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甄正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這個只做流水線廁紙的動畫公司,在質疑聲中做出了今年一月最強黑馬,歡迎閱讀~
夜間瀨玻璃丨文
感覺很久沒有和大家聊動畫了,今天久違聊聊動畫。
2025冬季是個被不少人期待的季度。
這個季度不僅僅有《BangDream!AveMujic》撐起每周的話題度,早前有不錯口碑的幾部作品,如《藥屋少女》《百人女友》《我獨自更新》也都在這一季推出續集。
即使有這個前提在先,也仍有新作品殺出重圍。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數人,應該都不會猜到在這個看點頗多的季度,口碑最好的會是以"花樣滑冰"作題材的運動漫畫——
《金牌得主》。
《金牌得主》是漫畫正式引進後規範的譯名,從月刊開始追連載的朋友應該熟悉它的另一個名字《舞冰的祈願》。我非常喜歡《金牌得主》這本漫畫,前年5月,我還在B報的推薦欄目中,向大家安利過它。
個人喜惡是一方面,大眾評價是另一方面。
老實說,《金牌得主》動畫開播的表現并不好,在社交平台能輕松找到對動畫改編不滿,認為畫面太過貧窮糟蹋原作的吐槽。
這些吐槽并不是空穴來風。負責動畫改編制作的ENGI,履歷上大部分都是廁紙輕小說改動畫,發揮也都不盡如人意,長期處于及格線以下的水平。
原作粉絲的執着沒能兌現,評價走低都是可以預見的。
但出人意料的是,随着劇情推進,僅僅一個多月《金牌得主》就實現了口碑上的反轉,成為了這個季度,目前國内口碑最好,B站、Bangumi評價最高的作品。社區裡的批評,經過高光的出色發揮後變成了肯定,最初的質疑也因為質量回升而心服口服。
口碑反轉也讓《金牌得主》擁有了意想不到的人氣。
B站有一個可供圖一樂的動畫區野榜,統計了時間範圍内一定的站内讨論,可以發現《金牌得主》在這個榜單上的名次蹿得飛快。
到了社交平台,能注意到《金牌得主》相關的讨論濃度愈高,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動畫的口碑回升入坑,因為迫不及待看到後續發展而入坑漫畫……所以動畫到底做了什麼,成功逆轉了初期不佳的口碑,漫畫又有哪些魅力讓路人沉迷,無法自拔?
我一直想找機會和大家聊聊《金牌得主》,也許現在正是時候。
米津玄師曾公開安利過這本漫畫,甚至為動畫做了OP
《金牌得主》是漫畫家鶴舞加太的出道作,2020年5月開始在《月刊 Aftermoon》上連載,是一部相當純粹的運動漫畫。
故事沒有太多的奇妙設定,講的是熱愛花滑的11歲美少女"結束祈"邂逅正在找工作的教練員"明浦路司",兩人組成搭檔從零開始學習花樣滑冰,許下奪得奧運會冠軍的願望,一步步努力變強,走上更高的舞台……是一部相當傳統的熱血運動漫畫。
《金牌得主》在23年5月18日宣布将被改編成TV動畫,由ENGI負責改編制作,花田十輝擔任劇本及系列構成。
正如文章開篇所說,ENGI本身的履歷并不出彩,去年花田十輝又因為《吹響吧!上低音号》第三季 & 《GIRLS BAND CRY》的微妙發揮而毀譽參半。很多人擔心動畫既演不出原作展現的花滑魅力,也沒法還漫畫細膩的情感文戲。
《金牌得主》開局風評不佳,恰是因為動畫初期的表現确實擔得上"貧窮"二字。
提到花樣滑冰為主題的動畫,《冰上的尤裡》是繞不過去的一部作品,MAPPA靠實力,堆砌出其他公司難以模仿復制的精細作畫,讓其與強調視覺的花樣滑冰相匹配。
