍應台《百年思索》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思;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獻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氣。
空蕩蕩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出處:《目送》
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碰觸;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曾經相信過文明的力量,後來知道,原來人的愚昧和野蠻不因文明的進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蠻有很多不同的面貌。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着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擔心的不是你職業的貴賤金錢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給你多少自由?“性愛搖滾樂”是少年清狂時的自由概念,一種反叛的手勢;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後,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上荊棘。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着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大樹,有大樹的長達;小草,有小草的長法。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獨的。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説“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丢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美詞網)
對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經相信曾經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麼了
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裏所有的成分都復制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温度——他所復制的,請問,能不能被稱作一滴“眼淚”呢?出處:《目送》
我其實也誠實地在問自己,思考了之後我自己覺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平安而且快樂,不管傑不傑出,我都已經很感謝了,所謂的“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事實上,這種情形已經發生了。很多我台北香港的朋友,他們的兒子女兒都在哈佛劍橋讀書,頂尖的優秀,我的兒子還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和方向,而且并不以“傑出”作為人生志向。以“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的邏輯來説,他已經差一大截了。但是那一次的“陽台夜話”,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緒,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們在人生裏找到意義。。。。。。。年我離開台灣到美國去留學的時候,走在美國的大學校園裏頭,天上深藍深藍的一片雲都沒有,陽光照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一片無邊無際的草地。月,還沒有開學,美國歲歲的人光着臂膀穿着短褲球鞋騎着腳踏車在你面前悠來悠去,我最無法忘懷的就是咦,怎麼他們每個人看着都那麼輕松,那麼沒負擔?從他們肢體的語言我就已經發現了,我們差别很大,他們身上沒有那個幾千年的國家重任。
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
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試圖掩蓋粉飾才是沒有信心的表現。——龍應台《野火集》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給你意義;第二,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
威權政治因為太龐大,迫使我們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它身上而忽略了其他的壓迫,這些其他壓迫,當威權不在時,傾巢而出,無孔不入,滲透進入品位低劣到近乎侮辱的電視節目,進入企業管理中對員工人權的踐踏,進入民族主義者狂熱的叫嚣,進入民主操作中多數的暴力,進入新聞媒體的作假和壟斷……所謂壓迫,哪裏只有一種面孔呢?對于自由精神的壓迫,威權時代和民主時代以不同形式發作,所以哪一個時代,可以不需要點火的人?
“所有其他的人,會經歷結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着一種想説卻又説不來的‘懂’,做最後的轉身離開。”出處:《目送》
能説他在跟五萬個人一起欣賞民歌嗎?還是説,他的坐着,其實是奔波,他的熱鬧,其實是孤獨,他,和他的政治對手們,所開的車,沒有R檔,更缺空擋山路出處:《目送》
追求個人的歡樂很好,最壯烈的革命最偉大的理想,不就是為了讓最普通的人得到最尋常的歡樂嗎?但是任何一個歡樂派對結束後,總得有幾個不醉的人把朋友一個一個送回家。開車的人,決定方向,總得清醒。社會永遠需要清醒的人。每個社會都有它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衍生不同的痛苦。有些階段,需要火的熾熱和燒痛,才能覺醒;有些階段,需要的卻是水的清澈和温柔,才能療愈一個隐忍不言的傷口。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龍應台
