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馬爾
一個信息發佈的網站

家鄉的年範文通用4篇

最好的四十年。對于大多數像我一樣的普通人來說,最直接的變化,莫過于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了。四十年前我還沒出生,聽媽媽講四十年前小村莊沒有瓦房,沒有機械的喧鬧聲,也沒有城市的車水馬龍,清晨的鄉村顯得寧靜而淳樸,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一會落在屋頂上,一會落在樹枝上,一會在空中飛來飛去,劃過一道道美麗的弧線,給孩子們增添了些許樂趣。大人們扛着鐵鍬,推着木車,騎着唯一的交通工具,永久牌28大杠自行車,穿梭在土路中。1978年,我出生在昌吉二六工泉水村,一個僅有6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村裡大多數人家住的都是土坯房,條件稍好些的,住的也是半磚半坯的房子。屋子裡盤着火炕、土灶和土火牆。土火牆的頂上放一個白瓷碗,盛着半碗煤油,系上粗線繩,這樣的煤油燈就是家中唯一的照明工具。屋子外面盤着灶,灶旁邊放着一架風箱,平時做飯就在這裡做,風箱前後一拉,火呼呼得就大了起來。那時,沒有自來水,全家的生活用水都要到深達7米的井裡去挑,家裡的菜也總是不夠吃,每次吃飯時我總是只夾菜,爸爸就用筷子撥我的筷子說:别總吃菜,多吃幹糧。以至于到現在,我都還有心結。那時農村最基層的生產組織是生產隊。由于土地所有權歸生產隊所有,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并不高,大家幹活出工不出力。莊稼長勢也不好,自然分到各家的糧食也不多。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這次劃時代的會議正式确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路線,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由此,農村迎來了新篇章。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不僅對土地有長期的使用權,而且對地裡的收成享有分配權。我清晰地記得,那時家裡分到了一頭小毛驢,這頭小毛驢就成為了我們這個家的主要勞動力。父親那時只身一人從河南逃荒來到這裡,作為一家之長,帶領着我們,忙前忙後,播種、鋤草、秋收。那時我還在上小學,課餘時間也不閒着,跟着父親一起鋤草、間苗、栽紅薯、刨紅薯,還牽着小毛驢拉碾子,為小毛驢拔草料。父親為了改善家中的生活情況,還蓋了4間豬圈,養起了豬。最好的四十年。對于大多數像我一樣的普通人來說,最直接的變化,莫過于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了。四十年前我還沒出生,聽媽媽講四十年前小村莊沒有瓦房,沒有機械的喧鬧聲,也沒有城市的車水馬龍,清晨的鄉村顯得寧靜而淳樸,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一會落在屋頂上,一會落在樹枝上,一會在空中飛來飛去,劃過一道道美麗的弧線,給孩子們增添了些許樂趣。大人們扛着鐵鍬,推着木車,騎着唯一的交通工具,永久牌大杠自行車,穿梭在土路中。年,我出生在昌吉二六工泉水村,一個僅有多戶人家的小村莊,村裡大多數人家住的都是土坯房,條件稍好些的,住的也是半磚半坯的房子。屋子裡盤着火炕、土灶和土火牆。土火牆的頂上放一個白瓷碗,盛着半碗煤油,系上粗線繩,這樣的煤油燈就是家中唯一的照明工具。屋子外面盤着灶,灶旁邊放着一架風箱,平時做飯就在這裡做,風箱前後一拉,火呼呼得就大了起來。那時,沒有自來水,全家的生活用水都要到深達米的井裡去挑,家裡的菜也總是不夠吃,每次吃飯時我總是只夾菜,爸爸就用筷子撥我的筷子說:别總吃菜,多吃幹糧。以至于到現在,我都還有心結。那時農村最基層的生產組織是生產隊。由于土地所有權歸生產隊所有,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并不高,大家幹活出工不出力。莊稼長勢也不好,自然分到各家的糧食也不多。年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這次劃時代的會議正式确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路線,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由此,農村迎來了新篇章。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不僅對土地有長期的使用權,而且對地裡的收成享有分配權。我清晰地記得,那時家裡分到了一頭小毛驢,這頭小毛驢就成為了我們這個家的主要勞動力。父親那時只身一人從河南逃荒來到這裡,作為一家之長,帶領着我們,忙前忙後,播種、鋤草、秋收。那時我還在上小學,課餘時間也不閒着,跟着父親一起鋤草、間苗、栽紅薯、刨紅薯,還牽着小毛驢拉碾子,為小毛驢拔草料。父親為了改善家中的生活情況,還蓋了間豬圈,養起了豬。家鄉的年範文 第3篇其樂無窮。放過寒假,村裡的孩子們會聚集在一起,滿街亂跑,拉着小手,唱着兒歌,做着各種遊戲,玩耍嬉鬧,不願回家。那時候最愛做的遊戲是打蹦嘎和烙煎餅。白天,一群夥伴分成兩班,畫線為城,一班打蹦嘎連連不斷,擊至數百十米,另一班撿拾回投,投回城中方算勝利,否則就要重來。到了傍晚,孩子們則會手牽手組成長排,念着兒歌:扯黑碗/黑碗黑/打着鑼鼓上正北誰烙餅/小豆蟲/一烙一咕踴)。然後領隊的就順次穿過相鄰的空擋,往復不止、樂趣無窮,嬉笑聲哭鬧聲響成一片。除夕夜,大人們會給孩子早早準備好過年的新衣新帽,大年初一天尚未亮,我們早早的會被鞭炮驚醒,趕快穿上新衣,跑到院内,燃放幾個備好的小鞭炮,然後再跑去街上,尋撿未炸響的跑皮,那可都是我們玩遊戲的至愛。到了年後,有幾天會跟着大人走親戚串朋友,回到家除和小夥伴做遊戲外,還會在一起玩猜剛從外面新學來的謎語。幾十年過去,現在記得的還有許多,像經典的有: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家鄉的年範文通用4篇,歡迎閱讀~

