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馬爾
一個信息發佈的網站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精選4篇

真正的戀愛,是從組合了家才開始的,開初的一切,都只是愛的序幕,厚實而精彩的内容,在以後的章節。讀書基本标準是愉快。無論專家們説它多麼重要,排行榜説它多麼暢銷,如果讀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寧可不去讀它。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經典周國平的語錄精選4篇,歡迎閲讀~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精選4篇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 第1篇

一個人只要真正領略了平常苦難中的絕望,他就會明白,一切美化苦難的言辭是多麼浮誇,一切炫耀苦難的姿态是多麼做作。

每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是同一枚錢币的兩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來。換一種説法,就每一個人的潛質而言,本無所謂短長,短長是運用的結果,用得好就是長處,用得不好就成了短處。

單純的人也許傻,復雜的人才會蠢。

人生在世,既能站得正,又能跳得出,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在一定意義上,跳得出是站得正的前提,唯有看輕沉浮榮枯,才能不計利害得失,堂堂正正做人。

是的,人生是很簡單的。可是,如果一個人麻木了,對于他一切都是很簡單的。

區别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對那作為原材料的情感,我們從其產品上或者容易認出,或者不容易認出罷了。

人在年輕時會給自己規定許多目标,安排許多任務,入世是基本的傾向。中年以後,就應該多少有一點出世的心态了。所謂出世,并非純然消極,而是與世間的'事務和功利拉開一個距離,活得灑脱一些。

一種精神素質,而挫折則是這種素質的試金石。

愛情是盲目的,只要情投意合,仿佛就一醜遮百醜。愛情是心明眼亮的,只要情深意久,确實就一醜遮百醜。

這并不意味着崇高的靈魂缺乏戰鬥性。一顆真正崇高的靈魂,其戰鬥性往往表現在更加廣闊的戰場和更加重大的題材上。

只有你願意為之而死的東西,你才能夠藉之而生。

盡管人的智慧有其局限,愛智慧卻并不因此就屬于徒勞。智慧的果實似乎是否定性的:理論上——"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實踐上——"我需要我一無所需"。然而,達到了這個境界,在謙虛和淡泊的哲人胸中,智慧的痛苦和快樂也已消融為了一種和諧的寧靜了。

人生意義問題是一切人生思考的總題目和潛台詞,因為它的無所不包和無處不在,我們就始終在回答它又始終不能給出一個最後的答案。

老子主張"守靜笃",任世間萬物在那裏一齊運動,我只是靜觀其往復,如此便能成為萬物運動的主人。這叫"靜為躁君"。

人生的每一個瞬間都是獨特的重復。

我們不妨站到上帝的位置上看自己的塵世遭遇,但是,我們永遠是凡人而不是上帝。所以,每一個人的塵世遭遇對于他自己仍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為就必有所不為,而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區别就在于所為所不為的不同取向。

所有最高的嘉獎跟處分都不是外加的,而是行動者自身給行為者造成的精力成果。

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造;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人在孤身逆旅中最易感懷人生,因為説到底,人生在世也無非是孤身逆旅罷了。

悟性這個東西是你本來就具有的,但是要開啓它,開啓的一個辦法就是讀好書,讀那些有非凡悟性的大師們寫的書,他們會幫助你形成和堅定正确的價值觀。

不幸者對别人的幸運或者羨慕,或者冷淡,但是,比兩者更強烈的也許是委屈:為何遭災的偏是我!

我身上有兩個自我。一個好動,什麼都要嘗試,什麼都想經歷。另一個喜靜,對一切加以審視和消化。這另一個自我,仿佛是它把我派遣到人世間活動,同時又始終關切地把我置于它的視野之内,随時準備把我召回它的身邊。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慘的災難和失敗,只要識得返回它的途徑,我就不會全軍覆沒。它是我的守護神,為我守護着一個永遠的家園,使我不致無家可歸。

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有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有顆平常心。

在日常生活中,當一個人在某方面——例如權力、财產、知識、相貌等——處于弱勢狀态時,常常也會產生自卑心理。但是,只要你擁有做人的基本自信,你就比較容易克服這類局部的自卑,依然坦蕩地站立在世界上。

也許總有少數幸運的天才,正是通過他們,世人在接受他們的同時也接受了他們所賞識的其餘不幸的天才。

生命是宇宙間的奇迹,它的來源神秘莫測。是進化的產物,還是上帝的創造?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這奇迹。于是,你便會懂得欣賞大自然中的生命現象,用它們的千姿百态豐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便會善待一切生命,從每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到一頭羚羊,一只昆蟲,一棵樹,從心底裏產生萬物同源的親近感。于是,你便會懷有一種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創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們把它稱作神還是大自然。

既然禍福如此微妙,互相包含,在每一具體場合,我們又非無可作為。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在幸運時警惕和防備那潛伏在幸福背後的災禍,在遭災時等待和争取那依傍在災禍身上的轉機。也就是説,在微觀上持一種主動、認真、事在人為的态度。

紛紛擾擾,全是身外事。我能夠站在一定的距離外來看待我的遭遇了。我是我,遭遇是遭遇。驚浪拍岸,卷起千堆雪。可是岸仍然是岸,它淡然觀望着變幻不定地海洋。

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造;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對于現代人來説,适時回到某種單純的動物狀态,既是珍貴的幸福,也是有效的淨化。

天才不走運會成為庸人,庸人再走運也成不了天才。

個人心智的成長,需要兩個自由,一個是外在的自由,一個是内在的自由。

我真的感覺好孩子是寵不壞的。你越愛他,他發展得越好。溺愛和愛就是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溺愛就是給他創造特别豐厚的物質環境,要什麼給什麼,覺得這樣就是愛孩子了,但是精神上沒有辦法,不和他聊天,每天沒有在一起歡聲笑語。只要精神上有關懷,怎麼愛都行,愛不壞的。

在我看來,即使是出自内心需要的匆忙也并不可取。無論多麼熱愛自己的事業,也無論多麼愛一個人,你都應該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一種内在的從容和悠閒!

神話衰落,哲學興起,人要自己來解釋和安排一切了,他幾乎在躊躇滿志的同時就發現了自己力不從心。面對動物或動物般生活着的芸芸眾生,覺醒的智慧感覺到一種神性的快樂。面對宇宙大全,它卻意識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卻并不能成為一個神,用愛默生的話説,只是一個破敗中的神。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萬有皆逝,惟有精神永存。

也許,偉大心智的超時代溝通是一個原因,這種溝通形成了高級文化的歷史繼承渠道。

每年開春,仿佛無意中突然發現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樹木抽出了小小的綠芽,那時候會有一種多麼純淨的喜悦心情。記得小時候,在屋外的泥地裏埋幾粒黃豆或牽牛花籽,當看到小小的綠芽破土而出時,感覺到的也是這種心情。也許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許我曾經是這麼一棵樹,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歡欣越過漫長的進化系列,又在我的心裏復蘇了?