我的人生裏沒有那麼多時間與精力去揣測别人對我的看法與評價;該做的事太多了。——龍應台《野火集》
最平凡最普通的恐懼吧?我恐懼失去所愛。你們小的時候,放學時若不準時到家,我就幻想你們是否被人綁走或者被車子撞倒。你們長大了,我害怕你們得憂郁症或吸毒或者飛機掉下來。我恐懼失去所能。能走路能看花能賞月能飲酒能作文能會友能思想能感受能記憶能堅持能分辨是非能有所不為能愛。每一樣都是能力,每一種能力,都是可以瞬間失去的。顯然我恐懼失去。——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
為了一個自認“崇高”的目标整肅意見相左的人不惜濫殺無辜以制造震吓效果是民間做的叫做恐怖主義政府為之叫做國家恐怖主義
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
你告訴我,什麼是家,我就告訴你,什麼是永恒。
有些青年人追求時尚不談政治實際上就是只關心自己的事情社會就像一個巨大的滾動着的車總有人在裏面自顧自地行樂所幸的是總有人探出頭來看看這輛車究竟跑在哪裏
女人是個很可愛的動物:身體軟軟的,眼睛甜甜的,頭發香香的;更令人憐惜的是她沒有邏輯的大腦,一加一等于二點五,可是噘着嘴,頓着足那樣説出來,哎呀,真是可愛極了嗲極了。至于少數女性居然弄起電腦工程醫學,做起博士,教授,主觀來,還擺出一副自立自主對社會大有貢獻的架勢,我只能説,她對不起中國的五千年文化傳統,對不起愛護她的中國男人。
流行文化經過時間的篩子,泥沙被淘汰,金塊被留下,留下的就被叫做經典或古典······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我們問:母親也走了以後,你我還會這樣相聚嗎?我們會不會,像風中的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裏。——龍應台
一次國際筆會,使我再度看見人為自己的理想所做的種種努力;支撐那個理想的原動力,我想,就是那在柳條間漂浮的鵝黃乳鴨所牽動的,人心中對生命的歡喜與敬重。然而在人笨拙的努力中,我更看見了難以克服的障礙:與理想并存的,是人的自私狹隘弱肉強食……。詩人即使拎起了皮箱,他所唾棄的罪惡并不因而停止。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可能愈走愈孤獨。你将被家庭羁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復雜和矛盾壓抑,你往叢林深處走去,愈走愈深,不復再有陽光似的夥伴。到了熟透的年齡,即使在群眾的懷抱中,你都可能覺得寂寞無比。你的工作能給你多少自由?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後,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路上的荊棘。
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澱寧靜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醜。閒暇逗留,确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莊嚴的變成嘲諷,瑣碎的突然偉大,真誠可能叫做懦弱,虛偽可能叫做務實。出處:《野火集》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為了一個自認“崇高”的目标,整肅意見相左的人,不惜濫殺無辜,以制造震吓效果,是民間做的,叫做恐怖主義。政府為之,叫做國家恐怖主義。
你知道嗎?象棋裏頭我覺得最“奧秘”的遊戲規則,就是“卒”。卒子一過河,就沒有回頭的路。人生中一個決定牽動另一個決定,一個偶然注定另一個偶然,因此偶然從來不是偶然,一條路勢必走向下一條路,回不了頭。我發現,人生中所有的決定,其實都是過了河的“卒”。
【處世心理】人總要慢慢成熟,将這個浮華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偽裝的真實,看清隐匿的虛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這個世界裏美好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龍應台《不相信》
而民意的強權并不比政府的強權不危險。首先是民意本身的可疑及不可信賴。很大一部分的所謂民意由媒體形成。威權政府曾經是媒體的共同敵人,這個敵人沒有了,媒體在自由中很吊詭地成為自己的敵人:報紙老板以一己的政治立場控制言論,政治人物利用媒體操縱輿論,電視唯利是圖不設下限地自我庸俗化,媒體記者因素質不夠而提供半真半假的訊息,因判斷力不足而做出誇大或偏頗的評論。民意的形成過程中有太多太多操縱作假的空間,此其一。而民意即使是真實的,卻絕對未必是對的,此其二。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扎;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内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出處:《目送》
龍應台語錄語錄感悟 第3篇
真正能看懂這世界的,難道竟是那機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你自己的心?出處:《目送》
流行文化經過時間的篩子,泥沙被淘汰,金塊被留下,留下的就被叫做經典或古典······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思想需要經驗的積累靈感需要孤獨的沉澱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
素養和知識的差别,容許我竊取王陽明的語言來解釋。學生問他為什麼許多人知道孝悌的道理,卻做出邪惡的事情,那麼“知”和“行”是不是兩回事呢?王陽明説:“此已被私欲隔斷,不是知行的本體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在我個人的解讀裏,王陽明所指知而不行的“未知”就是“知識”的層次,而素養,就是“知行的本體”。王陽明用來解釋“知行的本體”的這四個字很能表達我對“人文素養”的認識:真誠恻怛。——龍應台《百年思索》