家鄉的年範文通用4篇

家鄉的年範文 第1篇

把我打成了稀泥爛醬/

那份鄉情。接下來的幾天就是探親訪友,街上路上人來人往,絡繹不斷。特别是初二,村裡有幾家新女婿上門,幫客的、陪酒的、做席的、打雜的,已至于半個村子都忙的不亦樂乎。正月十五的前後幾天是觀賞大戲的日子,臨近的幾個集鎮都會有多台大戲開場,演出的劇目多是大眾熟悉喜愛的豫劇、四平調、棗邦、兩夾弦等地方戲曲,這可讓喜愛和痴迷的鄉親們樂此不彼,過足了戲瘾。而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歡慶的高潮。白天,各村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都集鎮縣城,觀看舞彩龍、擺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群眾娛樂活動;到了夜晚,各地煙花争奇鬥豔,五彩斑斓,絢爛了整個不夜的天空,給家鄉過年的大幕,畫上了完美、濃彩的一筆。[美詞網]

《家鄉的年範文》适用于《家鄉的年》的征文稿,童心未泯,童趣無窮。兒時的大年久久記于心中,忘不了童年的夥伴,忘不了過年時的心境。時光荏苒,多少年過去,現在回想起家鄉的年,依然回味無窮,鄉情盛濃,這就是當下所說的記住鄉愁吧!

熱鬧非凡,可能是久違了故土,遠離父老鄉親的緣故,卻總懷念起在老家那溢滿鄉情、年味十足的大年,而少童時代的童趣年味更是萦繞于懷、揮之不去。

辦年貨;或開着新買的轎車帶上家人去尋親訪友。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撺掇在一起,議論着誰家的準媳婦年下要來看公婆,誰家的新婚女婿初二要回門探親,誰家做生意發财又請了兩夾弦戲班嬉笑怒罵聲響成一片。放了假的孩子們更是撒了歡的滿街亂跑,捉迷藏、玩打仗、扯氣球、放鞭炮,給新春的到來增添了不少熱鬧。

紅公雞/綠尾巴/一頭栽到了地底下(蘿卜)

炸制年品、蒸煮雞魚,又忙着置添新衣、張燈結彩、更換春聯,一派忙碌熱鬧的過年氣息。除夕之夜,幾家平時關系較好的近鄰和至親,聚在一家,各自帶着自家拿手的酒菜,相歡在一起,共叙家國情愁,共度春晚良宵。

你看傷心不傷心?!