人,栖居在天空下,仰望蒼穹,因驚奇而探究宇宙之奧秘,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偉大,于是有科學和信仰,此人所以為萬物之靈。如果高樓蔽天,俗務纏身,人不再仰望蒼穹,這樣的人無論多麼有錢,算是什麼萬物之靈呢?

當一個孤獨尋找另一個孤獨時,便有了愛的欲望。可是,兩個孤獨到了一起就能夠擺脱孤獨了嗎?孤獨之不可消除,使愛成了永無止境的尋求。在這條無盡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終就會看破小愛的限度,而尋求大愛,或者——超越一切愛,而達于無愛。

即使兩人相愛,他們的靈魂也無法同行。世間最動人的愛僅是一顆獨行的靈魂與另一顆獨行的靈魂之間最深切的呼喚和應答。

在兩個有個性的人之間,愛情也許會經歷種種曲折甚至可能終于失敗,可是,在兩個毫無個性的人之間,嚴格意義上的愛情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讀書基本标準是愉快。無論專家們説它多麼重要,排行榜説它多麼暢銷,如果讀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寧可不去讀它。

現在,我們與土地的接觸愈來愈少了。磚、水泥、鋼鐵、塑料和各種新型建築材料把我們包圍了起來。我們把自己關在宿舍或辦公室的四壁之内。走在街上,我們同樣被房屋、商店、建築物和水泥路面包圍着。我們總是活得那樣匆忙,顧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們總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無限。我們已經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賞土地的悲壯和美麗。

天才因其被誤解而成其偉大。這話可有三解:第一,越是獨特的天才,與常人越缺少共同之處,因而越是不被理解和易遭誤解。所以,誤解的程度适見出獨特和偉大的程度。第二,天才之被承認為偉大,必是在遭到普遍的誤解之後,人們接受了用自己的誤解改造過的這天才形象,于是承認其偉大——即承認其合自己的口味。第三,天才的豐富性和神秘性為世世代代的誤解留下了廣闊的餘地,愈是偉大的天才愈是一個謎,愈能激起人們猜測他、從而誤解他的興趣。偉大與可誤解度成正比。

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盡然。

撒謊是容易的,帶着這謊活下去卻是麻煩事,從此你成了它的奴隸,為了圓這謊,你不得不撒更多的也許違背你的心願且對你有害的謊。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你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對方卻沒有,你和他還講不講誠信?我的回答是,仍然要講,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誠信就表現在明确告訴他:你是一個沒有尊嚴的人,我不和你打交道!決不能用欺詐對付欺詐,而應該形成一種氛圍,使那些不講誠信的人遭到蔑視和孤立,也許這正是走向誠信的第一步。

真正的悟者能夠從看破紅塵獲得一種眼光和智慧,使他身在紅塵卻不被紅塵所惑,入世仍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你的身體盡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盡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鍵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夠成為你的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然而,屬于每一個人的現實可能性終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對一切可能性保持着開放的心态,因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時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領域。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于是,他不但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的誘惑。

人這脆弱的蘆葦是需要把另一支蘆葦想象成自己的根的。

原本非常親近的人後來天各一方,時間使他們可悲地疏遠,一旦相見,語言便迫不及待地丈量着疏遠的距離。人們對此似乎已經習以為常,生活的無情莫過于此了。

死亡是神秘的黑夜,生命如同黑夜裏一朵小小的燭光。它燃燒,照耀,突然被一陣風吹滅;或者,逐漸暗淡,終于慢慢地熄滅。

一個靈魂在天外遊蕩,有一天通過某一對男女的交合而投進一個凡胎。他從懵懂無知開始,似乎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但是,随着年歲和經歷的增加,那天賦的性質漸漸顯露,使他不自覺地對生活有一種基本的态度。在一定意義上,"認識你自己"就是要認識附着在凡胎上的這個靈魂,一旦認識了,過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釋,未來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我曾經也有過被虛榮迷惑的年齡,因為那時候我還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尤其還沒有看清我自己的本質。我感到現在我站在一個最合宜的位置上,它完全屬于我,所有追逐者的腳步不會從這裏經過。我不知道我是哪一天來到這個地方的,但一定很久了,因為我對它已經如此熟悉。

自嘲就是居高臨下地看待自己的弱點。

相反,倘若并不覺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心靜如止水,光陰也就停住了。永恒是一種從容的心境。

看海,必須是獨自一人。和别人在一起時,看不見海的真相。那海灘上嬉水的人群,那身邊親密的同伴,都會成為避難所,你的眼光和你的心躲在裏面,逃避海的威脅。你必須無處可逃,聽憑那莫名的力量把你吞滅,時間消失,空間消失,人類消失,城市和文明消失,你自己也消失,或者和海變成了一體,融入了千古荒涼之中。

在另一個黑夜裏,同一朵燭光會不會重新點燃?

在我的詞典裏,沒有"世紀末"這個詞。編年和日歷不過是人類自造的計算工具,我看不出其中某個數字比其餘數字更具特别意義。所以,對于人們津津樂道的所謂"世紀末",我沒有任何感想。

優秀比成功重要。人生兩大追求:優秀、幸福。要保護好奇心。寫作屬于每一個關心心靈生活的人。金錢是最不可靠的财富,它無名無姓,和你沒有任何内在的聯系。而經歷才是人最寶貴的财富,如果你珍惜它。

話説得很漂亮。這句話可以換一種更明白的説法:少數人需要一個上帝,因為他們雖然什麼都有了,但是如果沒有上帝,有什麼都是空的;多數人也需要一個上帝,因為他們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是如果有上帝,就有希望擁有一切。

愛本質上是一種給予,而愛的幸福就在這給予之中。許多賢哲都指出,給予比得到更幸福。

我們平時斤斤計較于事情的對錯,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一位天神的眼裏,這種認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社會愈文明,意識形态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愈真實、自然。

人生是一場無結果的試驗。因為無結果,所以怎樣試驗都無妨。也因為無結果,所以怎樣試驗都不踏實。

對于文人來説,許多時候,讀書和寫作也只是一種消遣或一種事務,比起鬥雞走狗之輩,誠然有雅俗之别,但逃避自我的實質則為一。

真正的學習都是自學。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驅使我去探尋這裏的熱鬧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則便會感覺不踏實。

離開了暮雨朝雲,巫山縱然萬古長存,也只是一堆死石頭罷了。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 第2篇

瞥見了海的真相的人不再企圖談論海,因為他明白了康德説的道理:用人類理性發明的語詞只能談論現象,不能談論世界的本質。

讀書基本标準是愉快。無論專家們説它多麼重要,排行榜説它多麼暢銷,如果讀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寧可不去讀它。