我其實也誠實地在問自己,思考了之後我自己覺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平安而且快樂,不管傑不傑出,我都已經很感謝了,所謂的“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事實上,這種情形已經發生了。很多我台北香港的朋友,他們的兒子女兒都在哈佛劍橋讀書,頂尖的優秀,我的兒子還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和方向,而且并不以“傑出”作為人生志向。以“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的邏輯來説,他已經差一大截了。但是那一次的“陽台夜話”,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緒,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們在人生裏找到意義。。。。。。。年我離開台灣到美國去留學的時候,走在美國的大學校園裏頭,天上深藍深藍的一片雲都沒有,陽光照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一片無邊無際的草地。月,還沒有開學,美國歲歲的人光着臂膀穿着短褲球鞋騎着腳踏車在你面前悠來悠去,我最無法忘懷的就是咦,怎麼他們每個人看着都那麼輕松,那麼沒負擔?從他們肢體的語言我就已經發現了,我們差别很大,他們身上沒有那個幾千年的國家重任。
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試圖掩蓋粉飾才是沒有信心的表現。——龍應台《野火集》
不必打開,我就知道,存折裏頭,誰裝了一個看不見的沙漏。因為無法打開,看不見沙漏裏的沙究竟還有多少,也聽不見那漏沙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追求個人的歡樂很好,最壯烈的革命最偉大的理想,不就是為了讓最普通的人得到最尋常的歡樂嗎?但是任何一個歡樂派對結束後,總得有幾個不醉的人把朋友一個一個送回家。開車的人,決定方向,總得清醒。社會永遠需要清醒的人。每個社會都有它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衍生不同的痛苦。有些階段,需要火的熾熱和燒痛,才能覺醒;有些階段,需要的卻是水的清澈和温柔,才能療愈一個隐忍不言的傷口。
為了一個自認“崇高”的目标,整肅意見相左的人,不惜濫殺無辜,以制造震吓效果,是民間做的,叫做恐怖主義。政府為之,叫做國家恐怖主義。[美詞網]
人生其實就像一條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伴而行,歡樂的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擁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可以愈走愈孤獨。——龍應台
而民意的強權并不比政府的強權不危險。首先是民意本身的可疑及不可信賴。很大一部分的所謂民意由媒體形成。威權政府曾經是媒體的共同敵人,這個敵人沒有了,媒體在自由中很吊詭地成為自己的敵人:報紙老板以一己的政治立場控制言論,政治人物利用媒體操縱輿論,電視唯利是圖不設下限地自我庸俗化,媒體記者因素質不夠而提供半真半假的訊息,因判斷力不足而做出誇大或偏頗的評論。民意的形成過程中有太多太多操縱作假的空間,此其一。而民意即使是真實的,卻絕對未必是對的,此其二。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扎;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内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出處:《目送》
能説他在跟五萬個人一起欣賞民歌嗎?還是説,他的坐着,其實是奔波,他的熱鬧,其實是孤獨,他,和他的政治對手們,所開的車,沒有R檔,更缺空擋山路出處:《目送》
活的文化,死的理解。希羅多德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大流士王召集了一批希臘人到宮廷上,問他們,什麼代價可以使他們願意去吃自己父親的遺體;希臘人説,不可能,沒有任何代價能讓他們去做如此可怕的勾當。同時,殿前有一批印度人,這個部落的印度人是以吃父輩遺體為風俗的。大流士問他們,什麼代價可以使他們願意将父親的遺體火化。印度人大驚失色:不可能,不,沒有任何代價能讓他們去做如此可怕的勾當,想都别想。”
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澱寧靜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醜。閒暇逗留,确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将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
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處世心理】人總要慢慢成熟,将這個浮華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偽裝的真實,看清隐匿的虛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這個世界裏美好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龍應台《不相信》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将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
莊嚴的變成嘲諷,瑣碎的突然偉大,真誠可能叫做懦弱,虛偽可能叫做務實。出處:《野火集》
一次國際筆會,使我再度看見人為自己的理想所做的種種努力;支撐那個理想的原動力,我想,就是那在柳條間漂浮的鵝黃乳鴨所牽動的,人心中對生命的歡喜與敬重。然而在人笨拙的努力中,我更看見了難以克服的障礙:與理想并存的,是人的自私狹隘弱肉強食……。詩人即使拎起了皮箱,他所唾棄的罪惡并不因而停止。
