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馬爾
一個信息發佈的網站

秋雨説説句子匯編5篇

從社會轉型中感受到生存空間的危機,只能產生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來擴大空間,第二種是毀損别人的生存空間來擴張自己。青年時代的正常狀态是什麼,我想一切還是從真誠的謙虛開始。應該懂得,在我們出生之前,這個世界已經精精彩彩、復復雜雜地存在過無數年,我們什麼也不懂,能夠站正腳下的一角建設一點什麼,已是萬幸。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秋雨説説句子匯編5篇,歡迎閲讀~

秋雨説説句子匯編5篇

秋雨説説句子 第1篇

偉大見勝于空間,是氣勢;偉大見勝于時刻,是韻味。古羅馬除氣勢外還有足夠的韻味,使它的氣勢也沁水籠霧,千年不燥。

民眾的良知在獲得啓蒙之前,他們恰恰是很多無恥暴行的參與者和歡呼者。

這裏正是中華歷史的荒原: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發,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柳蔭下的訣别,将軍咆哮時的怒目,丢盔棄甲後的軍旗。随着一陣煙塵,又一陣煙塵,都飄散遠去。

老人的年齡也有積極的緩釋功能,為中青年的社會減輕負擔。不負責任的中青年用不正當的寵溺敗壞了老人的年齡,但老人中畢竟還有冷靜的智者,默默固守着年歲給予的淡然的尊嚴。

鼓動人們為了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所謂觀念上的疑點,毫無顧忌地告密、揭發、反咬、圍攻、賣友。只要做了這樣的惡事,不僅能自保,而且還能瓜分受害者的遺產;如果不肯這樣做,則遲早災難臨頭。這就以對生命最終威脅的方式培植起人性深處的惡,使之蔓延膨脹,颠覆全社會的人格系統。

老年是如詩的年歲……中年太實際、太繁忙,在整體上算不得詩,想來難理解;青年時代常常被詩化,但青年時代的詩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準,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詩。

説自己冷的人不可能真冷,因為真冷無感于冷。

它,成了一具無主的稻草人,成了一個廢棄的箭靶子,破破爛爛地歪斜在田野間,連烏鴉、田鼠都不願看它一眼。

中國文化從來離不開社會災難。我借清初和清末的民族主義激情來讨論中國文化的思維災難,借東北的流放者來讨論中國文化的生存災難;借渤海國的興亡來讨論社會災難與群體生命的關系;借蘇東坡的遭遇來讨論社會災難與個體人格的關系;借嶽麓書院來讨論文化應該如何救助愚昧的災難,借山西商人來讨論文化應該如何來救助貧困的災難。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妝飾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總能夠簡單得铿锵有力。

君子,是選擇的結果。小人,是儒家故意設定的錯誤答案。

什麼季節觀什麼景,什麼時令賞什麼花,這才完整和自然。如果故意地大颠大倒,就會把兩頭的況味都損害了。"暖冬"和"寒春"都不是正常的天象。

大藝術家即便錯,也會錯出魅力來。好像王爾德説過:“在藝術中只有美醜而無所謂對錯”。

大智不群,大善無幫,何懼孤步,何懼毀謗。

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結果巅峰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上已無路,下又艱難,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和惶恐。

拿起自己十歲時候的照片,不是感嘆韶華易逝青春不再。而是長久地逼視那雙清澈無邪的眼睛,它提醒你,正是你曾經擁有過那麼強的光亮,那麼大的空間,那麼多的可能,而這一切并未全然消逝;它告訴你,你曾經那麼純淨,那麼輕松,今天讓你苦惱不堪的一切本不屬于你。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七秒過後就什麼都不記得了。如果我是魚的話,我就可以忘記不開心,忘記讨厭的事。多好啊。

天下有很多關鍵時刻的救援,是被救援者所不知道的。這正像,天下有很多關鍵時刻的傷害,是被傷害者所不知道的。世事繁雜,時間匆匆,重者隐之,輕者顯之,真言如風,偽言如磐,真正知道的究竟能有多少?

最不符合邏輯的地方,一定埋藏着最深刻的邏輯。

衰世受困于謠言,亂世離不開謠言,盛世不在乎謠言。

你的過去我無法參與,你的将來我奉陪到底。

修善,總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損壞。

人世間有一種東西你即使不理,它也在盈縮消長,你如去對抗,則往往勞而無功,甚至适得其反,而它又是那樣強大而恒久,幾乎能夠決定你的社會地位和人際關系,那就是所謂名譽。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從出生地出發,越走越遠。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開始的人生就是要讓自己與種種異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結果可能喪失自己,也可能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把自己找回。

山間那麼美好,因此,孩子們也就從不害怕墳墓。現在想來,這是湖光月色在撫平人間的生死界限。

老人歌頌青年時代,大多着眼于青年時代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但他們忘了,這種可能性落實在一個具體個人身上,往往是窄路一條。錯選了一種可能,也便失落了其他可能。説起來青年人日子還長,還可不斷地重新選擇,但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是由種種社會關系和客觀條件限定在那裏,重新選擇的自由度并不是很大。"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處處發生,只不過多數失足看起來不像失足而已。

忘記中年可能是人生最慘重的損失。在中年,青澀的生命之果變得如此豐滿,喧鬧的人生搏鬥深沉成雍容華貴,沉重的社會責任已經溶解為日常的生活情态,常常遊離、矛盾的身心靈肉,只有此刻才全然和諧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蔑視是一把無聲的掃帚使大地幹淨了許多。讓我們在學會尊重的同時,也學會蔑視。