情當然有真假之别。但是,真情也可能變化。懂得感情的人珍惜以往一切愛的經歷。

大智慧者必謙恭,大善者必寬容,大自滿者往往謙虛温和。有宏大造詣感的人,必定也有容納萬物,寬待眾生的襟懷。

殊不知在人類歷史上,以救主自居的世界征服者們造成的苦難遠遠超過普通的歹徒。

成功是一個社會概念,一個直接面對上帝和自己的人是不會太看重它的。

人在孤身逆旅中最易感懷人生,因為説到底,人生在世也無非是孤身逆旅罷了。

在人身上,弱點與尊嚴并非不相容的,也許尊嚴更多地體現在對必不可免的弱點的承受上。

在自由競争狀态,自然選擇淘汰了劣者,在專制狀态,人工選擇淘汰了優者,惟有平庸者永遠幸免,有最耐久的生命力。

天才未必是強者,例如凡高。性格的強弱決定塵世的命運,天賦的大小決定天國的命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把天才死後享譽看作天國的榮耀。

真正的戀愛,是從組合了家才開始的,開初的一切,都只是愛的序幕,厚實而精彩的内容,在以後的章節。

命運是不可改變的,可改變的只是我們對命運的态度。幸福屬于天國,快樂才屬于人間。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于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挂。每一個問題至少有兩個相反的答案。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并不能消除這種孤獨,但正因為由己及人地領悟到了别人的孤獨,我們内心才會對别人充滿最誠摯的愛。

對于文人來説,許多時候,讀書和寫作也只是一種消遣或一種事務,比起鬥雞走狗之輩,誠然有雅俗之别,但逃避自我的實質則為一。

一萬部小説也不能填補《紅樓夢》的殘缺。

由于我們本來輕視生命的價值,因此,過去是在權利面前生命等于零,現在變成,在金錢面前生命等于零。

如果説短暫的分離促進愛情,長久的分離扼殺愛情,那麼,結婚倒是比不結婚占據着一個有利的地位,因為它本身是排除長久的分離的,我們只需要為它适當安排一些短暫的分離就行了。

至于我,我将永遠困惑,也永遠尋找。困惑是我的誠實,尋找是我的勇敢。

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造;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我之所以寧願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其原因之一是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經營我所不擅長的人際關系了。

不能説真話而説真話,蠢。不必説假話而説假話,也蠢。

人生中輝煌的時刻并不多,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對這種時刻的回憶和期待中度過的。

人是一種講究實際的植物,他忙着給自己澆水、施肥、結果實,但常常忘記了開花。

可是,換一個角度看,我倒覺得,這個特點恰恰也是人的優點,它表明人天生就是一種浪漫的動物。對于人來説,一切享受若沒有想像力的參與,就不會是真正的享受。人的想像力總是要在單純的物之上添加一些别的價值,那添加的部分實際上就是精神價值。如果沒有追求的`激情在事前鋪張,懷念的惆怅在事後演繹,直接的擁有必定是十分枯燥的。事實上,懷念和追求構成了我們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

我們捧着一本書,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説領會其中妙處了。讀生活這本書也是如此。其實,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才是真正開放的,從而變得敏鋭,與對象處在一種最佳關系之中。但是,心靜又是強求不來的,它是一種境界,是世界觀導致的結果。一個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的人,必定總是處在心猿意馬的狀态。

悲觀主義在理論上是駁不倒的,但生命的實踐能消除它的毒害。

人生一切美好經歷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重復,它們因此而永遠活在了記憶中。

今天的計劃沒完成,還有明天。今生的心願沒實現,卻不再有來世了。所以,不妨榨取每一天,但不要苛求絕無增援力量的一生。要記住:人一生能做的事情不多,無論做成幾件,都是值得滿意的。

閲讀是歷史上的偉大靈魂交談,借此把人類創造的精神财富"占為己有"。寫作是與自己的靈魂交談,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經歷轉變成内在的心靈财富。信仰是與心中的上帝交談,借此積聚"天上的财富"。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種交談,而這三種交談都是在獨處中進行的。

從生命的觀點看,現代人的生活有兩個弊病。一方面,文明為我們創造了越來越優裕的物質條件,遠超出維持生命之所需,那超出的部分固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時也使我們的生活方式變得復雜,離生命在自然界的本來狀态越來越遠。另一方面,優裕的物質條件也使我們容易沉湎于安逸,喪失面對巨大危險的勇氣和堅強,在精神上變得平庸。我們的生命遠離兩個方向上的極限狀态,向下沒有承受匮乏的忍耐力,向上沒有挑戰危險的爆發力,躲在舒适安全的中間地帶,其感覺日趨麻木。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分不在職業而在心靈。

我相信,終年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是會對一草一木產生感情的,他會與它們熟識,交談,會惦記和關心它們。大自然使人活得更真實也更本質。

由此可見,無聊生于目标與進程的分别,乃是一種對過程疏遠和隔閡的心境。

生命平靜地流逝,沒有聲響,沒有浪花,甚至連波紋也看不見,無聲無息。我多麼厭惡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覺。突然,遇到了阻礙,礁岩崛起,狂風大作,抛起萬丈浪。我活着嗎?是的,這時候我才覺得我活着。

創造力無非是在強烈的興趣推動下的持久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良好的工作習慣。通俗地説,就是第一要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第二能夠全神貫注又持之以恒地把它做好。在這過程中,人的各種智力品質,包括好奇心、思維能力、想象力、直覺、靈感等等,都會被調動起來,為創造做出貢獻。

由此可見,無聊生于目的與過程的分離,乃是一種對過程疏遠和隔膜的心境。

區别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對那作為原材料的情感,我們從其產品上或者容易認出,或者不容易認出罷了。

現代人只能從一杯新茶中品味春天的田野。

人生似乎有兩個大忌。一是突遭變故,不得不從零開始,重建生活或事業。二是壯年身死,撇下未完成的生活或事業,含恨撒手人寰。

"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明白這一道理的人可謂已經得道,堪稱智者了。多數人恰好相反,他們永遠自诩在為有益之事,永遠不知生之有涯。

幸福比苦難更有益于精神的健康。

在較量中,情緒激動的一方必居于劣勢。種種強烈的情緒,憤怒或痛苦的姿态,如果沒有觀眾在場,其中有多少能堅持下去。

生命是人的存在的基礎和核心。個人建功創業,致富獵名,倘若結果不能讓自己安身立命,究竟有何價值?人類齊家治國,争霸稱雄,倘若結果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究竟有何價值?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 第3篇

我始終相信,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于言辭。

時間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禮物,而對所有人都相同的是,它然後又帶走了一切禮物,不管這禮物是好是壞。

在這個世界上,每人都有自己的傷心事,不該再為一個陌生人流淚。

你悠然獨行,不慌不忙,因為你走在自己的路上,它僅僅屬于你,沒有人同你争。

也許,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寓于尋求的過程之中。我們讀英雄探寶的故事,吸引我們的并不是最後找到的寶物,而是探寶途中驚心動魄的歷險情境。尋求意義就是一次精神探寶。

外在的眼睛看見現象,内在的眼睛看到本質。許多時候,我們的内在眼睛是關閉着的。于是,我們看見利益,卻看不見真理,看見萬物,卻看不見美,看見世界,卻看不見上帝,我們的日子是滿的,生命卻是空的,頭腦是滿的,心卻是空的。

