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Ls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禅讓制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相關信息,接下來我将從中考備考,初中歷史來分享。
禅讓制是在堯把部落聯盟首領位置讓于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在歷史上代表着禅讓制的開始。禅讓是指統治者把首領之位讓給别人,“禅”意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薦”,“讓”指“讓出帝位”。
相傳,堯把帝位讓給舜而不傳給兒子,舜把帝位讓給禹,禹又準備把帝位讓給伯益。所受禅讓的人,需經過四嶽的讨論、推舉和政績的考驗後,才能踐天子位。這就是古史傳說時代的禅讓制度。它最早見于《尚書》的記載,戰國諸子百家争鳴,有肯定意見,也有否定的說法,而且往往一人兼持二說。這樣,上古時代是确實存在禅讓制度,還是某些學派作為托古改制而捏造的,便成了問題。
《尚書》的《堯典》《舜典》《大禹谟》等篇說,殼在位七十年,年老體衰時請四嶽推舉繼承者。經過一番讨論,推舉了鲧。堯要他治理當時危害甚大的洪水。鲧治水不成被廢,四嶽重新推舉舜,理由是舜有盲目的父親和不善良的母親,弟弟又很驕傲,而舜與他們相處得很好。
堯就對他進行全面的考驗,結果舜比人們想象的還要有才能,于是踐天子位。後來,大禹治水成功,舜把帝位傳給了他。禹又準備傳位于伯益,結果天下民心歸向禹子啟,禅讓制度遂遭破壞。《論語》《墨子》《呂氏春秋》《韓非子》《史記》等,都肯定禅讓制度的存在。《戰國策》記載了燕王哙相信古有禅讓之制,而把王位讓給其相子之的故事。
《孟子.萬章》一方面否定堯讓舜、舜讓禹,一方面又承認堯薦舜于天,舜薦禹于天。堯卒後,舜避堯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諸侯凡有朝觐、獄訟、讴歌之事,都到舜那兒去而不到堯的兒子那裡去。舜死後,天下諸侯也是這樣。考孟子本意,或在強調舜、禹本身有賢德而踐天子位,而不在于受禅。
《荀子.正論》則堅決否定有禅讓這回事,理由是天子不僅“勢位至尊,無敵于天下”,而且“道德純備,智慧甚明”,他們治理天下,所有百姓都心悅誠服,怎麼會有禅讓之事呢!因此,他斬钌截鐵地指出,堯舜禅讓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
有關上古是否有禅讓制度的問題,或肯定,或否定,一直争論到近代。夏曾佑《中國古代史》認為禅讓是一種選舉制,屬貴族政體,也是孔、孟、莊等托古改制之說。顧颉剛作《禅讓傳說起于墨家考》,明确提出墨家學派杜撰了禅讓的傳說,理由是《尚書》中《堯典》《舜典》等和《論語?堯曰》《荀子.成相》均為後人偽作;禅讓說符合墨家“貴義”“尚同”“尚賢”的主張,墨家學派内部實行的正是禅讓制度。
郭沫若《中國史稿》則說禅讓制度反映了部落聯盟議事會的情況。翦伯贊《中國史綱要》和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也都主張禅讓傳說是原始社會軍事民主主義特點的反映。
關于中考備考,初中歷史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