對他這麼一個要麼中止,要麼高效的人來説,太知道無聊是什麼。

長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階段總是充滿着奇瑰和險峻,到了即将了結一生的晚年,怎麼也得走向平緩和實在。

我們説那天出事的時候沒有演出,是因為十九世紀的考古學家們在清理火山灰的凝結物時沒有在這裏見到可認定為觀眾的大批"人形模殼"。什麼叫"人形模殼"呢?當時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群,留下了他們死亡前的掙扎形體,火山灰冷卻凝固時也就成了這些形體的鑄模硬殼。人體很快腐爛了,但鑄模硬殼還在,十九世紀的考古學家一旦發現這種人形模殼,就用一根管子把石膏漿緩緩注入,結果剝去模殼,人們就看到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連最細微的皮膚皺紋、血管脈絡都顯得清清楚楚。

水寒徹骨,渾身顫抖。先砍去那些蘆葦,那些世上最美的蘆葦,那些離不開太湖、太湖也離不開它們的蘆葦。留在湖底的蘆葦根利如刀戟,大多數人的腳被扎出血來。渾濁的殷紅一股股地回旋在湖水間,就像太湖在流血。

蒙眛往往有着樸實的外表,野蠻往往有着勇猛的假象。

白天看了些什麼,還是記不大清。只記得開頭看到的是青褐渾厚的色流,那應該是北魏的遺存。色澤濃厚沉着得如同立體,筆觸奔放豪邁得如同劍戟。那個年代故事頻繁,馳騁沙場的又多北方骠壯之士,強悍與苦難匯合,流瀉到了石窟的洞壁。當工匠們正在這些洞窟描繪的`時候,南方的陶淵明,在破殘的家園裏喝着悶酒。陶淵明喝的不知是什麼酒,這裏流蕩着的無疑是烈酒,沒有什麼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勁,能讓人瘋了一般,拔劍而起。這裏有點冷,有點野,甚至有點殘忍。

沙漠中也會有路的,但這兒沒有。遠遠看去,有幾行歪歪扭扭的腳印。順着腳印走罷,但不行,被人踩過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難走。只能用自己的腳,去走一條新路。回頭一看,為自己長長的腳印高興。不知這行腳印,能保存多久?

人生,只要有一線希望,就還有無限可能。

不要總抱怨自己遇到的人都不靠譜,如果别人總這麼對你,那麼一定是你教會了别人用這樣的方式對你。

學術無界,文化無牆,永遠不能畫地為牢。

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總是會對自己不懂的文化話語心存敬畏,正是這種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機文人利用了。

水邊的哲學是不舍晝夜,山地的哲學是不住日月。

世間具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潛伏在深入谷。君臨萬物的高度,到頭來只構成自我嘲弄。

"成功"這個偽坐标的最大禍害,是把人生看成"輸赢戰場",并把"打敗他人"當做求生的唯一通道。因此,他們經過的地方,遲早會變成損人不利己的精神荒路。

現代,不僅僅是一截時間。現代是寬容,現代是氣度,現代是遼闊,現在是浩翰。

黑暗的成果是愚昧,愚昧的行動是迫害,迫害的對象是智者,因此,佛羅倫薩的黎明分外燦爛。

中國文人在整體上傾向于歷史體驗,既迷醉于感同身受的歷史幻想,又迷醉于匹夫有責的責任,只可惜歷史太長,步子太慢,循環太多,經常同意反復,不能不滿心徒嘆無奈,滿嘴陳詞濫調。產生于羅馬的興亡感慨不會重蹈中國文人的吟詠老套,不會終結于白發漁樵、廢殿碧苔、老月青山。

不要害怕被别人誤會而等待理解。現代生活各自獨立、萬象共存。東家的柳樹矮一點,不必向路人解釋本來有長高的可能;西家的槐樹高一點,也不必向鄰居説明自己并沒有獨占風水的企圖。

人生的過程雖然會受到社會和時代的很大影響,但貫穿首尾的基本線索總離不開自己的個體生命。個體生命的完整性、連貫性會構成一種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個小點都指點着整體價值。

一切裝腔作勢的深奧,自鳴得意的無聊,可以诓騙天下,卻無法面對孩童。

人生在世,可以沒有功業,卻不可以沒有友情。以友情助功業則功業成,為功業找友情則友情亡,兩者不可颠倒。

世事繁雜,時間匆匆,重者隐之,輕者顯之,真言如風,偽言如磐,真正知道的究竟能有多少。

秋雨説説句子 第2篇

看了一會兒,聽了一會兒,我發覺自己也被裹卷進去了。身不由己,踉踉跄跄,被人潮所挾,被聲浪所融,被一種千年不滅的信仰所化。這樣的觀看是一種暈眩,既十分陶醉又十分模糊。因此,我不能不在閉館之後的黃昏,在人群全都離去的山腳下獨自徘徊,一點點地找回記憶、找回自己。晚風起了,夾着細沙,吹得臉頰發疼。沙漠的月亮分外清冷,山腳前有一泓泉流,在月色下波光閃爍。總算,我的思緒稍見頭緒。

青年時代的正常狀态是什麼,我想一切還是從真誠的謙虛開始。應該懂得,在我們出生之前,這個世界已經精精彩彩、復復雜雜地存在過無數年,我們什麼也不懂,能夠站正腳下的一角建設一點什麼,已是萬幸。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從出生地出發,越走越遠。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開始的人生就是要讓自己與種種異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結果可能喪失自己,也可能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把自己找回。