聽到自己的孩子頭一回清清楚楚地喊你一聲“爸爸”,這感覺是異乎尋常的。這是“造物主”借孩子之口對你的父親資格的确認,面對這個清純的時刻,再輝煌的加冕也黯然失色了。我心裏甜得發緊,明白自己獲此寵賞實屬非分。

愛本質上是一種給予,而愛的幸福就在這給予之中。許多賢哲都指出,給予比得到更幸福。

一切交往的質量都取決于交往者本身的質量,唯有在兩個靈魂充實豐富的人之間,才能有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

可以成就和睦的婚姻,得到幸福的愛情卻要靠天意。

西來者人一再強調,智慧不是知識,不是博學。在博學的人,他所擁有的也只是對于有限和暫時事物的知識,而智慧确是要把握無限和永恒。由于人本身的局限,這個目标永遠不可能真正達到。

精神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土地和天空,土地貢獻了來源和質料,天空則指示了目标和形式。比較起來,土地應該是第一位的。人來自泥土而歸于泥土,其實也是土地上的作物。土地是家,天空只是遼遠的風景。我甚至相信,古往今來哲人們對天空的沉思,那所謂形而上的關切,也只有在向土地的回歸之中,在一種萬物一體的親密感之中,方能獲得不言的解決。

一個不曾用自己的腳在路上踩下腳印的人,不會找到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路。

有兩種人最不會陷入瑣屑的煩惱,最能夠看輕外在的得失。他們似是兩個極端:自信者和厭世者。前者知道自己的價值,後者知道世界的無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當一個人在某方面——例如權力、财產、知識、相貌等——處于弱勢狀态時,常常也會產生自卑心理。但是,只要你擁有做人的基本自信,你就比較容易克服這類局部的自卑,依然坦蕩地站立在世界上。

什麼是虛假?虛假就是不真實,或者,故意真實。我一定要真實!——可是你已經在虛假了。什麼是做作?做作就是不真誠,或者,故意真誠。我一定要真誠!——可是你已經在做作了。

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與失敗、幸福與苦難都已經降為非常次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東西是這條路本身。

人生是一場無結果的試驗。因為無結果,所以怎樣試驗都無妨。也因為無結果,所以怎樣試驗都不踏實。

佛的智慧把愛當作痛苦得根源加以棄絕,扼殺生命的意志;人的智慧應把痛苦當作愛的必然結果加以接受,化為生命的财富。

一個不曾用自己的腳在路上踩下腳印的人,不會找到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路。

我始終相信,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于言辭。

可以沒有愛情,但如果沒有對愛情的憧憬,哪裏還有青春?可以沒有理解,但如果沒有對理解的理解的期待,哪裏還有創造?可以沒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沒有等待,哪裏還有人生?

名人時寫下了名著或立下了别的卓越功績因而青史留名的人,判斷的權力在歷史;明星則是在公眾面前頻頻露面因而為公眾所熟悉的人,判斷的權力在公眾。

人生唯一有把握不會落空的等待是那必然到來的死亡。但是,人們都似乎忘了這一點而等着别的什麼,甚至死到臨頭仍執迷不悟。我對這種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滿意。

不要太在乎一些人,越在乎,越卑微。

環境越是不自由,内在的自由就越是可貴,越能使個人脱穎而出。

當庸俗冒充崇高招搖過市時,崇高便羞于出門,它躲了起來。

在任何專制體制下,都必定盛行嚴酷的道德法庭,其職責便是以德的名義把人性當做罪惡來審判。事實上,用這樣的尺度衡量,每個人都是有罪的,至少都是潛在的罪人。可是,也許正因為如此,道德審判反而更能夠激起瘋狂的熱情。

對于别人的痛苦,我們的同情一開始可能相當活躍,但一旦痛苦持續下去,同情就會消退。我們在這方面的耐心遠遠不如對于别人的罪惡的耐心。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罪惡仿佛是命運,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卻幾乎是罪惡了。

我相信,不但寫作,而且所謂的寫作才能,都是一種習慣。

哲學就是試圖超越人的限制而達于神的全知,在這努力中,人雖然永遠不能成為神,卻使自己達到了人的偉大的極限,從而最大限度地接近于神了。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過來説,不善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年輕的心靈本不該靜如止水,波瀾不起。世界是屬于年輕人的,趁着年輕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蕩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經歷。

歷盡人間滄桑,閲遍各色理論,我發現自己到頭來信奉的仍是古典愛情的範式:真正的愛情必是忠貞專一的。惦着一個人并被這個人惦着,心便有了着落,這樣活着多麼踏實。與這種相依為命的伴侶之情相比,一切風流韻事都顯得何其虛飄。

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

愛情是靈魂的化學反應。真正相愛的兩人之間有一種“親和力”,不斷地分解,化合,更新。“親和力”愈大,反應愈激烈持久,愛情就愈熱烈鞏固。

文化和歷史的星空何嘗不是如此?

正經不是嚴肅,就像教條不是真理一樣。

愛情常常把人抽空,留下一具空軀殼,然後揚長而去。所以,聰明人始終對愛情有戒心,三思而後行,甚至于幹脆不行。

一種回避生命的悲劇性質的智慧無權稱作智慧,只配稱作生活的精明。

我們乘着疲憊的想象力,心灰意冷地盤旋在這塊我們也已厭倦的大地上空,茫然四顧,無處栖身。

一個人從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最重要的階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現在這個價值被完全抹殺了,其全部價值被歸結為只是為将來謀職做準備。多麼寶貴的童年和青春,竟為了如此渺小的一個目标做了犧牲。這種做法無疑是野蠻的。我不禁要問:這還是教育嗎?教育究竟何為?然而,現行教育體制以應試和急功近利為特征,使得家長和孩子們難有别的選擇。因此,當務之急是改變這個體制。

男人是被邏輯的引線放逐的風筝,他在風中飄搖,向天空奮飛,直到精疲力盡,邏輯的引線斷了,終于墜落在地面,回到女人的懷抱。

距離説對藝術家和哲學家是同樣适用的。理解與欣賞一樣,必須同對象保持相當的距離,然後才能觀其大體。不在某種程度上超脱,就決不能對人生有深刻見解。

如何花錢比如何掙錢更能見出一個人的品位高下。

區别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對那作為原材料的情感,我們從其產品上或者容易認出,或者不容易認出罷了。

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盡然。

他們到了四十歲,于是學着孔夫子的口吻談論起不惑之年來。可是,他們連惑也不曾有過,又如何能不惑呢?