這個世界再怎麼現實再怎麼野蠻,最終赢得國際尊敬的,不是市場或武力,而仍是一個國家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今天美國失去好大一部分世人的尊敬,不是由于它的國力減弱,而是由于虐囚事件暴露之後它所喪失的道德立場。中國要得到泱泱大國應得的尊敬,不在于市場之大,國土之廣,人口之多,而于道德擔當的有無。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思;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獻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氣。
每個時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回教徒和猶太人在彼此屠殺,衣索匹亞的老弱婦孺在一個接一個地餓死,紐約華爾街的證券市場擠滿了表情緊張的人——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出處:《孩子你慢慢來》
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龍應台《目送》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着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沒有一個真正富強的國家不把人才當作國寶的,或者應該倒過來説,不把人才當國寶的國家,不可能真正富強。
你或許對台灣民主的所謂“亂”有新的理解。它所有的“亂”,在我個人眼中看來,都是民主的必修課;它所有的“跌倒”都是必須的實踐,因為只有真正跌倒了,你才真正地知道,要怎麼再站起來,跌倒本身就是一種考試。
你将來會碰到很多你不欣賞不贊成的人,而且必須與他們共事。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這人可能是你的市長或國家領導。你必須每一次都作出決定:是與他決裂抗争,還是妥協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協,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現實之間,很艱難的找出一條路來。你要自己找出來。——龍應台
空蕩蕩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出處:《目送》
幸福就是,尋常人兒依舊。在晚餐的燈下,一樣的人坐在一樣的位子上,講一樣的話題。年少的仍舊叽叽喳喳談自己的學校,年老的仍舊唠唠叨叨談自己的假牙。廚房裏一樣傳來煎魚的香味,客廳裏一樣響着聒噪的電視新聞。——龍應台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将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最平凡最普通的恐懼吧?我恐懼失去所愛。你們小的時候,放學時若不準時到家,我就幻想你們是否被人綁走或者被車子撞倒。你們長大了,我害怕你們得憂郁症或吸毒或者飛機掉下來。我恐懼失去所能。能走路能看花能賞月能飲酒能作文能會友能思想能感受能記憶能堅持能分辨是非能有所不為能愛。每一樣都是能力,每一種能力,都是可以瞬間失去的。顯然我恐懼失去。——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将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
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裏所有的成分都復制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温度——他所復制的,請問,能不能被稱作一滴“眼淚”呢?出處:《目送》
文化,根本沒有“固有”這回事。它絕不是一副死的挂在牆上已完成的畫——油墨已幹,不容任何增添塗抹。文化是一條活生生的浩浩蕩蕩的大江大河,裏頭主流支流逆流漩渦,甚至于決堤的暴漲,彼此不斷的激蕩衝撞,不斷形成新的河道景觀。文化一“固有”,就死了——龍應台《百年思索》
曾經相信過文明的力量,後來知道,原來人的愚昧和野蠻不因文明的進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蠻有很多不同的面貌。
曾經相信過文明的力量,後來知道,原來人的愚昧和野蠻不因文明的進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蠻有很多不同的面貌。——龍應台
我擔心的不是你職業的貴賤金錢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給你多少自由?“性愛搖滾樂”是少年清狂時的自由概念,一種反叛的手勢;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後,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上荊棘。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着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大樹,有大樹的長達;小草,有小草的長法。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獨的。
如果在我們十二歲那年,有人跟我偶們這樣上課,會怎麼樣?當然,沒有一個老師,會對十二歲的孩子們這樣説話。因為,這,哪能做人生的“座右銘”呢?出處:《目送》
愛情能持久多半是因為兩人有一種“互利”的基礎。——龍應台
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女人是個很可愛的動物:身體軟軟的,眼睛甜甜的,頭發香香的;更令人憐惜的是她沒有邏輯的大腦,一加一等于二點五,可是噘着嘴,頓着足那樣説出來,哎呀,真是可愛極了嗲極了。至于少數女性居然弄起電腦工程醫學,做起博士,教授,主觀來,還擺出一副自立自主對社會大有貢獻的架勢,我只能説,她對不起中國的五千年文化傳統,對不起愛護她的中國男人。出處:《女子與小人》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着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
關于龍應台語錄語錄感悟熱門3篇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