人生的滋味,在于品嘗季節的詩意——從自然的季節到生命的季節。有了詩意,人生才讓人陶醉。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妝飾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總能夠簡單得铿锵有力。

愛一個人,就是在漫長的時光裏和他一起成長,在人生最後的歲月一同凋零。

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總是會對自己不懂的文化話語心存敬畏,正是這種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機文人利用了。

閲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馬可波羅和歐洲傳教士魯布魯乞眼中的中國,優美高貴恭敬忠厚善良,這讓今日的我們汗顏無比。

人不被非議是不真實的,非議就如人的影子,人越高,影子就越長。

從社會轉型中感受到生存空間的危機,只能產生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來擴大空間,第二種是毀損别人的生存空間來擴張自己。

自身名譽的基點是生命質量的自然外化。這是追求不到争取不來包裝不出的,同時也是掩蓋不住謙虛不掉毀損不了的。説到底,一個人在自身名譽的問題上是無能為力的。好就好在無能為力,一旦用力追求,便會弄巧成拙。

如果忘記了善良和仁慈,只知一味地與别人争奪成功,那才叫真正的平庸。

文化無界,流蕩天下,因此一座城市的文化濃度,主要取決于它的吸引力,而不是生產力;文化吸引力的產生,未必大師雲集,學派叢生。一時不具備這種條件的城市,萬不可在這方面拔苗助長,只須認真打理環境。

山河間的實際步履,使一切偉業變成了尋常風景,因此也使我們變得輕松。人類本應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間。因此我們也就找到了終點,價值的終點和生命的終點。

一個人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包括精神、包括思想、包括形體,如果哪一天你説你不能改變自己了,那你真的老了。

嫉妒是自己的敵人,也是他人的敵人。

禍福相依的古典哲學,一點不錯。如果哪一天你們眼前的壞事已經壞到匪夷所思,那麼,千萬不要沮喪,裏邊一定埋藏着一個重大契機。

尋找遠方的自己,開創圈外的生活。

有些文人,剛流放時還端着一副孤忠之相,等那一天聖主來平反昭雪,有的則希望自己死後有一位歷史學家來説幾句公道話。但是,茫茫的塞外荒原否定了他們,浩浩的北國寒風嘲笑着他們。

如果你想要一樣東西就放它走。如果它能回來,那麼它就永遠是你的;如果它不能回。

生活中有陰影,但更有陽光,陰影只是陽光的附屬品。

當家體驗是人生的最後一次精神斷奶。你突然感覺到終于擺脱了對父母、兄長、老師的某種依賴,而這種依賴在青年時代總是依稀猶在的;對于領導和組織,似乎更迫切了,卻又顯示出自己的獨立存在,你成了社會網絡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點;因此你在熱鬧中品嘗到了有生以來真正的孤立無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強大集于一身。于是,青年時代的多元體驗也就有了明确的定位和選擇。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把生命釋放于大地長天、遠山滄海。

中國文化中極其奪目的一個部位可稱之為"貶官文化"。随之而來,許多文化遺迹也就是貶官行迹。貶官失了寵,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劇意識也就爬上了心頭;貶到了外頭,這裏走走,那裏看看,只好與山水親熱。這一來,文章有了,詩詞也有了,而且往往寫得不壞。過了一個時候,或過了一個朝代,事過境遷,連朝廷也覺得此人不錯,恢復名譽。于是,人品和文品雙全,傳之史冊,誦之後人。他們親熱過的山水亭閣,也便成了遺迹。地因人傳,人因地傳,兩相幫襯,俱著聲名。

我們不能因為古銅鼎綠鏽斑駁,把日常器皿也都搞髒。

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結果巅峰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上已無路,下又艱難,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和惶恐。世間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潛伏在深谷。君臨萬物的高度,到頭來只構成自我嘲弄。

淺渚波雲影,小橋流水江村。

有時候,我們感覺走到了盡頭,其實只是心走到了盡頭。再深的絕望,都是一個過程,總有結束的時候,回避始終不是辦法。鼓起勇氣昂然向前,或許機遇就在下一秒。幾米説過,我總是在最深的絕望裏,看見最美的風景。

因尊嚴,萬事萬物才默然自主,悄然而立;因自立琳琅世界才有迹可循,有序可尋。沒有尊嚴,世間便是一個爛泥塘。

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記自己的年齡。一會兒要别人像對待青年那樣關愛自己,一會兒又要别人像對待老人那樣尊敬自己,他永遠活在中年之外的兩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齡裏落腳。

自然的最美處,正在于人的思維和文字難于框範的部分。

美,不是外在的點綴,而是人性、人情、熱的精選形式。在社會上,政治和經濟是在争取生命的強大和自尊,而美,則在争取生命的品質和等級。

只有在有起伏的道路,你才能看到更多的風景。你不努力,永遠不會有人對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資源,有了話語權以後,你才可能為自己争取公平的機會。明知是錯的,也要去堅持,因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愛的,也要去放棄,因為沒結局;有時候,明知沒路了,卻還在前行,因為習慣了。