既然禍福如此無常,不可預測,我們就應該與這外在的命運保持一個距離,做到某種程度的不動心,走運時不得意忘形,背運時也不喪魂落魄。也就是説,在宏觀上持一種被動、超脱、順其自然的态度。

他常常用一些小零食去讨好女人,而女人也不過是他生活中的一些小零食罷了。女人比男人更信夢。在女人的生活中,夢占據着不亞于現實的地位。

一創始人的口吻宣説陳詞濫調,以發明家的身份公布道聽途説。

唉,人的心,進化的最高產物,世上最復雜的東西,在這小小的綠芽面前,才恢復了片刻的純淨。

一個人的精神财富是以他的心靈為倉庫的。不管你曾經有過多麼豐富的經歷、感受和思想,如果你的心靈已經枯寂,這一切對于現在的你就不再有意義。哪怕你著作等身,它們也至多能成為心靈依然活潑的别人的精神财富,對于你卻已是身外之物了。這是另一些創造者晚年的悲哀。

在淡泊中堅持,在天下沸沸揚揚時沉默,在名利場外自甘于寂寞和清貧,這也是一種追求。追求未必總是顯示進取的娑态。

有時候,天才與普通人的區别僅在于是否養成了嚴格的工作習慣。

優秀比成功重要。人生兩大追求:優秀、幸福。要保護好奇心。寫作屬于每一個關心心靈生活的人。金錢是最不可靠的财富,它無名無姓,和你沒有任何内在的聯系。而經歷才是人最寶貴的财富,如果你珍惜它。

人及其產品把我和自然隔離開來了,這是一種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歷史隔離開來了,這是又一種寂寞。前者是生命本身的寂寞,後者是野心的寂寞。那種兩相權衡終于承受不了前一種寂寞的人,最後會選擇歸隐。現代人對兩種寂寞都體味甚淺又都急于逃避,旅遊業因之興旺。

活得真誠、獨特、潇灑,這樣活當然很美。不過,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談得上這些。如果你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總是活給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那麼,你愈是表演得真誠、獨特、潇灑,你實際上卻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謹。

愛的價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結果。結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遠不會最不幸和最幸福。在愛的過程中間,才會有“最”的體驗和想象。

對孩子的愛是一種自私的無私,一種不為公的舍己。這種骨肉之情若陷于盲目,真可以使你為孩子犧牲一切,包括你自己,包括天下。

養成高品位的讀書愛好,讀一批好書,找到屬于自己的書中知己。

就像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麼地方藏着的一口水井,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愛的源泉,最荒涼的沙漠也化作了美麗的風景。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經習慣了和你所愛的人的相處,仿佛日子會這樣無限的延續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頭一驚想,起時光在飛快流逝。正無可挽回的把你、你所愛的人以及你們共同擁有的一切帶走。于是,你心中升起一種柔情,想要保護你的愛人免遭時光的劫掠。你還深刻感到,平凡生活中這些最簡單的幸福也是多麼寶貴,有着稍縱即逝的驚人的美?

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幸福在于生命的單純和精神的豐富。

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于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據什麼位置,和誰一起過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肖伯納: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周國平: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造;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人分兩種,一種人有往事,另一種人沒有往事。有往事的人愛生命,對時光流逝無比痛惜,因而懷着一種特别的愛意,把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珍藏在心靈的谷倉裏。沒有往事的人對時光流逝毫不在乎,這種麻木使他輕慢萬物,凡經歷的一切都如過眼煙雲,随風飄散,什麼也留不下。

面對永恒的死,一切有限的壽命均等值。随想:哲學總是在以各種神秘的姿态誘惑着我們人類思想的前行,而哲學背後的指示者就是世界。然而一旦誘惑成功,它卻又立即嘲笑人類智慧的愚昧與無能為力,它讓我們矛盾,在矛盾中悲觀,卻也滋生出超脱;悲觀的便成了可憐的無謂的犧牲者,超脱的便成了它手中不安分的精靈。

其三,然而,最準确的説法也許是,天才是通過被誤解而得到承認的。世人承認其顯而易見的智力,同時又以平庸的心智猜度天才的思想。

人類精神的逆反形式:大智若愚、大善若惡、大悲若喜、大信若疑、大嚴肅若輕浮。

給人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在我看來,即使是出自内心需要的匆忙也并不可取。無論多麼熱愛自己的事業,也無論多麼愛一個人,你都應該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一種内在的從容和悠閒!

我不相信生活環境的變化能徹底改變一個人,改變的只是外部形态,核心部分是難變的。

在一個精神遭到空前貶值的時代,倘若一個人仍然堅持做“精神貴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質的清貧,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為了虛榮,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貴和誠實。

今日教師隊伍的素質不容樂觀。羅素説,教師愛學生應該勝于愛國家和教會。針對今日的情況,我要補充一句:更應該勝于愛金錢和名利。我的擔心是,今日的學生在将來回憶自己的人生歲月時,腦中不再會出現值得感念的老師形象。

矯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就在于它是平庸卻偏要冒充獨特,因而是不老實的平庸。

在神話時代,神替人解釋一切,安排一切。神話衰落,哲學興起,人要自己來解釋和安排一切了,他幾乎在躊躇滿志的同時發現了自己力不從心。面對動物或動物般生活着的芸芸眾生,覺醒的智慧感覺到一種神性的快樂。面對宇宙,它卻意識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卻并不能成為一個神,或者用愛默生的話説,只是一個破敗中的神。

其二,連鎖承認:在眾多天才中,某一天才因為種種偶然性的湊合而被承認,于是人們也承認他所欣賞的一系列天才,這些天才中每人所欣賞的天才,就像滾雪球一樣。

将自己割成兩半,執着的非我追求一切塵俗美好,本我享受之。

靈魂無非是一顆成熟了的童心,因為成熟而不會在失去。

我不相信人一生只能愛一次,也不相信人一生必須愛很多次,次數不説明問題。愛情的容量就是一個人心靈的容量:你是深谷,一次愛情就象一道江河,許多次愛情就象許多次浪花;你是淺灘,一次愛情就只是一條細流,許多次愛情也只是許多泡沫。

男人是孤獨的,在孤獨中創造文化。女人是合群的,在合群中傳播文化。

幾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稱作幸福。

生命平靜地流逝,沒有聲響,沒有浪花,甚至連波紋也看不見,無聲無息。我多麼厭惡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覺。突然,遇到了阻礙,礁岩崛起,狂風大作,抛起萬丈浪。我活着嗎?是的,這時候我才覺得我活着。

智慧和聰明是兩回事。聰明指的是一個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質,例如好的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反應靈敏,等等。具備這些素質,再加上主觀努力和客觀機遇,你就可以在社會上獲得成功,成為一個能幹的政治家、博學的學者、精明的商人之類。但是,無論你怎麼聰明,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你的成就終究談不上偉大。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自古到今,聰明人非常多,偉人卻很少。