與之相比《金牌得主》要相對慢熱和寒酸。作品沒有選擇在第一時間就完整展示花滑的視覺衝擊力,而是從科普和介紹開始講起,花滑的片段并不多,有限的幾個畫面都是靜止幀,自然會讓原作粉絲感到些許灰心。
再者就是細節上的改編,花田十輝删減、調整了一些原作細節,可以說是為了更适合動畫媒體展示而做的取舍,但也不可否認,這些操作傷害了一部分期待細節還原的粉絲。
畫面的貧窮+細節的删改,讓《金牌得主》沒能在開播之初就打響名聲,但随着更多劇集的釋出,會發現上面說的這兩點只是表象。《金牌得主》的畫面不應用"貧窮"概括,在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它做出了對應的資源傾斜;細節調整也不能用"删減"一蹴而就,後續花田十輝也用完整的單集,補全了缺失的角色塑造。
《金牌得主》将展示花樣滑冰的片段放在了賽場上,動畫4、5集,女主祈,與女二光先後登上賽場,ENGI用3D制作了三段完整的花滑畫面。
2025年日本動畫語境裡的3D,不再是什麼一提就難繃,用來節省工作量方便摸魚的敷衍技術。雖然表現力仍弱于手繪2D一線,但只要有足夠的投入,路子選對,也會有不錯效果,《MyGo!!!!!》《GBC》都是很好的例子。
ENGI在制作《金牌得主》賽場滑冰的片段時,邀請了花滑亞軍鈴木明子做動捕演員。
動畫第五集,有一段時長近3分鍾,獨屬于女二光的花滑表演,動作連貫,自然,是對正經花滑的一比一復刻。但它也不全是花滑,ENGI通過3D凹出了很多常規比賽難以觀察的角度,特寫,這是只有動畫、遊戲才能實現的内容,算是進一步放大了動畫的優勢。
好鋼用在刀刃上,ENGI作為一家不被看好、資源有限的動畫公司,沒有敷衍了事,放任自流,在改編制作時将展示花滑魅力的片段放到了後續的高潮,這是《金牌得主》能實現口碑反轉,最重要的原因。
在大家都以為ENGI還是那麼不争氣的時候,他交上了一份還不錯的答卷。
花田十輝的細節删減也在動畫第六集迎來了回旋镖。
《金牌得主》并不是一部大女主劇、百合劇,注意漫畫封面的單行本,會發現花滑選手與教練之間有非常強的關聯性,這是《金牌得主》漫畫的一條暗線。
動畫早期被诟病,是因為劇本花田十輝為了連貫性,删減了教練員司的背景細節,角色形象也因此出現了缺損。
追番是個體力活,那會大家都以為這就是純粹的删減,後來才發現,花田十輝是将教練員司的諸多細節後置,用第六集一集,連貫地講完了他的個人故事。雖然削去了發覺草蛇灰線帶來的驚喜,但完整,流暢地體會角色補全,也是不可多得的體驗。
兩個回旋镖之後,《金牌得主》在B站的評分來到了9.9分,一個幾乎無差評的評分。可能有人覺得這個評分太水,但看看Bangumi的7.8分,季度第一說明《金牌得主》确實從一部不被原作粉買賬的作品,成為了值得一看的"金牌"。
動畫有逆風翻盤的本錢,也是因為它站在漫畫築就的堅實冰面上。
在文章最開始時,我說《金牌得主》非常純粹,這裡的"純粹"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是它作為一本以"花滑"為題材的漫畫,它對"花滑"的态度非常純粹,無論是你是以何種角度,路人觀眾,亦或是花滑愛好者,都能很好地享受這本漫畫。
鶴舞加太并非專業運動員出身,而是上班族轉型成為漫畫家。為了創作這本漫畫,她跑遍自家附近的冰場,孜孜不倦學習花滑相關的内容,甚至在冰場摔傷,骨折。
