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馬爾
一個信息發佈的網站

論語讀後感必備3篇

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現僅将本書中的孝道就與治學的部分談一下自己的一點淺顯的認識: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鬥大,再加上注釋,翻譯,總共也不過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巨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論語讀後感必備3篇,歡迎閱讀~

論語讀後感必備3篇

論語讀後感 第1篇

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好好學習。而當朋友來到你家裡,你也應當非常高興,該熱情款待才成。當别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不能生氣,而應該耐心的對别人講明你的理解,這樣你才是個君子。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後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麼?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麼?

細讀的好書。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聖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論語讀後感 第2篇

孔子何以獲勝,辯論為何不出這樣的道理,我不知道,天資太差,腦子太笨。但我知道孔子說了些什麼,他說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學!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個群體中,不論你做什麼:你去幹革命,做領導,開公司,或是你去當土匪,做強盜,當惡霸。如果你想做強,作大,你就必須相信孔子說的,從這個角度說,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說起生活的道理,生存哲學。我們中國人可是不會陌生。因為我們有五千年的等級社會的生活經驗,世界上哪個國家也比不上。比如說: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争權奪利,互相傾扎,落井下石,背後捅刀,見利忘義,過河拆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說的一套,做的一套,損人利己,假公濟私,猜疑嫉妒,暗地造謠,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還有什麼,大家補充。總之,我們中國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中國人是适應力最強的生物,在任何的環境裡都可以生存。并且還有一整套自我娛樂的方式,我們是最喜歡内耗,窩裡鬥,最容易忘記過去,最經常變得麻木不仁,最喜歡隔岸觀火,充當看客的民族。好了,不說了,魯迅先生比我說的強多了,不敢班門弄斧。

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鬥大,再加上注釋,翻譯,總共也不過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巨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呢?

從辯論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輸了,而且輸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從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這是歷史證明了的,不是我說的。也許,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

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日上午,孔子故裡山東省曲阜市的杏壇劇場内傳出朗朗的誦讀聲。多名少年兒童齊聲誦讀《論語》中的經典名句和中國歷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懸,孤燈一盞。橙黃色的燈光籠罩着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這樣一個寧靜而又安詳的初春的夜晚,仔細背誦着一本藍色仿線裝的,薄薄的小書——論語。

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論語讀後感 第3篇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說,現在人的孝,只是能養父母。但人們亦養犬馬。如果只養而不敬,則養父母跟養犬馬還有什麼不同!充分體現了孔子提倡不僅能養更注重敬的思想。當然針對于我們來說,相信在這一方面都能做得很好。但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也會時常見到或聽到對老人養而不敬的事例,更有甚者既不養也不敬者。因此不僅我們自己要做到這一點,也要對我們的後代,對我們的學生傳輸對父母對祖父母等不僅要養更要敬的思想。

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為孝乎!”書中注釋為“侍奉父母,難在時常保持和顏悅色!人子中年紀少的做事,年紀長的具備飲食,難道這就可以算得孝麼!”我對後面的句子的理解有些欠缺,單就“色難”一句,我認為一個人果真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錯了。有句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雖是有些譏諷的意味,但也不得不讓人深思。這也讓我聯想到自己,父母年事還不是很高,還沒有到子女經常服侍的地步,但老人愛唠叨,唠叨多了就有些不耐煩了,其實想來老人的唠叨就是一種愛的體現,我也應該尊重老人的唠叨,和顏悅色地傾聽她的唠叨。

“父母唯其疾之憂。”一個人如果能夠使他的父母只擔心他的疾病,那就可以算得上是孝了。我個人的理解為,能夠在自己控制的範圍内的事情,盡最大努力的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除非是像生病這樣自己沒法控制的事情。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是說,父母在的時候,不到遠處去遊;如出遊,必有一定得地方。社會發展到現在“父母在不遠遊”是不大可能了,但“遊必有方”還是很值得提倡的,必須告知父母自己所去的地方,并且時常告知父母自己的情況,免得讓父母牽挂。我的父母就是這樣,有時忙隔三五天忽視了沒有打電話回去,媽媽準會打來電話詢問情況。放假回到家中,晚上有時出去玩耍,無論回家多晚,遠遠就能望見家中的燈光,父親總是坐在桌前喝着茶水等我們回來才睡,多次說他卻總是這樣。有一次,晚上我們開車出門正值天氣不好,老公忘了帶手機,我的手機又沒電了,也就沒有跟家中聯系,家中又給我們聯系不上,害得父母擔心,聽母親說父親還發了火,我們也非常愧疚。今年正月十五下了一場大雪,在老家過完了元宵佳節,正月十六,老公單位要上班了,因天氣原因,我們早上點起床出發趕點的班,大冷的天婆婆早早起了床,不顧我們的反對又是掃雪,又是遞熱毛巾擦車窗玻璃,站在村口,望着車子遠遠離去。路上經車壓結了一層厚厚的冰,非常滑,車開得很慢,不到裡地足足走了個小時零分鍾,中途公公打來兩次電話詢問路面怎樣,是否到了。這都是一份份濃濃的牽挂埃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注意生活的點滴,多為父母想想,盡可能的讓父母少一份牽挂,這也是一種孝的做法吧。

治學方面,有好些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是我們非常值得學習的。

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現僅将本書中的孝道就與治學的部分談一下自己的一點淺顯的認識:

關于論語讀後感必備3篇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