也許,只有當我們扮演某個角色露出破綻時,我們才得以一窺自己的真實面目。

天性健康者容易彼此理解;天生病态者之間往往互相隔膜。

太熱鬧的生活始終有個危險,就是被熱鬧所占有,漸漸誤以為熱鬧就是生活,熱鬧之外别無生活,最後真的只剩下熱鬧,沒生活。

人生似乎有兩個大忌。一是突遭變故,不得不從零開始,重建生活或事業。二是壯年身死,撇下未完成的生活或事業,含恨撒手人寰。

盧梭説:“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适用于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你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對方卻沒有,你和他還講不講誠信?我的回答是,仍然要講,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誠信就表現在明确告訴他:你是一個沒有尊嚴的人,我不和你打交道!決不能用欺詐對付欺詐,而應該形成一種氛圍,使那些不講誠信的人遭到蔑視和孤立,也許這正是走向誠信的第一步。

一個人要獲得幸福,就必須既不太聰明,也不太傻。這種介于聰明和傻之間的狀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智慧和聰明是兩回事。聰明指的是一個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質,例如好的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反應靈敏,等等。具備這些素質,再加上主觀努力和客觀機遇,你就可以在社會上獲得成功,成為一個能幹的政治家、博學的學者、精明的商人之類。但是,無論你怎麼聰明,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你的成就終究談不上偉大。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自古到今,聰明人非常多,偉人卻很少。

盡管人的智慧有其局限,愛智慧卻并不因此就屬于徒勞。智慧的果實似乎是否定性的:理論上“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實踐上“我需要我一無所需”。然而,達到了這個境界,在謙虛和淡泊的哲人胸中,智慧的痛苦和快樂業已消融為了一種和諧的寧靜了。

一個人應該認清自己的天性,過最适合于他的天性的生活,而對他而言這就是最好的生活。

許多東西,今當我們沒有它們也能對付時,我們才發現它們原來是多麼不必要的東西。我們過去一直使用着它們,這并不是因為我們需要它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它們。

有時候,我會對人這種小動物忽然生出一種古怪的憐愛之情。他們像别的動物一樣出生和死亡,可是有着一些别的動物無法想象的行為和嗜好。其中,最特别的是兩樣東西:貨币和文字。這兩樣東西在養育他們的自然中一丁點兒根據也找不到,卻使多少人迷戀了一輩子,一些人熱衷于擺弄和積聚貨币,另一些人熱衷于擺弄和積聚文字。由自然的眼光看,那副熱衷的勁頭是同樣地可笑的。

一種人不自覺地要顯得真誠,以他的真誠去打動人并且打動自己。他自己果然被自己感動了。一種人故意地要顯得狡猾,以他的狡猾去魅惑人并且魅惑自己。他自己果然懷疑起自己來了。

一個人,一個民族,精神上發生危機,恰好表明這個人、這個民族有執拗的精神追求,有自我反省的勇氣。可怕的不是危機,而是麻木。

在今日中國,誰引領着大眾閲讀趣味的走向?當然是媒體,而在媒體背後的則是出版商。在這個大眾媒體時代,無人能改變這一點,因此我們只能問責媒體,要求它負起正确引導的責任。

我曾經也有過被虛榮迷惑的年齡,因為那時候我還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尤其還沒有看清我自己的本質。我感到現在我站在一個最合宜的位置上,它完全屬于我,所有追逐者的腳步不會從這裏經過。我不知道我是哪一天來到這個地方的,但一定很久了,因為我對它已經如此熟悉。

常常聽人説:愛情會把人掏空。這在遭遇挫折的時候好像尤其如此,傾心相愛的那個人離你而去了,你會頓時感到萬念俱灰。可是,我知道,只要你曾用真心去愛,愛的收獲就必定會以某種方式保藏在你的心中,當歲月漸漸撫平了創傷,你就會發現最主要的珍寶并未丢失。

早晨我説:一天很長,人能遍遊整個宇宙。夜晚我説:一天很短,人不能窮盡一個原子。

一個夜晚就這麼過去了。可是我仍然不想睡覺。這是這樣的一種時候,什麼也不想做,包括睡覺。

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們最不了解的。

沉默是弱者最後的尊嚴,是復仇者最高的輕蔑。

浩渺宇宙間,任何一個生靈的降生都是偶然的,離去卻是必然的;一個生靈與另一個生靈的相遇總是千載一瞬,分别确實萬劫不復。説到底,誰和誰不同是這空空世界裏的天涯淪落人?

失敗者的自尊在于不接受施舍,成功者的自尊在于不以施主自居。

在另一個黑夜裏,同一朵燭光會不會重新點燃?

另一方面,對于一顆有接受力的心靈來説,沒有一樣東西會真正失去。

在一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去看熱鬧背後的無限廣袤的世界。

靈感是思想者的貴賓,當靈感來臨的時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禮。寫作便是迎接靈感的儀式。當你對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記錄的時候,較好的思想就會紛紛投奔你的筆記本了。就像孟嘗君收留了雞鳴狗盜之徒,齊國的人才就雲集到了他的門下。

愛就是做被愛者的保護人的衝動,盡管在旁人看來這種保護毫無必要。

命運的打擊因心靈的收獲而得到了補償。

如此看來,意義的源泉是追求和懷念,而不是擁有。擁有的價值,似乎僅在于它使追求有了一個目标,使懷念有了一個對象。擁有好像只是一塊屏幕,種種色彩缤紛的影像都是追求和懷念投射在上面的。

憑人力可以成就和睦的婚姻,得到幸福的愛情卻要靠天意。

生命的第一聲啼哭是不夾一絲悲傷的,因為生命有之而來的那個世界裏不存在悲傷,悲傷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產物。

一切精神的創造,一切靈魂的珍寶,到頭來都是毀于沒有靈魂的東西之手:老鼠、蛀蟲、水、火、地震、戰争、空氣、時間……

關于好女人,我提過兩個标準——靈性和彈性,現在仍覺得對。這主要是講性格,如果這兩個特征表現在身體上,也就是性感了。我崇拜的是女性,而不是每一個女人。

我心中想:這麼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世代交替,生命繁衍,人類生活的基本内核原本就是平凡的。戰争,政治,文化,财富,歷險,浪漫,一切的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按照對人類平凡生活的功過确定其價值。即使在偉人的生平中,最能打動我們的也不是豐功偉績,而是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顯露了真實人性的時刻,這樣的時刻恰恰是人人都擁有的。遺憾的是,在今天的世界上,人們惶惶然追求貌似不平凡的東西,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何其少。

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護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頓

好的愛情有韌性,拉得開,但又扯不斷。相愛者互不束縛對方,是他們對愛情有信心的表現。誰也不限制誰,到頭來仍然是誰也離不開誰,這才是真愛。

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們最不了解的。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于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挂。

人一看重機會,就難免被機會支配。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驅使我去探尋這裏的熱鬧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則便會感覺不踏實。

關于好女人,我提過兩個标準——靈性和彈性,現在仍覺得對。這主要是講性格,如果這兩個特征表現在身體上,也就是性感了。我崇拜的是女性,而不是每一個女人。

真正的精神強者必是寬容的,因為他足夠富裕。嫉妒是弱者的品質。

天才往往不是那些最聰明的人。如同大自然本身一樣,天才必有他的笨拙之處。

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在這個沒有上帝的世界上,誰敢説自己已經貫通一切歧路和絕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尋找了?我将永遠困惑,也永遠尋找。困惑是我的誠實,尋找是我的勇敢。