你不過是仗着我喜歡你,而那,卻是唯一讓我變得卑微的原因。

把歷史消融于藝術,把宗教消融于美學。這種景象,我在羅馬梵蒂岡巴黎還一再看到。由藝術和美學引路,千年歲月也就化作了人性結構。

善良,這是一個最單純的詞匯,又是一個最復雜的詞匯。它淺顯到人人都能領會,又深奧到無人能夠定義。它與人終生相伴,但人們卻很少琢磨它。

總有一個人,一直住在心底,卻消失在生活裏。

我們不是高大的偉人,但我們有資格驕傲。歷史留給我們的權利并不太多,但災難畢竟教會了我們嘲笑。

如果坦白是一種傷害,我選擇謊言。如果謊言也是傷害,我選擇沉默。

與其被謠言壓死,不如發出光亮把謠言驅逐;眾人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你,你把懷疑的目光投向謠言;傳謠者都是可憐人,他們能接受謠言,也能接受光亮;光亮是什麼?是那顆真正為眾人負責的心。

好的東西,值得懂他的人來珍藏。抛開民族,單從文化層面來講,或許去那邊博物館對這些經卷來説也是一個好的出入。

一路傷痕斑斑,而身心猶健。

當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崇樓華堂也都淪為草澤之後,那一杆竹管毛筆偶爾塗畫的詩文,卻有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

如果大車必然要倒,妄圖去扶持反而是一種騷擾;如果歷史無意于羅馬,勵精圖治反而是一種反動。

老人歌頌青年時代,大多着眼于青年時代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但他們忘了,這種可能性落實在一個具體個人身上,往往是窄路一條。錯選了一種可能,也便失落了其他可能。説起來青年人日子還長,還可不斷地重新選擇,但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是由種種社會關系和客觀條件限定在那裏,重新選擇的自由度并不是很大。"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處處發生,只不過多數失足看起來不像失足而已。

它是一種聚會,一種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諸造型,又用造型引發人性,于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種彩色的夢幻,一種聖潔的沉澱,一種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種狂歡,一種釋放。在它的環抱裏神人交融時空飛騰,于是,它讓人走進神話,走進寓言,走進宇宙意識的霓虹。在那裏,狂歡是天然秩序,釋放是天賦人格,藝術的天國是自由的殿堂。它是一種儀式,一種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義已被美的火焰蒸餾,剩下了儀式應有的玄秘潔淨和高超。只要是知聞它的人,都會以一生來投奔這種儀式,理解它的洗禮和熏陶。

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結果巅峰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

嫉妒是自己的敵人,也是他人的敵人。

秋雨説説句子 第3篇

大智不群,大善無幫,何懼孤步,何懼毀謗。

衰世受困于謠言,亂世離不開謠言,盛世不在乎謠言。

學術無界,文化無牆,永遠不能畫地為牢。

世間具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潛伏在深入谷。君臨萬物的高度,到頭來只構成自我嘲弄。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妝飾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總能夠簡單得铿锵有力。

大藝術家即便錯,也會錯出魅力來。好像王爾德説過:“在藝術中只有美醜而無所謂對錯”。

它,成了一具無主的稻草人,成了一個廢棄的箭靶子,破破爛爛地歪斜在田野間,連烏鴉、田鼠都不願看它一眼。

山間那麼美好,因此,孩子們也就從不害怕墳墓。現在想來,這是湖光月色在撫平人間的生死界限。

民眾的良知在獲得啓蒙之前,他們恰恰是很多無恥暴行的參與者和歡呼者。

水邊的哲學是不舍晝夜,山地的哲學是不住日月。

蔑視是一把無聲的掃帚使大地幹淨了許多。讓我們在學會尊重的同時,也學會蔑視。

人世間有一種東西你即使不理,它也在盈縮消長,你如去對抗,則往往勞而無功,甚至适得其反,而它又是那樣強大而恒久,幾乎能夠決定你的社會地位和人際關系,那就是所謂名譽。

水寒徹骨,渾身顫抖。先砍去那些蘆葦,那些世上最美的蘆葦,那些離不開太湖、太湖也離不開它們的蘆葦。留在湖底的蘆葦根利如刀戟,大多數人的腳被扎出血來。渾濁的殷紅一股股地回旋在湖水間,就像太湖在流血。

中國文化從來離不開社會災難。我借清初和清末的民族主義激情來讨論中國文化的思維災難,借東北的流放者來讨論中國文化的生存災難;借渤海國的興亡來讨論社會災難與群體生命的關系;借蘇東坡的遭遇來讨論社會災難與個體人格的關系;借嶽麓書院來讨論文化應該如何救助愚昧的災難,借山西商人來讨論文化應該如何來救助貧困的災難。

"成功"這個偽坐标的最大禍害,是把人生看成"輸赢戰場",并把"打敗他人"當做求生的唯一通道。因此,他們經過的地方,遲早會變成損人不利己的精神荒路。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七秒過後就什麼都不記得了。如果我是魚的話,我就可以忘記不開心,忘記讨厭的事。多好啊。

説自己冷的人不可能真冷,因為真冷無感于冷。

老人歌頌青年時代,大多着眼于青年時代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但他們忘了,這種可能性落實在一個具體個人身上,往往是窄路一條。錯選了一種可能,也便失落了其他可能。説起來青年人日子還長,還可不斷地重新選擇,但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是由種種社會關系和客觀條件限定在那裏,重新選擇的自由度并不是很大。"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處處發生,只不過多數失足看起來不像失足而已。

最不符合邏輯的地方,一定埋藏着最深刻的邏輯。

你的過去我無法參與,你的将來我奉陪到底。

天下有很多關鍵時刻的救援,是被救援者所不知道的。這正像,天下有很多關鍵時刻的傷害,是被傷害者所不知道的。世事繁雜,時間匆匆,重者隐之,輕者顯之,真言如風,偽言如磐,真正知道的究竟能有多少?

