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马尔
一个信息发布的网站

触乐怪话:时隔10年再访亲爹公司感怀

今天小编(寸飛蘭)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触乐怪话:时隔10年再访亲爹公司感怀,欢迎阅读~

触乐怪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图 / 小罗

标题里的 " 亲爹公司 " 指暴雪,来自我的一位老朋友半开玩笑的说法。我称呼暴雪为 " 亲爹公司 " 也没有嘲讽的意思,像是老朋友之间开玩笑。

距离我上次去暴雪总部可能得有接近 10 年,或者更久了。那会儿,暴雪园区里的 " 暗黑 4" 莉莉丝雕像还没竖起来,我在里面参观的感觉也和这次截然不同。

第一次去的时候,我完全是抱着参观圣地的心态前往膜拜的。暴雪对我来说就是世界中心的灯塔、奥林匹斯山上的神国、彩虹桥另一头的阿斯加德——你可以把所有能想到的关于流着蜜与奶的应许之地的词汇都扔到那几栋建筑的头上。那时我在游戏行业已经干了一段时间,已经涨了不少见识,也出过几次国,参加过几次展会,不算新人了。但就算这样,能去暴雪参观仍然让我激动万分,那种感觉可能类似……去看迈克尔 · 杰克逊的演唱会吧。

暴雪的安保很严密,工作场所肯定不让看,但光是踏进那个中庭和那些建筑就让我被笼罩在一种面圣的感觉中。我这个人比较矜持,没有大吵大闹地感慨,可着实开心了很久。要说看到什么,也没什么特别具体的印象了。

有些东西看起来仍然亲切

这次再去,我的感觉确实有点儿不一样了。我很难形容这种感觉,我好像对它的敬畏消失了一些,它在我眼中的光环也淡了一点儿。我还是很怀念那种感觉的,但与其说是怀念 " 敬畏和向往暴雪 ",不如说是我怀念 " 敬畏和向往一家游戏公司 " 的感觉。当年我相信有一家游戏公司可以引领我,给我无法想象的东西,而暴雪在当时也从未让我失望。

现在我已经不会有这种情绪了。这里面有暴雪的问题,也有我的问题。我仍然会在某个时刻陷入某种情绪,在暴雪园区的很多雕像前,我都会陷入这种情绪,那种情绪其实更多地像是对一种黄金时代逝去的惆怅。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一个时代已经远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东西可能并没有那么好——就像 29 寸的索尼特丽珑 CRT 电视效果并不会好过 42 寸甚至 85 寸的 LCD 电视,一辆宝马 535GT 也不会好过现在的随便什么新势力电动车。但你仍然怀念那种时刻,它代表了你心中某些 " 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世界 " 的样子,也让你想起自己相信世界上还有魔法的时光。现在你生活得远比当时更好、更舒服,许多东西更唾手可得,那种 " 世界上真的有个乌托邦,智慧的神使们穿着亚麻袍子在苹果树下辩论怎样才能做出最好的游戏——他们从不谈钱 " 的感觉却消失了。我真不知道这两种感觉哪个更糟糕。

10 年前,走在暴雪公司的园区里,我看到每一个人,都恨不得付出 20 年寿命和他们交换人生。现在我也没有这种念头了。现在走在暴雪的办公楼中,我总会不自觉地想到 " 这些东西国内很多公司也有,说不定还更好 " ——比如健身房,暴雪有,很多国内游戏公司也都有。我在腾讯滨海大厦就见过一个 "Max 版 ",又高又大,好像还有一整面墙的攀岩墙(或者是我记错了)。我在莉莉丝的办公楼里看到过放映厅、咖啡座和有好几只猫的房间;在心动的办公楼里看到过几百把赫曼米勒的 Aeron,以及各种一看就奔着把人伺候得很好的设备。我还在网易的园区里见到过巨大的食堂、各式各样的茶水间……从建筑、硬體和设施而言,许多公司都已经走在了暴雪前面——暴雪茶水间喝的还是滴滤咖啡,而国内不少游戏公司的茶水间放的是自动咖啡机,能做出 " 还凑合 " 的浓缩咖啡。

喝的不是味道,是氛围

走在暴雪所在的尔湾市街头时,我其实也有这种感觉。我每天早上会到酒店旁边溜达溜达。酒店附近有个飞机场(约翰 · 韦恩机场),我喜欢在那里看看飞机。尔湾市的很多建筑都透露出一种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风格和风貌。这些建筑现在也不新潮了,但其实还是有那个时代的独特味道。我经常看着某栋三四层、水泥外立面、看起来好像是现代风格和粗野风格混合的建筑想,如果是 1980 年,甚至 1990 年,我来到美国,在这栋楼面前,该多惊叹于它的美丽和那种骄傲的气氛?但现在是 2025 年了。

但暴雪仍然有一种我在所有国内游戏公司都没见到过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很难形容,类似于 " 祖上富了三代遗留下来的东西 "。比如说园区里到处矗立的雕像——我觉得暴雪是把雕像当成巨型手办来看待的,他们在各处摆着自己游戏的雕像。除了标志性的狼骑兵、莉莉丝、猎空、雷诺、伊利丹和伊瑟尔之外,我还在某个办公楼入口看到了 1997 年 Diablo 的雕像——它现在看起来十分朴实,尺寸也不大,好像通胀前的美元,或者没有光盘介质前的游戏,灰扑扑的也不怎么光鲜……但看着它,我就会想起那个飘雪的下午,还是高中生的我在一个破旧的摊位上意外拿到《暗黑破坏神》的瞬间。

还比如说暴雪图书馆,一个被装饰成 " 暗黑地牢 " 风格的小屋子,里面的书架上摆满了你能想象得到的所有桌游、奇幻设定集和奇幻电影、动画蓝光碟。屋子正中有一张桌子,是让人玩桌游用的。看到这个图书馆,你就能瞬间明白为什么《炉石传说》会诞生在这里,会诞生在几个员工茶余饭后的闲聊中,并以手绘卡牌为原型经过了可玩性测试——说不定就是在这张桌子上!我会幻想那些人就是在这儿讨论《炉石传说》的卡牌,并且做出了那样伟大的游戏。

我们也见证过许多伟大的作品

现在,我们有许多游戏公司,比暴雪赚多得多得多得多的钱,技术层面上可能也会比暴雪能做到的多得多得多。但是我们仍然缺乏那种自黄金时代遗留下来的气质。其实这种气质所代表的 " 时间长度 " 远比 " 气质是什么 " 更重要,又或者这种 " 气质 " 其实就是指历史悠久、年头长。在 30 年前,一群不被社会理解的怪宅们在游戏设计中挥洒自己的热情和创意,就像巨耗电的白炽灯泡、跨洋班機上的睡衣和 24 小时不关(而且冷气充足)的空调那样,在那个资源富足的年代,一些创业者得以把自己的怪癖和嗜好保存下来。随着时代发展,节奏加快,降本增效……这些东西在新一代的游戏公司中可能没那么常见了,但在这个小小的安静的图书馆中,我还能感受到黄金时代残留的气息。

但我也相信,再过 20 年,国内的游戏公司也会拥有一些独特的 " 气质 ",或许不是暴雪这种(我很喜欢它,但这也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但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气质出现。有些事情也没有那么神秘,有时间的积累就迟早会出现。新的习惯和风格会代替老的习惯和风格,这就是时代在向前的证明和结果。

关于触乐怪话:时隔10年再访亲爹公司感怀就分享完了,您有什么想法可以联系小编(寸飛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