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马尔
一个信息发布的网站

她怎么可能是恋爱腦?

今天小编(袁曼雁)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她怎么可能是恋爱腦?,欢迎阅读~

文 | 伊姐(周桂伊)

《封神 2》口碑在今年春节档断崖下降,网上甚至出现了观众贴脸开骂乌尔善。

观众总结的槽点很多,比如殷郊的 " 三头六臂 " 法相像 " 蓝精灵 " 或者 " 开瑞坦 ",道教之祖在片中竟被殷郊吸干法力,威严的四天王无腦巨婴,姬发邓婵玉感情戏太多,邓婵玉恋爱腦 ……

等一下,别的我都可以接受,说邓婵玉恋爱腦,我一定要说几句。

因为,她是我这几年在大银幕上,难得一见的真大女主。

早在 2023 年《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上映时,红书网友便已通过短短几秒的彩蛋镜头作出判断——

邓婵玉出场就爆。

《封神第一部》彩蛋中的邓婵玉,那尔那茜

" 她顶胯后腰的身型,就像是人马合一、经常征战沙场的女将军。"

小红书网友 @电影解药

但她最打动我的并不只有姿态,而是她的成长是起伏真实的。

她没有活在一个 " 身份 " 里,她活在有血有肉的感悟和成长里。

她当然是绝对的权力上位者,这点乌尔善用了一场洗澡戏完美表达出来。

露侧肩、打湿头发,在男副官的害羞脸红里,她毫不犹疑站起来,威严踱步," 你有话就说 "。

小红书网友 @第二十小时

这是一种权力压制带来的视角,是女性对 " 男性性别 " 漠视的具体表现,她根本不在乎站在面前的人,是什么性别。

她全身心只有对姜子牙调虎离山计的掌控,稳坐军中。

这是大部分女性从没拥有过的视角和体验。

热搜词条 "上位者的词典里没有害羞",是非常醍醐灌顶的。

这个镜头和她刚骑马进入西岐,听到将士们唱的歌,形成互文。

" 有女怀春,河水其泱。何不同舟,共泛水中央。有女独行,山野其荒。何不同车,共赴道路长。"

男副官怒斥:竟然敢对将军唱这些淫词艳曲!

邓婵玉说:" 让他们唱!大声一点!"

她春风得意、睥睨天下,把 " 调戏 " 当作一种 " 乐子 ",分外 " 享受 "。

性转就是一个男大王凯旋归来,一群散发着荷尔蒙香气的婢女们极尽柔软,一直唱:" 于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大王能不爽吗?

还是那句话,这是大部分女性从没拥有过的视角和体验。

如果乌尔善的镜头一直沿着这种 " 爽感 " 写下去,封神二的豆瓣分可以高不少。

但我觉得珍贵的就是,乌尔善写的邓婵玉,仿佛饺子刻画的哪吒,从来不是脸谱化的。

" 没有人说完我命由我不由天后就不再纠结,哪吒一直有严重的外貌焦虑,哪怕都说你是错的,说多了一百遍,你就慢慢地开始自我怀疑。真实人性是复杂的。"

邓婵玉内心深处有很多迷茫和悲伤,她是出生在马背,幼童时代,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的人。

她很会打仗,但她其实并不清楚 " 战胜为了什么 ",她给自己的理由是——

" 为家族荣誉而战。"

她和姬发其实是 " 逃避的对照组 ",姬发在《封神 1》明白了 " 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

但在《封神 2》里,姬发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 " 我去找殷寿自首,我死了一了百了,一命换所有 "。

他们的关系有荷尔蒙感,但很多的是" 来教会你新信念 "的人。

大家吐槽电影里有一场水中戏,邓婵玉不得不由姬发帮忙,卸掉殷寿赐的黄金战甲,才浮出水面。

网友发问:" 怎么能让姬发给邓婵玉水中脱衣互相嬉戏?"

错了。

那里面根本没有嬉戏,只有生死交接,是充满隐喻的一刻。

邓婵玉脱下的是虚伪的军权、压迫的 " 父权 ",什么君上奖赏、什么家族荣誉,和老百姓人家对女儿的 " 扶弟魔 " 规训、守 " 祠堂忠洁 ",本质有啥区别?

她才开始反思,姬发说那句 " 你是为了死人而活 "。

那一刻,她第一次露出了血肉之躯的柔软。

后面被骂得更多的,是她在西岐与民同乐,甚至化妆,被媒婆劝说(媒婆这个情节设定是真的没必要,的确影响品味)。

但篝火戏是好的,那是她一生没体会过的——快乐、和平、轻松、温暖。

她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不管做间谍潜入西岐,还是劝说闻仲放过百姓,在这矛盾的立场背后,是设计姜子牙努力看清她脖子后面 " 十绝阵 " 那段戏,点出的意义。

姜子牙:" 哎呀,我正忙天下大事呢。"

篝火宴会的老奶奶:"老百姓开心,才是天下大事。"

邓婵玉以身相殉,殉的不是给任何一个异性王子的感情,殉的是 " 不殃无辜,不求私利,天下大同,国泰民安 "。

谁不说一句,这种大智慧、大爱、大气魄,才是 " 天下共主 "。

我非常喜欢最后她要姬发唱《诗经》的歌,战争类型电影容易宏大却流于表面,有感伤和共情反而很难。

《封神 2》离场感被保留的那些好,一半是这首歌给的。

邓婵玉最后时刻,跟少女怀春毫无关系,她想起来初入西岐的意气风发。

那个时候两个对立的国,还没有血流成河,还有欢声笑语。

如果那个场景可以永恒,那场篝火,就永远不用熄灭。

她说 " 自己回家了 ",可她是一生南征北战没有家的人,她能回哪儿呢?

她应该想到了爸爸,因为她曾说过 " 我最大遗憾就是没有死在家人身边 "。

那一刻邓九公终于不再是一个领导、一个符号、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是她的归宿、温暖和寄托。

无论如何,邓婵玉的感情,和怀春都没有关系。

这是一个英姿飒爽、屡战屡胜,但逐渐回归 " 人的本体 ",寻找到意义的人。

一个连温暖、老百姓、日常烟火都不懂的人,不可能真正地心怀天下,悲悯苍生。

我之所以很想写一下邓婵玉,不单纯出于电影解析,也没收《封神 2》的公关费。

我最想说的那句话是,只相信 " 爽感 " 的大女主,注定是空心的。

在日常生活观察里,我发现那种凡事喜欢喊性别口号、把话说绝对,喜欢 " 绝对刚硬 " 的女性,生活里的实际行为,往往最恋爱腦,最轻易会失去逻辑,最容易被情绪绑架。

我想通过写一笔邓婵玉,告诉自己的读者——

不要把 " 大女主 " 想成一个刀枪不入的符号,不允许她有成长的过程,不允许她为荷尔蒙有本能的反应,不允许她向往温暖而复杂的日常烟火。

那本质也是厌女,是 " 恐弱 "。

大女主是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敢于对自己失望,允许自己跌跌撞撞,在不同时期拥抱不同的欲望,不是我们在定义男女或者创造意义,意义是在我们心甘情愿的 " 蹉跎 " 和 " 尝试 " 里,一点点显现的。

让它随着时间流经我们,就够了。

关于她怎么可能是恋爱腦?就分享完了,您有什么想法可以联系小编(袁曼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