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馬爾
一個信息發佈的網站

華米OV耀布局機器人賽道 只是為了在工廠打螺絲?

今天小編(郜萌運)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華米OV耀布局機器人賽道 只是為了在工廠打螺絲?,歡迎閱讀~

【CNMO 科技】2025 年,人形機器人從科幻電影中的虛構形象,真切地走進了現實生活。在蛇年春晚的舞台上,一群身着花棉襖的機器人歡快地扭起 " 秧歌 ",讓更多人開始關注人形機器人這一領網域。

如今,眾多行業巨頭紛紛投身其中,圍繞人形機器人展開的激烈競賽已然拉開帷幕。英偉達早已敏銳捕捉到這一新興賽道的巨大潛力,欲将人形機器人領網域打造成公司市值增長的下一個萬億級突破點。

與此同時,手機廠商們不再滿足于在智能手機市場的激烈競争,憑借在智能互動與硬體制造方面積累的優勢,紛紛将目光投向機器人新賽道。車企們也不甘落後,紛紛将人形機器人設為 " 下一站 "。此外,在 AWE 2025 上,海爾智家、追覓科技、石頭科技等多個家電企業也帶來了機器人產品。

對此,CNMO 推出 " 人形機器人‘新事重重’ " 專題報道,本文将和大家讨論的是 " 手機廠商入局機器人賽道 "。不僅僅是特斯拉、小鵬這樣的車企,像華為、小米這樣的手機廠商也開始入局機器人領網域。

手機廠商為何 " 跨界 "?

目前,整個行業都預判機器人将成為下一代智能終端的核心入口,手機廠商選擇提前布局以占據優勢。小米早在 2022 年就帶來了機器人 CyberOne(鐵大),其不僅具備三維空間感知、環境音識别能力,還能聯動米家生态,調節室溫、燈光,甚至規劃出行路線,這種 " 人 - 車 - 家 - 機器人 " 的閉環生态,正是小米搶占未來入口的關鍵。

小米機器人鐵大

而手機廠商在硬體設計、AI 算法、供應鏈管理上的積累,可以無縫遷移到機器人領網域。例如 vivo 的 " 端 - 雲 - 芯 " 協同架構,讓機器人具備先天優勢。其自研 V3 芯片、微雲台技術為機器人提供視覺與運動控制基礎,而藍心大模型矩陣則成為機器人的 " 最強大腦 "。另一廠商 OPPO 則将多模态能力引入機器人,讓機器人能 " 聽、看、說、做 ",其自研的 SenseNow 框架,集成了語音、視覺、語音等多種模态,使機器人能夠理解復雜指令,執行多樣化任務。

此外,全球手機市場增速放緩,機器人賽道卻潛力巨大。據 IDC 預測,到 2025 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将超 14 億台,而服務機器人将成為核心增長點。榮耀通過四家子公司布局智能機器人與無人機,利用其在研發實力和技術積累,開發教育、家庭、工業場景應用,這種全場景布局,正是為了應對手機市場飽和,尋找新的增長點。

手機廠商的先天優勢

手機廠商造機器人,有着獨特的優勢。在技術復用上,手機廠商在 AI 算法、影像技術上的積累,可以直接復用于機器人。小米的 Mi-Sense 深度視覺模組,結合 DeepSeek 深度學習模型,實現復雜環境下的自主決策與邏輯推理。vivo 的藍心大模型矩陣,涵蓋 10 億至 1750 億參數,支持自然語言處理、影像生成等全場景任務。這種強大的 AI 能力,讓 vivo 機器人能夠理解和執行多樣化指令。

當前,手機廠商間的競争已經是生态的競争,而做機器人也有利于其構建生态閉環。小米的生态鏈企業,如鳴志電器、兆威機電等,為機器人提供關節電機、行星滾柱絲杠等核心部件。這種供應鏈整合能力,讓小米機器人能夠實現量產,并降低成本。vivo 将機器人納入 " 手機 -MR-IoT" 生态矩陣,通過數據互通與場景聯動,構建用戶生活的 " 數字孿生 "。這種生态協同,讓 vivo 機器人能夠更好地服務用戶,提升用戶體驗。