我唯願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夠安靜聆聽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願意安靜聆聽的純真,此中的快樂遠非浮華功名可比。

我把第一種夢稱做物質的夢,把第二種夢稱做精神的夢。不能説做第一種夢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個人只做物質的夢,從不做精神的夢,説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個人類只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則即使夢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裏而已。

每一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定有一個對于他最适宜的位置,只等他有一天來認領。一個位置對于他是否最适宜,應該去問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看它們是否感到快樂。

我們平時斤斤計較于事情的對錯,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一位天神的眼裏,這種認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寄旅和漫遊深化了我們對人生的體悟:我們無家可歸,但我們有永恒的歸宿。

在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時,首要的目标應該是優秀,其次才是成功。

你的身體盡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盡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鍵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夠成為你的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 第4篇

我與成功無緣,因為我永遠對自己沒有把握,——對别人也沒有。

和太強的人在一起,我會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我會只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強弱相當的在一起,我才同時感覺到兩個人的存在,在兩點之間展開了無限的可能性。

我們平時斤斤計較于事情的對錯,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一位天神的眼裏,這種認真必定十分可笑。

人心中應該有一些有分量的東西,使人沉重的往事是不會流失的。

不過,深刻更在于,無論獲得多大成功,也消除不了内心藴藏的悲觀,因而終能以超脱的眼光看待這成功。如果一種悲觀可以輕易被外在的成功打消,我敢斷定那不是悲觀,而只是膚淺的煩惱。

靈魂無非是一顆成熟了的童心,因為成熟而不會在失去。

一種精神素質,而挫折則是這種素質的試金石。

原本非常親近的人後來天各一方,時間使他們可悲地疏遠,一旦相見,語言便迫不及待地丈量着疏遠的距離。人們對此似乎已經習以為常,生活的無情莫過于此了。

在我看來,所謂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真正的愛好,舍此便只是名利場上的生意經。而幸福則主要是一種内心體驗,是心靈對于生命意義的強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靈的感受力為前提的。所以,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必須有一個真實的自我,一顆飽滿的靈魂,它決定了一個人争取成功和體驗幸福的能力。

死亡不是一個思考的對象。當我們自以為在思考死亡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所做的事情不是思考,而是别的,例如期望、相信、假設、想像、類比等等。

不管生命多麼短暫,我們要笑着生,笑着享樂,笑着受苦,最後笑着死,這才不枉活一生。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分不在職業而在心靈。

幸運者對于别人的不幸或者同情,或者隔膜,但是,比兩者更強烈的也許是僥幸:幸虧遭災的不是我!

日常生活是有惰性的。身邊的什物,手上的事務,很容易獲得一種支配我們的力量,奪走我們的自由。我們應該經常跳出來想一想,審視它們是否真正必要。

我們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個聖地,因為我們無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説清心中的聖地究竟是怎樣的。然而,同樣的朝聖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着同一個聖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于此了。

繁忙中清靜的片刻是一種享受,而閒散中緊張創作的片刻則簡直是一種幸福了。

從生命的觀點看,現代人的生活有兩個弊病。一方面,文明為我們創造了越來越優裕的物質條件,遠超出維持生命之所需,那超出的部分固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時也使我們的生活方式變得復雜,離生命在自然界的本來狀态越來越遠。另一方面,優裕的物質條件也使我們容易沉湎于安逸,喪失面對巨大危險的勇氣和堅強,在精神上變得平庸。我們的生命遠離兩個方向上的極限狀态,向下沒有承受匮乏的忍耐力,向上沒有挑戰危險的爆發力,躲在舒适安全的中間地帶,其感覺日趨麻木。

西來者人一再強調,智慧不是知識,不是博學。再博學的人,他所擁有的也只是對于有限和暫時事物的知識,而智慧确是要把握無限和永恒。由于人本身的局限,這個目标永遠不可能真正達到。

人不能缺少兩種交談。一個是和歷史上的大師交談,這就是閲讀。另一個是和自己的靈魂交談,寫日記就是一種好方式。換一個説法,人不能缺少兩個重要的朋友,一個是自己,就是你身上更高的自我;另一個是好書,活在好書裏的那些偉大的靈魂。

幸福比苦難更有益于精神的健康。

可是,仔細想想,變故有大小,誰能完全躲避得了?壽命有長短,幾人可稱壽終正寝?

健談者往往耐不得寂寞,因為他需要聽眾寡言者也需要聽眾,但這聽眾多半是她自己,所以他比較安于獨處。

但是,我的心受到了觸動。當着這麼多大人的面,這個初中生鼓起了多大的勇氣,才敢為情窦初開的同齡人辯護。

人活世上,有時難免要有求于人和違心做事。但是,我相信,一個人只要肯約束自己的貪欲,滿足于過比較簡單的生活,就可以把這些減少到最低限度。遠離這些麻煩的交際和成功,實在算不得什麼損失,反而受益無窮。我們因此獲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陰,可以把它們奉獻給自己真正喜歡的人,真正感興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獻給自己。對于一個滿足于過簡單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寬闊的。

決定一種活動是否創造的關鍵在于有無靈魂的真正參與。一個畫匠畫了一幅毫無靈感的畫,一個學究寫了一本人雲亦雲的書,他們都不是在創造。相反,如果你真正陶醉于一片風景、一首詩、一段樂曲的美,如果你對某個問題形成了你的獨特的見解,那麼你就是在創造。

人的`禀賦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一個位置對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準不是看社會上有多少人争奪它,眼紅它,而應該去問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看它們是否真正感到快樂。

世上有一樣東西,比任何别的東西都更忠誠于你,那就是你的經歷,你在經歷中的感受和思考。它們僅僅屬于你,不能轉讓給任何别人,而只要你珍惜,也會是你最可靠的财富,無人能夠奪走。可是,如果你不珍惜,就會随歲月而流失,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

物質的、社會的、世俗的苦惱太多,人就無暇有存在的、哲學的、宗教的苦惱。日常生活中的瑣屑限制太多,人就不易感覺到人生的大限制。我不知道這值得慶幸,還是值得哀憐。

也許總有少數幸運的天才,正是通過他們,世人在接受他們的同時也接受了他們所賞識的其餘不幸的天才。

外在遭遇受制于外在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應成為人生的主要目标。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對一切外在遭際的态度。内在生活充實的人仿佛有另一個更高的自我,能與身外遭遇保持距離,對變故和挫折持适當态度,心境不受塵世禍福沉浮的擾亂。

有一種靈悟,其來源與祖先和前任皆無關,我只能説,它直接來自神,來自世界至深的根和核心。

若把人生比作一逆旅,我們便會發現,途中耽擱實在是人生的尋常遭際。我們向理想生活進發,因了種種必然的限制和偶然的變故,或早或遲在途中某一個點上停了下來。我們相信這是暫時的,總在等着重新上路,希望有一天能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殊不料就在這個點上永遠停住了。有些人漸漸變得實際,心安理得地在這個點上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些人仍然等啊等,歲月無情,到頭來悲嘆自己被耽誤了一輩子。