中國文人在整體上傾向于歷史體驗,既迷醉于感同身受的歷史幻想,又迷醉于匹夫有責的責任,只可惜歷史太長,步子太慢,循環太多,經常同意反復,不能不滿心徒嘆無奈,滿嘴陳詞濫調。產生于羅馬的興亡感慨不會重蹈中國文人的吟詠老套,不會終結于白發漁樵、廢殿碧苔、老月青山。

長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階段總是充滿着奇瑰和險峻,到了即将了結一生的晚年,怎麼也得走向平緩和實在。

世事繁雜,時間匆匆,重者隐之,輕者顯之,真言如風,偽言如磐,真正知道的究竟能有多少。

不要害怕被别人誤會而等待理解。現代生活各自獨立、萬象共存。東家的柳樹矮一點,不必向路人解釋本來有長高的可能;西家的槐樹高一點,也不必向鄰居説明自己并沒有獨占風水的企圖。

蒙眛往往有着樸實的外表,野蠻往往有着勇猛的假象。

不要總抱怨自己遇到的人都不靠譜,如果别人總這麼對你,那麼一定是你教會了别人用這樣的方式對你。

拿起自己十歲時候的照片,不是感嘆韶華易逝青春不再。而是長久地逼視那雙清澈無邪的眼睛,它提醒你,正是你曾經擁有過那麼強的光亮,那麼大的空間,那麼多的可能,而這一切并未全然消逝;它告訴你,你曾經那麼純淨,那麼輕松,今天讓你苦惱不堪的一切本不屬于你。

白天看了些什麼,還是記不大清。只記得開頭看到的是青褐渾厚的色流,那應該是北魏的遺存。色澤濃厚沉着得如同立體,筆觸奔放豪邁得如同劍戟。那個年代故事頻繁,馳騁沙場的又多北方骠壯之士,強悍與苦難匯合,流瀉到了石窟的洞壁。當工匠們正在這些洞窟描繪的`時候,南方的陶淵明,在破殘的家園裏喝着悶酒。陶淵明喝的不知是什麼酒,這裏流蕩着的無疑是烈酒,沒有什麼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勁,能讓人瘋了一般,拔劍而起。這裏有點冷,有點野,甚至有點殘忍。

老年是如詩的年歲……中年太實際、太繁忙,在整體上算不得詩,想來難理解;青年時代常常被詩化,但青年時代的詩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準,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詩。

人生在世,可以沒有功業,卻不可以沒有友情。以友情助功業則功業成,為功業找友情則友情亡,兩者不可颠倒。

這裏正是中華歷史的荒原: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發,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柳蔭下的訣别,将軍咆哮時的怒目,丢盔棄甲後的軍旗。随着一陣煙塵,又一陣煙塵,都飄散遠去。

現代,不僅僅是一截時間。現代是寬容,現代是氣度,現代是遼闊,現在是浩翰。

黑暗的成果是愚昧,愚昧的行動是迫害,迫害的對象是智者,因此,佛羅倫薩的黎明分外燦爛。

我們説那天出事的時候沒有演出,是因為十九世紀的考古學家們在清理火山灰的凝結物時沒有在這裏見到可認定為觀眾的大批"人形模殼"。什麼叫"人形模殼"呢?當時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群,留下了他們死亡前的掙扎形體,火山灰冷卻凝固時也就成了這些形體的鑄模硬殼。人體很快腐爛了,但鑄模硬殼還在,十九世紀的考古學家一旦發現這種人形模殼,就用一根管子把石膏漿緩緩注入,結果剝去模殼,人們就看到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連最細微的皮膚皺紋、血管脈絡都顯得清清楚楚。

什麼季節觀什麼景,什麼時令賞什麼花,這才完整和自然。如果故意地大颠大倒,就會把兩頭的況味都損害了。"暖冬"和"寒春"都不是正常的天象。

人生,只要有一線希望,就還有無限可能。

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結果巅峰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上已無路,下又艱難,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和惶恐。

修善,總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損壞。

老人的年齡也有積極的緩釋功能,為中青年的社會減輕負擔。不負責任的中青年用不正當的寵溺敗壞了老人的年齡,但老人中畢竟還有冷靜的智者,默默固守着年歲給予的淡然的尊嚴。

一切裝腔作勢的深奧,自鳴得意的無聊,可以诓騙天下,卻無法面對孩童。

對他這麼一個要麼中止,要麼高效的人來説,太知道無聊是什麼。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從出生地出發,越走越遠。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開始的人生就是要讓自己與種種異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結果可能喪失自己,也可能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把自己找回。

沙漠中也會有路的,但這兒沒有。遠遠看去,有幾行歪歪扭扭的腳印。順着腳印走罷,但不行,被人踩過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難走。只能用自己的腳,去走一條新路。回頭一看,為自己長長的腳印高興。不知這行腳印,能保存多久?