而在用戶需求洞察上,手機廠商長期接觸消費者,更是有着天然的優勢。OPPO 的機器人,注重用戶體驗和情感互動。其多模态大模型 " 大腦 ",讓機器人能夠理解人類情緒,提供個性化服務。vivo 錨定老齡化社會與家務解放兩大痛點,開發具備夜間巡視、用藥提醒等功能的機器人。這種用戶洞察,讓 vivo 機器人能夠更好地滿足家庭場景需求。

" 造人 " 并沒那麼簡單

當然,手機廠商入局機器人賽道也并不都是優勢,其同樣也面臨挑戰。其中最大的阻礙是在硬體成本上。機器人核心部件如伺服電機、減速器等,仍依賴進口,成本較高。華為通過子公司極目科技研發硬體,試圖降低核心部件成本,但短期内仍面臨供應鏈挑戰。小米通過投資小雨智造等企業,推動 " 一腦多形 " 具身智能技術,提升機器人泛化能力,此類的技術創新,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競争力。

開源鴻蒙人形機器人 " 誇父 "

要想一大產業大規模商用,相應的應用場景也很重要,機器人需與醫療、教育、物流等行業深度結合,才能發揮最大價值。正因如此,OPPO 此前啟動了萬台機器人應用計劃,覆蓋物流、醫療、教育等九大場景,這種場景驅動策略,有助于推動機器人技術賦能 " 千行百業 "。vivo 則聚焦家庭場景,開發具備清潔、烹饪、安防等功能的機器人,這種場景聚焦,有助于 vivo 機器人快速落地,形成差異化競争。

正如同手機上復雜的隐私條款一樣,要想機器人能夠更加懂你,用戶同樣也得讓渡出部分隐私數據工機器人學習。這也會涉及到合規性問題。榮耀在開發機器人時,注重數據隐私和安全标準。其自研作業系統 MagicOS 8.0,帶來平台級 AI 使能的意圖識别人機互動,為智能終端互動定義了新範式。這種技術積累,有助于榮耀機器人确保合規性,提升用戶信任度。

機器人:從工具到夥伴

展望未來,機器人将從 " 工具 " 向 " 夥伴 " 進化。首先是技術融合,随着 AI 大模型技術的持續突破,機器人将具備更強的智能決策能力。小米與阿裡平頭哥合作開發的 RISC-V 生态芯片,算力密度比肩英偉達 Orin,支持多模态 AI 互動。vivo 的混合現實頭顯,賦予機器人空間感知能力。這種技術融合,讓機器人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執行復雜任務。

vivo 頭顯

其次是場景拓展,機器人将從工業場景向家庭、醫療、教育等領網域拓展。華為的機器人在初期主攻汽車總裝、能源巡檢等工業場景,未來向醫療、教育延伸。OPPO 的機器人已覆蓋物流、醫療、教育等九大場景,這種全場景覆蓋,有助于滿足多樣化需求。

最後是生态競争,廠商将通過生态整合與技術創新,構建完整的機器人生态閉環。小米通過 " 投資 + 生态 " 模式,正成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 " 鏈主 ",推動上下遊協同發展。vivo 将機器人納入 " 手機 -MR-IoT" 生态矩陣,構建用戶生活的 " 數字孿生 "。這種生态競争,将有助于手機廠商在機器人賽道脫穎而出。

手機廠商入局機器人賽道,絕非一時興起,其并不是幫助企業在工廠打螺絲那麼簡單,而是一場關乎未來的戰略卡位戰。他們憑借技術復用、生态協同和用戶洞察等優勢,正将 " 終端入口 " 的競争,從手機延伸到更廣闊的機器人領網域。未來,當我們與機器人 " 同事 " 協作、讓家庭機器人輔導孩子作業時,或許會感嘆:這場棋局,早在今天就已落下關鍵一子。

關于華米OV耀布局機器人賽道 只是為了在工廠打螺絲?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郜萌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