現在圖書的出版量極大,有好書,但也生產出了大量垃圾,包括暢銷的垃圾。對于有判斷力的讀者來説,這不成為問題,他們自己能鑑别優劣。受害者是那些文化素質較低的人群,把他們的閲讀引導到和維持在了一個低水平上,而正是他們本來最需要通過閲讀來提高其素質。

我相信,在現代的市場競争中,綜合素質是更加重要的,其中也包括精神素質。市場上的大手筆往往出自精神視野寬闊的人,玩弄小伎倆的人雖能得逞于一時,但決沒有大出息。

我對成功的理解: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讓自己滿意,不要去管别人怎麼説。

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她是一個對我們從一而終的女子。我們不妨盡自己的力量引導她,充實她,但是,不管她終于成個什麼樣子,我們好歹得愛她。

其一,級差承認:二等才智承認一等才智,三等承認二等,以此類推,至于普通人,使天才終于在民眾中樹立起了聲譽。當然,僅僅是聲譽,其代價便是誤解的遞增。

獨一的大事是把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做好,适應自己的本性。二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如人意,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颠撲不破的家園。

天才在同時代人中必是孤獨的,往往受到冷落和誤解,而在後來的時代中,大多數人事實上也是不理解他們的。那麼,他們身後的名聲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小説的情節是虛構的,但細節必定是真實的。

我曾經也有過被虛榮迷惑的年齡,因為那時候我還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尤其還沒有看清我自己的本質。我感到現在我站在一個最合宜的位置上,它完全屬于我,所有追逐者的腳步不會從這裏經過。我不知道我是哪一天來到這個地方的,但一定很久了,因為我對它已經如此熟悉。

在精神創造的領域内,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充其量只有交流。在這個領域内,一切嚴肅偉大的事情都是由不同的個人在自甘寂寞中獨立完成的。他們有時不妨聚在一起輕松地聊一聊,聽一聽别人在做什麼事,以便正确地估價自己所做的事。這是工作之餘的休息,至于工作,卻是要各人關起門來單獨進行的。

有無愛的欲望,能否感受生的樂趣,歸根到底是一個内在的生命力的問題。

沉默是絕望者最後的尊嚴。沉默是復仇者最高的輕蔑。

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據什麼位置,和誰一起過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環境越是不自由,内在的自由就越是可貴,越能使個人脱穎而出。

浩渺宇宙間,任何一個生靈的降生都是偶然的,離去卻是必然的;一個生靈與另一個生靈的相遇總是千載一瞬,分别确實萬劫不復。説到底,誰和誰不同是這空空世界裏的天涯淪落人?

鼾聲,響屁,飽嗝,這些聲響之所以使人覺得愚蠢,是因為它們暴露了人的動物性一面。

正如托爾斯泰所説,在交往中,人面對的是部分的人群,而在獨處時,人面對的是整體和萬物之源。

他常常用一些小零食去讨好女人,而女人也不過是他生活中的一些小零食罷了。女人比男人更信夢。在女人的生活中,夢占據着不亞于現實的地位。

靈感是思想者的貴賓,當靈感來臨的時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禮。寫作便是迎接靈感的儀式。當你對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記錄的時候,較好的思想就會紛紛投奔你的筆記本了。就像孟嘗君收留了雞鳴狗盜之徒,齊國的人才就雲集到了他的門下。

與自己談話的确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種罕見的能力。有許多人,你不讓他説凡事俗務,他就不知道説什麼好了。他只關心外界的事情,結果也就只擁有僅僅适合于與别人交談的語言了。這樣的人面對自己當然無話可説。可是,一個與自己無話可説的人,難道會對别人説出什麼有意思的話嗎?哪怕他談論的是天下大事,你仍感到是在聽市井瑣聞,因為在裏面找不到那個把一切連結為整體的核心,那個照亮一切的精神。

精神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土地和天空,土地貢獻了來源和質料,天空則指示了目标和形式。比較起來,土地應該是第一位的。人來自泥土而歸于泥土,其實也是土地上的作物。土地是家,天空只是遼遠的風景。我甚至相信,古往今來哲人們對天空的沉思,那所謂形而上的關切,也只有在向土地的回歸之中,在一種萬物一體的親密感之中,方能獲得不言的解決。

人生有千百種滋味,品嘗到最後,都只留下了一種滋味,就是無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會凋謝,一切凋謝都不可挽回,對此我們只好接受。我們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随同人生一起接受下來,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心中就會產生一種坦然。無奈本身包含不甘心的成分,可是,當我們甘心于不甘心,坦然于無奈,對無能為力的事情學會了無所謂,無奈就成了一種境界。

謊言重復十遍未必成為真理,真理重復十遍就肯定成為廢話。

我唯願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夠安靜聆聽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願意安靜聆聽的純真,此中的快樂遠非浮華功名可比。

人天生就是一種浪漫的動物。對于人來説,一切享受若沒有想象力的參與,就不會是真正的享受。人的想象力總是要在單純的物之上添加一些别的價值,那添加的部分實際上就是精神價值。如果沒有追求的激情在事前鋪張,懷念的惆怅在事後演繹,直接的擁有必定是十分枯燥的。事實上,懷念和追求構成了我們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

逝去的感情事件,無論痛苦還是歡樂,無論它們一度如何使我們激動不寧,隔開久遠的時間再看,都是美麗的。我們還會發現,痛苦和歡樂的差别并不像當初想象的那麼大。歡樂的回憶夾着憂傷,痛苦的追念摻着甜蜜,兩者又都同樣令人惆怅。

關于好女人,我提過兩個标準——靈性和彈性,現在仍覺得對。這主要是講性格,如果這兩個特征表現在身體上,也就是性感了。我崇拜的是女性,而不是每一個女人。

這在人人都是一樣的。區别在于,有的精神之花得到了充足的精神營養,長開不敗,終于結出了果實,有的卻只是昙花一現,因為營養不良而早早枯萎了。一旦不同時也是精神之花,欲望也就不再是花朵,只成了一堆爛泥。

無論你多麼熱愛自己的事業,也無論你的事業是什麼,你都要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一種内在的從容和悠閒。唯有在這個心靈空間中,你才能把你的事業作為你的生命果實來品嘗。如果沒有這個空間,你永遠忙碌,你的心靈永遠被與事業相關的各種事務所充塞,那麼,不管你在事業上取得了怎樣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損耗了你的生命而沒有品嘗到它的果實。

對于自己的經歷應該采取這樣的态度:一是盡可能地誠實,正視自己的任何經歷,尤其是不愉快的經歷,把經歷當作人生的寶貴财富;二是盡可能地超脱,從自己的經歷中跳出來,站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看它們,把經歷當作認識人性的标本。

關于經典周國平的語錄精選4篇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