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賁芳蕤)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好“蠢”的徐志勝,歡迎閱讀~
看了幾集《俠客行不通》,一言難盡。
作為一個寫了那麼多年影視評論,見過了不少大風小浪的人,哪怕我只看了那麼短短幾分鍾,也會對這種落差瞠目結舌。
最終只能感嘆一句——
好 " 蠢 " 的徐志勝。
這裡說的不僅是角色設定,也不僅是演員演技。
更是當徐志勝折騰出了這樣的作品,那麼勢必,他之後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精力來挽回自己的聲譽,以及,挽回脫口秀仝人的聲譽。
得不償失太多了。
怎麼說?
今天我并不想就這部劇的質量來說,這個故事有多麼蠢,這個導演有多麼業餘。
甚至也不想談為啥要給徐志勝安排什麼愛情線。
而是只談核心的東西——
喜劇。
就搞笑這一層面來說,徐志勝是如何舍本逐末,強行制造笑點,卻又最終反噬自身的。
首先一個問題:徐志勝的喜劇形象是怎麼建立的?
當然是基于他這個 " 人 ",現實的人。
徐志勝的形象很有辨識度,甚至你說他是 " 天生喜劇人 " 也不誇張,臉盤很大,眉眼很細,再加上那一縷劉海,像是從搞笑漫畫裡走下來的人。
這樣的外形适合自嘲。
于是當他說起自己是 " 脫口秀界鹿晗 " 之類著名的梗時,觀眾很難不把兩個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
大多數時候,這就是徐志勝的殺手锏。
但請注意,這樣的反差笑點,大多是基于徐志勝這個真實的人物本身。
如果徐志勝不是那個草根徐志勝,而是明星,或者其他什麼身份的人,這樣的笑點就會很明顯被稀釋掉,達不到讓觀眾共鳴的效果。
可《俠客行不通》恰恰犯了這個錯。
它把徐志勝設定為一個有錢人家的大少爺,為了成為名揚天下的大俠,拜了魔教大佬為師,學成絕世武功,百毒不侵,卻在江湖上磕磕絆絆 ……
這樣的設定,使得徐志勝的個人特質和角色特質割裂得很徹底。
我們再也無法從這個角色身上想到曾經的徐志勝。
于是他再努力搞笑。
我們也沒有辦法會心一笑了。
這是敗筆之一。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問了,擺脫個人刻板形象不是件好事嗎?我們要允許演員突破啊。
這就要聊到第二個問題了——
為什麼劇裡,徐志勝的笑話,其文本本身也統統失靈了?
它完全支撐不了徐志勝的 " 改變 "。
這或許與其呈現形式有關。
我們都知道,脫口秀的表達形式,其實有點類似于早年許冠文的那種 gag 秀。
是三段式的呈現。
先是一個暗示,比如,我去海邊找寫作靈感,等人認識他。
然後是講述,延續前面的情緒,比如結果一個救生員看我,救生員覺得這人這麼痛苦,是不是想跳海啊之類的。
最後則是 punch line 一擊即中——
救生員想,這人文化水平也不行啊,這一封遺書都來了三天了還沒寫完呢。
以上舉的例子是呼蘭的一次演出。
說的,其實也就是脫口秀在講笑話的形式方面,其實也是接近傳統的。
但幾十年前,許冠文靠這些還能拍電影。
幾十年後就不行了。
為什麼?
因為這樣的呈現方式,早就被周星馳的無厘頭給革了命了。
無厘頭的特點是什麼?
沒有建立的過程。
一上來就是 punch line,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中觀眾,讓觀眾沒有反應的時間。
于是到後來,喜劇再也沒有照搬過脫口秀的形式。
所以這回《俠客行不通》,顯然也意識到了這點,它不是讓徐志勝說笑話。
而是在表演笑話。
這裡考驗的,其實就是演員自身的表演技巧了。
比如最重要的一點——
反差。
為此,劇組特地給徐志勝配了一個很帥的搭檔(也是名門之後),一個勁地要拜徐志勝為師,它試圖創造了 " 傻 " 的加倍效果,并通過裝瘋賣傻,戳穿武俠世界的荒誕來。
可是啊。
這種 " 打破 " 常規的思路也是周星馳在幾十年前就拆解過的了。
更進一步說。
這種類似于《武林外傳》的設定,其本身的創意也是老舊了些。
你想想,一個聰明人扮傻子,還試圖教育你,他這個傻子早就看出了世界的真相,你真的能笑得出來嗎?
這致使劇集的笑點很無趣。
你不會有一絲相信。
最終導致觀眾的觀感就是——
文本太差。
演得太假。
我就是回頭去看短劇,也比看這個好。
所以說,脫口秀演員就天生不能駕馭影視劇嗎?
其實也不是。
比如黃子華。
事實上,黃子華的棟笃笑與脫口秀其實大同小異,創作方式沒有太大區别。
可黃子華是怎麼在影視劇裡呈現笑點的?
不是講笑話,而是諷刺現實。
更重要的是,除了偶爾蹦出來的金句,黃子華其實已經脫離了棟笃笑的創作方式,把影視劇當作一個全新的形式來做了。
先把人物立住,才能有所謂的笑話。
而到了後來,尤其是這幾年,你甚至會發現,連黃子華自身都已經不再演喜劇了。
從《飯戲攻心》到《毒舌大狀》再到《破地獄》。
他幾乎轉 " 正 " 了。
理由也很簡單:不好笑的笑話,往往比不講笑話的傷害更大。
而徐志勝呢?
恰恰相反。
我承認因為當下脫口秀演員的收入不穩定,這樣的機會的确應該抓住,賺錢大過天。
但前提是,咱們得挑個好劇啊。
起碼是及格的劇。
否則,不但損害的是自己的形象,連同這部劇裡出場的那些脫口秀演員,比如呼蘭、毛豆、鳥鳥等人的形象,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
甚至連脫口秀本身,也會給人帶來不好的印象。
或許暫時來說,這樣的反噬,不會有立竿見影的呈現,畢竟賺到了錢,所有演員都很高興。
但對于觀眾來說,已經在心裡種下了一些失望的種子。
這種失望可能說不清。
也不重要。
但随着時間的流逝,勢必,它會慢慢地顯露出來。
那是多少段子也救不回來的。
關于好“蠢”的徐志勝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賁芳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