其樂無窮。放過寒假,村裡的孩子們會聚集在一起,滿街亂跑,拉着小手,唱着兒歌,做着各種遊戲,玩耍嬉鬧,不願回家。那時候最愛做的遊戲是打蹦嘎和烙煎餅。白天,一群夥伴分成兩班,畫線為城,一班打蹦嘎連連不斷,擊至數百十米,另一班撿拾回投,投回城中方算勝利,否則就要重來。到了傍晚,孩子們則會手牽手組成長排,念着兒歌:扯黑碗/黑碗黑/打着鑼鼓上正北誰烙餅/小豆蟲/一烙一咕踴)。然後領隊的就順次穿過相鄰的空擋,往復不止、樂趣無窮,嬉笑聲哭鬧聲響成一片。除夕夜,大人們會給孩子早早準備好過年的新衣新帽,大年初一天尚未亮,我們早早的會被鞭炮驚醒,趕快穿上新衣,跑到院内,燃放幾個備好的小鞭炮,然後再跑去街上,尋撿未炸響的跑皮,那可都是我們玩遊戲的至愛。到了年後,有幾天會跟着大人走親戚串朋友,回到家除和小夥伴做遊戲外,還會在一起玩猜剛從外面新學來的謎語。幾十年過去,現在記得的還有許多,像經典的有:

家鄉的年範文 第2篇

再架線到另一個小土坡。終于,電燈安好了,即使徹夜讀書,早晨起來也不再有被煤油燈熏過的痕迹。随着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村裡有了第一台電視,是一位鄰居叔叔家買的,為了能看電視,一到晚上全村的人都會到他家去。那時熱播的電視劇是《射雕英雄傳》,每天放學後晚飯還沒吃完,我就趕忙跑去鄰居叔叔家看電視,由于我個子小,人又多,我就努力在大人群裡鑽着看。有一次,電視邊上放着一盆鮮人掌,我沒留心,結果腿上扎滿了刺,拔也拔不下來,疼得我直哭。後來,我家條件好了,也擁有了一台自己的電視。在黨和國家的幫助下,在我們的努力奮鬥中,全家人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如今,黑白電視機早已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彩色電視機從模拟到數字不斷發展,顯示器由球面到平面,大屏幕等離子、液晶、背投、立體、高清晰度等彩電技術的更新換代,令人目不暇接。村裡昔日的土坯房也早已沒了蹤影,磚瓦房和二層小樓房拔地而起,磚瓦房也一改往日的紅磚外漏,而是以精致的瓷磚或大理石外貼代之,顯得整齊而典雅。村裡樓房或歐式或簡約的裝修風格與城裡相差無幾,曾經泥濘的土路也變成了平坦寬闊的柏油馬路,路旁已是樹木成蔭,百花齊放。天晴一身土,下雨一身泥的日子也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最好的四十年。對于大多數像我一樣的普通人來說,最直接的變化,莫過于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了。四十年前我還沒出生,聽媽媽講四十年前小村莊沒有瓦房,沒有機械的喧鬧聲,也沒有城市的車水馬龍,清晨的鄉村顯得寧靜而淳樸,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一會落在屋頂上,一會落在樹枝上,一會在空中飛來飛去,劃過一道道美麗的弧線,給孩子們增添了些許樂趣。大人們扛着鐵鍬,推着木車,騎着唯一的交通工具,永久牌大杠自行車,穿梭在土路中。年,我出生在昌吉二六工泉水村,一個僅有多戶人家的小村莊,村裡大多數人家住的都是土坯房,條件稍好些的,住的也是半磚半坯的房子。屋子裡盤着火炕、土灶和土火牆。土火牆的頂上放一個白瓷碗,盛着半碗煤油,系上粗線繩,這樣的煤油燈就是家中唯一的照明工具。屋子外面盤着灶,灶旁邊放着一架風箱,平時做飯就在這裡做,風箱前後一拉,火呼呼得就大了起來。那時,沒有自來水,全家的生活用水都要到深達米的井裡去挑,家裡的菜也總是不夠吃,每次吃飯時我總是只夾菜,爸爸就用筷子撥我的筷子說:别總吃菜,多吃幹糧。以至于到現在,我都還有心結。那時農村最基層的生產組織是生產隊。由于土地所有權歸生產隊所有,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并不高,大家幹活出工不出力。莊稼長勢也不好,自然分到各家的糧食也不多。年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這次劃時代的會議正式确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路線,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由此,農村迎來了新篇章。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不僅對土地有長期的使用權,而且對地裡的收成享有分配權。我清晰地記得,那時家裡分到了一頭小毛驢,這頭小毛驢就成為了我們這個家的主要勞動力。父親那時只身一人從河南逃荒來到這裡,作為一家之長,帶領着我們,忙前忙後,播種、鋤草、秋收。那時我還在上小學,課餘時間也不閒着,跟着父親一起鋤草、間苗、栽紅薯、刨紅薯,還牽着小毛驢拉碾子,為小毛驢拔草料。父親為了改善家中的生活情況,還蓋了間豬圈,養起了豬。