偉大見勝于空間,是氣勢;偉大見勝于時刻,是韻味。古羅馬除氣勢外還有足夠的韻味,使它的氣勢也沁水籠霧,千年不燥。

君子,是選擇的結果。小人,是儒家故意設定的錯誤答案。

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總是會對自己不懂的文化話語心存敬畏,正是這種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機文人利用了。

鼓動人們為了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所謂觀念上的疑點,毫無顧忌地告密、揭發、反咬、圍攻、賣友。只要做了這樣的惡事,不僅能自保,而且還能瓜分受害者的遺產;如果不肯這樣做,則遲早災難臨頭。這就以對生命最終威脅的方式培植起人性深處的惡,使之蔓延膨脹,颠覆全社會的人格系統。

人生的過程雖然會受到社會和時代的很大影響,但貫穿首尾的基本線索總離不開自己的個體生命。個體生命的完整性、連貫性會構成一種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個小點都指點着整體價值。

忘記中年可能是人生最慘重的損失。在中年,青澀的生命之果變得如此豐滿,喧鬧的人生搏鬥深沉成雍容華貴,沉重的社會責任已經溶解為日常的生活情态,常常遊離、矛盾的身心靈肉,只有此刻才全然和諧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秋雨説説句子 第4篇

一個人會落淚,是因為痛;一個人之所以痛,是因為在乎;一個人之所以在乎,是因為有感覺;一個人之所以有感覺,僅因為你是一個人!所以,你有感覺,在乎,痛過,落淚了,説明你是完整不能再完整的一個人。難過的時候,原諒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而已,沒有必要把自己看的這麼堅不可摧。

人世間最有吸引力的,莫過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發出的生命信号。這種信号是磁,是蜜,是渦卷方圓的魔井。沒有一個人能夠擺脱這種渦卷,沒有一個人能夠面對着它們而保持平靜。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無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灣,風沙中如此一靜,荒涼中如此一景,高坡後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機巧、讓人神醉情馳。

這些在生命的邊界線上艱難跋涉的人物,似乎為整部中國文化史做了某種悲劇性的人格奠基。他們追慕寧靜而渾身焦灼,他們力求圓通而處處分裂,他們以昂貴的生命為代價,第一次标志出一種自覺的文化人格。在他們的血統系列上,未必有直接的傳代者,但中國的審美文化從他們的精神酷刑中開始屹然自立。

山間那麼美好,因此,孩子們也就從不害怕墳墓。現在想來,這是湖光月色在撫平人間的生死界限。

天下最大的烈火,總是由最小的草梗點燃。

更羨慕街邊咖啡座裏的目光,只一閃,便覺得日月悠長、山河無恙。

文明的人類總是熱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壓縮在泥土裏的歷史扒剔出來,舒展開來,窺探自己先輩的種種真相。那麼,考古也就是回鄉,也就是探家。探視地面上的家鄉往往會有歲月的唏噓、難言的失落,使無數遊子欲往而退;探視地底下的家鄉就沒有那麼多心理障礙了,整個兒洋溢着歷史的詩情、想像的愉悦。

轟鳴的江水,便是至聖至善的遺言。

即使是站在海邊礁石上,也沒有像這裏這樣強烈地領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匯,聚匯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讓人忘記它是切切實實的水、可掬可捧的水。這裏的水卻不同,要説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合在一起比賽着飛奔的力量,踴躍着喧嚣的生命。

教學,説到底,是人類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種文明層面上的代代遞交。

不想搪塞,當然沉默,牽牽嘴角,已是禮貌。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蹋。

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際交往上,經常減肥、排毒,才會輕輕松松地走以後的路。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現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别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涮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歷史上的很多罪名,是不正常人對于正常人的宣判,而不正常人總會以超強度的`道義亢奮,來掩飾自己的毛病。

衝突是另一種交融。長城内外的衝突和交融正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主題,其重要,遠遠超過看起來很重要的邦國争逐、朝代更替。我平生走得最多、寫得最多的,也恰恰是這些地帶。

偉大見勝于空間,是氣勢;偉大見勝于時刻,是韻味。古羅馬除氣勢外還有足夠的韻味,使它的氣勢也沁水籠霧,千年不燥。

老年是如詩的年歲……中年太實際、太繁忙,在整體上算不得詩,想來難理解;青年時代常常被詩化,但青年時代的詩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準,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詩。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經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萬丈紅塵已移到遠處,寧靜下來了的周際環境和逐漸放慢了的生命節奏構成了一種總結性、歸納性的輕微和聲,詩的意境出現了。

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自己走不出來,别人也闖不進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裏。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每個人都有一道傷口,或深或淺,我把最殷紅的鮮血塗在那裏。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每個人都有一行眼淚,喝下的冰冷的水,醖釀成的熱淚。我把最心酸的委屈匯在那裏。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堂皇轉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别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裏,生命被鑄上妖冶的印記。

一切傷口都保持着温度,一切温度都牽扯着疼痛,一切疼痛都呼喚着愈合,一切愈合都保留着勉強。

但是,我們無數次看到了,一個窩囊的中年抵達不到一個歡快的老年。這正像江河,一個渾濁的上段不可能帶來一個清澈的下段。

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

過于玄豔的造化,會產生一種疏離,無法與它進行家常性的交往。……人與美的關系,竟是如此蹊跷。

嫉妒是自己的敵人,也是他人的敵人。

魏晉名士的高貴,正在于他們抵抗流俗,保持着純潔的孤獨。寧肯獨自打鐵,寧肯單車漫遊,寧肯鳴嘯山林,寧肯放聲大哭,卻不肯降低自己貶損自己耗散自己。

生活中有陰影,但更有陽光,陰影只是陽光的附屬品。

嫉妒是自己的敵人,也是他人的敵人。

自然與人生的一體化,很容易帶來誘人的神秘色彩。人類原始藝術的神秘感,大多也出自這種自然與人生的初次遭遇。時代的發展使這種神秘感大為減損,但是,只要讓自然與人生真切相對,這種神秘感又會出現。自然的奧秘窮盡不了,人生與自然的復雜關系也窮盡不了,因此,神秘感也蕩滌不了。