正是因為有實地考察,親身學習的經歷,《金牌得主》對于花滑的細節處理事無巨細。鶴舞加太用非常多的篇幅,詳細講解花滑相關内容,學習訣竅、動作要領、比賽評分的各類标準,一個初學者完全可以通過這本漫畫,來簡單入門。
相比很多專注玩場外的運動漫畫,《金牌得主》沒有各種設定帶來的附加值,能看到的是對花滑,這一運動本身的熱誠。
如果你不在意這些,單純想以一個觀眾的角度去享受,鶴舞加太對于花滑描繪又美得不可方物。她會用各種各樣的分鏡特寫展示花滑璀璨奪目,會用跨頁構建舞台,靠關鍵幀定格冰場上永不重復的弧線,鶴舞加太像是捕捉流星的好手,不僅展示讓人神魂颠倒的那一瞬間,也用定格讓殘留的餘韻萦繞内外。
從頭開始學習的漫畫家并不只認識美好,鶴舞加太從未吝啬在漫畫中展示花滑刻薄、冰冷的另一面。通過漫畫,你可以真切感受到花滑绮麗背後,藏着的血與痛。太多讓人揪心的瞬間,會在猝不及防時出現,練習時不停地摔倒,因為高強度訓練帶來的各種傷病……跌倒才是花滑的主旋,這些刻骨銘心與轉瞬即逝的美好一體兩面,是花滑作為競技體育的真面目。
鶴舞加太沒有在漫畫中避諱這些,看清一個世界意味不能只将目光注視在歌舞升平,只有見過了選手訓練時的努力,見過一次次冰場上的跌倒,見過因為傷痛而帶來的不甘、遺憾才能真正感受到他們跳躍、轉身、成功落冰有多麼動人。
就像她借漫畫中角色說的那樣:"花樣滑冰是一項見證奇迹的運動。"這是鶴舞加太的表達,也是《金牌得主》的純粹。
《金牌得主》的第二層純粹,凝聚在角色之上。
不同于其他,以團隊項目為題的漫畫,能通過角色之間的磨合、成長、互動來持續推動劇情發展,《金牌得主》展示的是一個人戰場,登上冰場的所有角色,即使性格各異,執着都在花滑運動本身。
這不是一種技法,更像是一種态度,是一種對運動本身的忠誠。類似的感覺我在看古館春一的《排球少年》時深有體會,感情,羁絆,交流,愛與夢想都會凝聚在一處,賽場上只剩下競技本身的熱忱。
當這種純粹,并非單一角色特點,而是成為作品底色時,觀眾就能很自然的代入,沉浸到運動本身,能更真切地體會到角色掌握更多時的那種興奮,也更容易感受到"做不到"時的那種無力。
這種獨特的視角,不需要用故事去支撐。
足夠豐富的細節,同時展示美好與殘忍的兩面性,鶴舞加太對花滑的誠懇表達,讓花滑以純粹的面貌展現,是作品能被路人,花滑愛好者同時接受的關鍵。抛開細節,鶴舞加太将純粹的體育精神投入進了每個将要登上冰場的角色,對待花滑的熱忱又成為了楔子,營造出了難以復制的沉浸感。
"純粹"是我喜歡上《金牌得主》的契機,但它并不是全部,鶴舞加太通過台詞、構圖編織,創造出的細膩感情,也是我想推薦這本漫畫的原因之一。
漫畫連載中期,女主祈會在十南町邂逅"美玖"。
不同于女主祈一路走來的順風順水,持續朝着更高的目标前進。作為配角的 "美玖" 因為相熟的冰場即将停業,決定在這場比賽後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
聽上去殘忍,現實,可沒當旁人提起這一點時,美玖也只是平淡回應,不曾表露出太多的感情,好像早已接受這一切。直到她走上賽場,接連犯下平常不曾出現的失誤,沒能赢下比賽,沒能挺進下一輪,她的花滑生涯最後并不完滿。
比賽結束後,美玖還是一如往常平淡,比賽的過程沒有實感,好像一切都過眼雲煙,但等到她的真的和教練一起,坐在賽後的采訪席時,恍惚的靈魂終于追上了被不斷推擠向前的身體,她才不得不接受自己放棄了曾經的夢想,放棄了熱愛的花滑,才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愛将到此為止。