家鄉的年範文 第3篇

其樂無窮。放過寒假,村裡的孩子們會聚集在一起,滿街亂跑,拉着小手,唱着兒歌,做着各種遊戲,玩耍嬉鬧,不願回家。那時候最愛做的遊戲是打蹦嘎和烙煎餅。白天,一群夥伴分成兩班,畫線為城,一班打蹦嘎連連不斷,擊至數百十米,另一班撿拾回投,投回城中方算勝利,否則就要重來。到了傍晚,孩子們則會手牽手組成長排,念着兒歌:扯黑碗/黑碗黑/打着鑼鼓上正北誰烙餅/小豆蟲/一烙一咕踴)。然後領隊的就順次穿過相鄰的空擋,往復不止、樂趣無窮,嬉笑聲哭鬧聲響成一片。除夕夜,大人們會給孩子早早準備好過年的新衣新帽,大年初一天尚未亮,我們早早的會被鞭炮驚醒,趕快穿上新衣,跑到院内,燃放幾個備好的小鞭炮,然後再跑去街上,尋撿未炸響的跑皮,那可都是我們玩遊戲的至愛。到了年後,有幾天會跟着大人走親戚串朋友,回到家除和小夥伴做遊戲外,還會在一起玩猜剛從外面新學來的謎語。幾十年過去,現在記得的還有許多,像經典的有:

熱鬧非凡,可能是久違了故土,遠離父老鄉親的緣故,卻總懷念起在老家那溢滿鄉情、年味十足的大年,而少童時代的童趣年味更是萦繞于懷、揮之不去。

那份鄉情。接下來的幾天就是探親訪友,街上路上人來人往,絡繹不斷。特别是初二,村裡有幾家新女婿上門,幫客的、陪酒的、做席的、打雜的,已至于半個村子都忙的不亦樂乎。正月十五的前後幾天是觀賞大戲的日子,臨近的幾個集鎮都會有多台大戲開場,演出的劇目多是大眾熟悉喜愛的豫劇、四平調、棗邦、兩夾弦等地方戲曲,這可讓喜愛和痴迷的鄉親們樂此不彼,過足了戲瘾。而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歡慶的高潮。白天,各村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都集鎮縣城,觀看舞彩龍、擺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群眾娛樂活動;到了夜晚,各地煙花争奇鬥豔,五彩斑斓,絢爛了整個不夜的天空,給家鄉過年的大幕,畫上了完美、濃彩的一筆。

炸制年品、蒸煮雞魚,又忙着置添新衣、張燈結彩、更換春聯,一派忙碌熱鬧的過年氣息。除夕之夜,幾家平時關系較好的近鄰和至親,聚在一家,各自帶着自家拿手的酒菜,相歡在一起,共叙家國情愁,共度春晚良宵。

辦年貨;或開着新買的轎車帶上家人去尋親訪友。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撺掇在一起,議論着誰家的準媳婦年下要來看公婆,誰家的新婚女婿初二要回門探親,誰家做生意發财又請了兩夾弦戲班嬉笑怒罵聲響成一片。放了假的孩子們更是撒了歡的滿街亂跑,捉迷藏、玩打仗、扯氣球、放鞭炮,給新春的到來增添了不少熱鬧。

把我打成了稀泥爛醬/

你看傷心不傷心?!