老人的年齡也有積極的緩釋功能,為中青年的社會減輕負擔。不負責任的中青年用不正當的寵溺敗壞了老人的年齡,但老人中畢竟還有冷靜的智者,默默固守着年歲給予的淡然的尊嚴。

在中國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讓古代留幾個腳印在現代,讓現代心平氣和地逼視着古代。廢墟不值得羞愧,廢墟不必要遮蓋,我們太擅長遮蓋。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這麼多嘆息的吹拂,陽關坍馳了,坍馳在一個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終成廢墟,終成荒原。身後,沙墳如潮,身前,寒風如浪。誰也不能想象,這兒,一千多年之前,曾經驗證過人生的壯美,藝術情懷的弘廣。

站在金字塔前,我對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構建;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

莫高窟被那些文物拉得很長很長,幾乎環繞了整個地球。那麼,我們的心情也被拉長了,随着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個世界。

時間和文字在一個老庭院裏厮磨,這就是文化存在的極温暖方式。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裏蹀躞,以此為歸。

嘲笑受難的人,當某種災難也降落到他們頭上,他們當然絕對不會去救别人,因為别人有道德缺陷,正在接受懲罰,于是他們就趁火打劫、謀财害命,來幫助完成那種處罰。事後,他們萬一幸存,又會滔滔不絕地成了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學家。

一個成功的大企業家,它的經營模式一定是簡單的;一個偉大的人物,大的人際關系一定是簡單的;一個危機處理專家,他抓住問題核心的思路一定是簡單的;一部化時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簡單的。我們的歷史太長,權謀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貪,眼光太雜,預計太險,因此,對一切都"構思過度"。

偉大見勝于空間,是氣勢;偉大見勝于時間,是韻味。古羅馬除氣勢外還有足夠的韻味,使它的氣勢也沁水籠霧,千年不燥。

一切危難都是從興高采烈開始的。當興高采烈成為一種群體約定,那就誰也不準醒來,誰也不能停步。

秋雨説説句子 第5篇

當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崇樓華堂也都淪為草澤之後,那一杆竹管毛筆偶爾塗畫的詩文,卻有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

一路傷痕斑斑,而身心猶健。

有些文人,剛流放時還端着一副孤忠之相,等那一天聖主來平反昭雪,有的則希望自己死後有一位歷史學家來説幾句公道話。但是,茫茫的塞外荒原否定了他們,浩浩的北國寒風嘲笑着他們。

看了一會兒,聽了一會兒,我發覺自己也被裹卷進去了。身不由己,踉踉跄跄,被人潮所挾,被聲浪所融,被一種千年不滅的信仰所化。這樣的觀看是一種暈眩,既十分陶醉又十分模糊。因此,我不能不在閉館之後的黃昏,在人群全都離去的山腳下獨自徘徊,一點點地找回記憶、找回自己。晚風起了,夾着細沙,吹得臉頰發疼。沙漠的月亮分外清冷,山腳前有一泓泉流,在月色下波光閃爍。總算,我的思緒稍見頭緒。

淺渚波雲影,小橋流水江村。

美,不是外在的點綴,而是人性、人情、熱的精選形式。在社會上,政治和經濟是在争取生命的強大和自尊,而美,則在争取生命的品質和等級。

閲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尋找遠方的自己,開創圈外的生活。

自身名譽的基點是生命質量的自然外化。這是追求不到争取不來包裝不出的,同時也是掩蓋不住謙虛不掉毀損不了的。説到底,一個人在自身名譽的問題上是無能為力的。好就好在無能為力,一旦用力追求,便會弄巧成拙。

老人歌頌青年時代,大多着眼于青年時代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但他們忘了,這種可能性落實在一個具體個人身上,往往是窄路一條。錯選了一種可能,也便失落了其他可能。説起來青年人日子還長,還可不斷地重新選擇,但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是由種種社會關系和客觀條件限定在那裏,重新選擇的自由度并不是很大。"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處處發生,只不過多數失足看起來不像失足而已。

你不過是仗着我喜歡你,而那,卻是唯一讓我變得卑微的原因。

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記自己的年齡。一會兒要别人像對待青年那樣關愛自己,一會兒又要别人像對待老人那樣尊敬自己,他永遠活在中年之外的兩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齡裏落腳。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如果忘記了善良和仁慈,只知一味地與别人争奪成功,那才叫真正的平庸。

善良,這是一個最單純的詞匯,又是一個最復雜的詞匯。它淺顯到人人都能領會,又深奧到無人能夠定義。它與人終生相伴,但人們卻很少琢磨它。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從出生地出發,越走越遠。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開始的人生就是要讓自己與種種異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結果可能喪失自己,也可能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把自己找回。

把歷史消融于藝術,把宗教消融于美學。這種景象,我在羅馬梵蒂岡巴黎還一再看到。由藝術和美學引路,千年歲月也就化作了人性結構。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把生命釋放于大地長天、遠山滄海。

如果你想要一樣東西就放它走。如果它能回來,那麼它就永遠是你的;如果它不能回。

生活中有陰影,但更有陽光,陰影只是陽光的附屬品。

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結果巅峰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上已無路,下又艱難,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和惶恐。世間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潛伏在深谷。君臨萬物的高度,到頭來只構成自我嘲弄。