我很喜歡漫畫中的情感表達,順着這些隐于分鏡都感情,鶴舞加太塑造了太多值得一聊的角色,男二号理凰就是其中之一。
理凰的初登場觀感非常差,他是女二光的青梅竹馬,在初遇女主時就口出惡語,被女二光教育。
之後的理凰也一直是一副熊孩子做派,除了親近的好友,對誰都是一副愛搭不理的态度,每當有人試圖靠近,就會吐出尖酸刻薄的話把人逼走……
塑造的反轉出現在漫畫的合宿章,理凰被暫時委托給男主司照顧,通過不斷地靠攏,司終于觸碰到了理凰的心之壁。
理凰的父親曾拿過花滑銀牌,他自然而然走上和父親相似的道路,之後家裡收養了女二光,理凰與她成為青梅竹馬,教小光從入門滑冰,到一步步超越自己,在其他人可以因為場外條件而為自己表現遜色開脫時,理凰只能看着與光越來越大的差距,接受自己的天分不過如此。
留意畫面上的細節,看看纏繞在理凰腳腕上的繃帶,他并沒有放棄努力,只是面對越來越大的差距,無力感讓他變得些許憤世嫉俗,像刺猬一樣将針對向其他人。
司并沒有放棄他,而是通過一點點詢問,找到了理凰想要成為花滑選手的契機,用一場復刻偶像的演出,讓他找到了真正的目标。也是在這之後,理凰脫除了最開始的熊孩子印象,人氣也開始水漲船高。
細膩的感情,優秀的角色塑造,在有這兩項加成之後,《金牌得主》中教練與選手之間的強關聯,也有别于其他運動漫畫。
在《金牌得主》中,教練與選手之間的關系,更像是一種共生關系。選手很像是教練員貫徹理念的一種象征,對比最明顯的就是女主祈,與女二光的不同。
相同的目标,不同的理念碰撞,加上摯友與宿敵這一層關系,讓祈與光帶上了一層濃濃的宿命感。
因為花滑特殊的設定,很多人是從五歲開始練習花滑,所以教練與選手還有一層更加親近的,長輩與後輩的關系。
通過理凰的篇章你也能發現,鶴舞加太在作品中,也想表達自己在教育方式上的理解。對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理解他們,尊重他們,支持他們。
鶴舞加太能将這麼多内容,包裝在一起,我想也是因為《金牌得主》這本漫畫本身,就是她給予偶像的一封情書。鶴舞加太是上班族轉型漫畫家的草根,她曾經受到《偶像大師 灰姑娘女孩 U149》龍崎薰的鼓舞,成為了聲優春濑夏美的激推。
鶴舞加太18年曾宣言想用春濑夏美喜歡的滑冰為主題進行的創作,最後的成果就是這本《金牌得主》。如今成功改編成動畫,春濑夏美擔任了動畫女主結束祈的聲優,她的追星之旅也得以圓滿。
花樣滑冰是美麗且殘酷的運動。選手需要從小開始日復一日的訓練,忍受不斷地跌倒,和病痛,掙脫牢籠與桎梏,擺脫所有對手,只有不斷努力堅持到最後,在賽場上兌現天賦,才能真正意義上破繭成蝶,綻放霎時的魅力。
鶴舞加太的追星之旅也并非順暢,雖然有一定同人本的繪制經驗,并非正經科班讓她屢屢碰壁。她的偶像春濑夏美,聲優之路也是一路坎坷,一邊上班,一邊兼職聲優,多年付出,最後才獲得成功。
在這麼多的前提下,看《金牌得主》這部作品,它被交給一個不被信任的制作公司,失望,質疑,一個月後卻又實現口碑翻盤。
一切都不謀而合,一切都冥冥注定,舞冰的祈願,《金牌得主》本身,為什麼不能算是一種奇迹呢?
-END-
往期精選
關于這個只做流水線廁紙的動畫公司,在質疑聲中做出了今年一月最強黑馬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甄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