紅公雞/綠尾巴/一頭栽到了地底下(蘿卜)

《家鄉的年範文》适用于《家鄉的年》的征文稿,童心未泯,童趣無窮。兒時的大年久久記于心中,忘不了童年的夥伴,忘不了過年時的心境。時光荏苒,多少年過去,現在回想起家鄉的年,依然回味無窮,鄉情盛濃,這就是當下所說的記住鄉愁吧!

家鄉的年範文 第4篇

再架線到另一個小土坡。終于,電燈安好了,即使徹夜讀書,早晨起來也不再有被煤油燈熏過的痕迹。随着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村裡有了第一台電視,是一位鄰居叔叔家買的,為了能看電視,一到晚上全村的人都會到他家去。那時熱播的電視劇是《射雕英雄傳》,每天放學後晚飯還沒吃完,我就趕忙跑去鄰居叔叔家看電視,由于我個子小,人又多,我就努力在大人群裡鑽着看。有一次,電視邊上放着一盆鮮人掌,我沒留心,結果腿上扎滿了刺,拔也拔不下來,疼得我直哭。後來,我家條件好了,也擁有了一台自己的電視。在黨和國家的幫助下,在我們的努力奮鬥中,全家人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如今,黑白電視機早已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彩色電視機從模拟到數字不斷發展,顯示器由球面到平面,大屏幕等離子、液晶、背投、立體、高清晰度等彩電技術的更新換代,令人目不暇接。村裡昔日的土坯房也早已沒了蹤影,磚瓦房和二層小樓房拔地而起,磚瓦房也一改往日的紅磚外漏,而是以精致的瓷磚或大理石外貼代之,顯得整齊而典雅。村裡樓房或歐式或簡約的裝修風格與城裡相差無幾,曾經泥濘的土路也變成了平坦寬闊的柏油馬路,路旁已是樹木成蔭,百花齊放。天晴一身土,下雨一身泥的日子也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最好的四十年。對于大多數像我一樣的普通人來說,最直接的變化,莫過于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了。四十年前我還沒出生,聽媽媽講四十年前小村莊沒有瓦房,沒有機械的喧鬧聲,也沒有城市的車水馬龍,清晨的鄉村顯得寧靜而淳樸,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一會落在屋頂上,一會落在樹枝上,一會在空中飛來飛去,劃過一道道美麗的弧線,給孩子們增添了些許樂趣。大人們扛着鐵鍬,推着木車,騎着唯一的交通工具,永久牌28大杠自行車,穿梭在土路中。1978年,我出生在昌吉二六工泉水村,一個僅有6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村裡大多數人家住的都是土坯房,條件稍好些的,住的也是半磚半坯的房子。屋子裡盤着火炕、土灶和土火牆。土火牆的頂上放一個白瓷碗,盛着半碗煤油,系上粗線繩,這樣的煤油燈就是家中唯一的照明工具。屋子外面盤着灶,灶旁邊放着一架風箱,平時做飯就在這裡做,風箱前後一拉,火呼呼得就大了起來。那時,沒有自來水,全家的生活用水都要到深達7米的井裡去挑,家裡的菜也總是不夠吃,每次吃飯時我總是只夾菜,爸爸就用筷子撥我的筷子說:别總吃菜,多吃幹糧。以至于到現在,我都還有心結。那時農村最基層的生產組織是生產隊。由于土地所有權歸生產隊所有,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并不高,大家幹活出工不出力。莊稼長勢也不好,自然分到各家的糧食也不多。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這次劃時代的會議正式确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路線,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由此,農村迎來了新篇章。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不僅對土地有長期的使用權,而且對地裡的收成享有分配權。我清晰地記得,那時家裡分到了一頭小毛驢,這頭小毛驢就成為了我們這個家的主要勞動力。父親那時只身一人從河南逃荒來到這裡,作為一家之長,帶領着我們,忙前忙後,播種、鋤草、秋收。那時我還在上小學,課餘時間也不閒着,跟着父親一起鋤草、間苗、栽紅薯、刨紅薯,還牽着小毛驢拉碾子,為小毛驢拔草料。父親為了改善家中的生活情況,還蓋了4間豬圈,養起了豬。

關于家鄉的年範文通用4篇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