好的東西,值得懂他的人來珍藏。抛開民族,單從文化層面來講,或許去那邊博物館對這些經卷來説也是一個好的出入。

它是一種聚會,一種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諸造型,又用造型引發人性,于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種彩色的夢幻,一種聖潔的沉澱,一種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種狂歡,一種釋放。在它的環抱裏神人交融時空飛騰,于是,它讓人走進神話,走進寓言,走進宇宙意識的霓虹。在那裏,狂歡是天然秩序,釋放是天賦人格,藝術的天國是自由的殿堂。它是一種儀式,一種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義已被美的火焰蒸餾,剩下了儀式應有的玄秘潔淨和高超。只要是知聞它的人,都會以一生來投奔這種儀式,理解它的洗禮和熏陶。

我們不是高大的偉人,但我們有資格驕傲。歷史留給我們的權利并不太多,但災難畢竟教會了我們嘲笑。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妝飾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總能夠簡單得铿锵有力。

馬可波羅和歐洲傳教士魯布魯乞眼中的中國,優美高貴恭敬忠厚善良,這讓今日的我們汗顏無比。

中國文化中極其奪目的一個部位可稱之為"貶官文化"。随之而來,許多文化遺迹也就是貶官行迹。貶官失了寵,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劇意識也就爬上了心頭;貶到了外頭,這裏走走,那裏看看,只好與山水親熱。這一來,文章有了,詩詞也有了,而且往往寫得不壞。過了一個時候,或過了一個朝代,事過境遷,連朝廷也覺得此人不錯,恢復名譽。于是,人品和文品雙全,傳之史冊,誦之後人。他們親熱過的山水亭閣,也便成了遺迹。地因人傳,人因地傳,兩相幫襯,俱著聲名。

因尊嚴,萬事萬物才默然自主,悄然而立;因自立琳琅世界才有迹可循,有序可尋。沒有尊嚴,世間便是一個爛泥塘。

有時候,我們感覺走到了盡頭,其實只是心走到了盡頭。再深的絕望,都是一個過程,總有結束的時候,回避始終不是辦法。鼓起勇氣昂然向前,或許機遇就在下一秒。幾米説過,我總是在最深的絕望裏,看見最美的風景。

文化無界,流蕩天下,因此一座城市的文化濃度,主要取決于它的吸引力,而不是生產力;文化吸引力的產生,未必大師雲集,學派叢生。一時不具備這種條件的城市,萬不可在這方面拔苗助長,只須認真打理環境。

如果大車必然要倒,妄圖去扶持反而是一種騷擾;如果歷史無意于羅馬,勵精圖治反而是一種反動。

我們不能因為古銅鼎綠鏽斑駁,把日常器皿也都搞髒。

當家體驗是人生的最後一次精神斷奶。你突然感覺到終于擺脱了對父母、兄長、老師的某種依賴,而這種依賴在青年時代總是依稀猶在的;對于領導和組織,似乎更迫切了,卻又顯示出自己的獨立存在,你成了社會網絡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點;因此你在熱鬧中品嘗到了有生以來真正的孤立無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強大集于一身。于是,青年時代的多元體驗也就有了明确的定位和選擇。

總有一個人,一直住在心底,卻消失在生活裏。

從社會轉型中感受到生存空間的危機,只能產生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來擴大空間,第二種是毀損别人的生存空間來擴張自己。

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總是會對自己不懂的文化話語心存敬畏,正是這種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機文人利用了。

青年時代的正常狀态是什麼,我想一切還是從真誠的謙虛開始。應該懂得,在我們出生之前,這個世界已經精精彩彩、復復雜雜地存在過無數年,我們什麼也不懂,能夠站正腳下的一角建設一點什麼,已是萬幸。

嫉妒是自己的敵人,也是他人的敵人。

嫉妒是自己的敵人,也是他人的敵人。

自然的最美處,正在于人的思維和文字難于框範的部分。

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結果巅峰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

禍福相依的古典哲學,一點不錯。如果哪一天你們眼前的壞事已經壞到匪夷所思,那麼,千萬不要沮喪,裏邊一定埋藏着一個重大契機。

如果坦白是一種傷害,我選擇謊言。如果謊言也是傷害,我選擇沉默。

一個人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包括精神、包括思想、包括形體,如果哪一天你説你不能改變自己了,那你真的老了。

人生的滋味,在于品嘗季節的詩意——從自然的季節到生命的季節。有了詩意,人生才讓人陶醉。

只有在有起伏的道路,你才能看到更多的風景。你不努力,永遠不會有人對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資源,有了話語權以後,你才可能為自己争取公平的機會。明知是錯的,也要去堅持,因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愛的,也要去放棄,因為沒結局;有時候,明知沒路了,卻還在前行,因為習慣了。

與其被謠言壓死,不如發出光亮把謠言驅逐;眾人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你,你把懷疑的目光投向謠言;傳謠者都是可憐人,他們能接受謠言,也能接受光亮;光亮是什麼?是那顆真正為眾人負責的心。

人不被非議是不真實的,非議就如人的影子,人越高,影子就越長。

愛一個人,就是在漫長的時光裏和他一起成長,在人生最後的歲月一同凋零。

山河間的實際步履,使一切偉業變成了尋常風景,因此也使我們變得輕松。人類本應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間。因此我們也就找到了終點,價值的終點和生命的終點。

關于秋雨説説句子匯編5篇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