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寸飛蘭)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還得是他!守住了國產喜劇的尊嚴,歡迎閱讀~
2025 春晚,語言類節目幾乎全軍覆沒。
從喜劇大賽出來的新人交出的作品乏善可陳,就連舞台經驗極為豐富的沈騰、馬麗聯手也失利了。
這些作品有一個非常嚴重的通病:有頭無尾,戛然而止。
這就完了?
太短了,确實有點倉促
喜劇,是一門檻很高的藝術形式。
演員要有天賦,創作要有自由。
特别喜歡喜劇的小夥伴,想必早就不再期待春晚,也都有了自己的 " 愛笑會議室 ",獨自打開獨自歡樂。
比如我,最近就靠一檔情景喜劇續命。
而且,也是它,還在維持着國產喜劇(小品)的尊嚴。
《鵲刀門傳奇》的定位很有意思:武俠情景喜劇。
六個字,三個詞,也就基本囊括了這部劇的核心看點和亮點。
動作戲表率
在聊喜劇之前,我想先嚴肅說說《鵲刀門傳奇》的打戲。
不開玩笑地說,本劇中的動作場面,從動作設計、觀賞性與氣勢來看,足以秒殺市面上 90%+ 标榜動作戲的影視劇。
第一季開場就是一段精彩的打鬥。
武林高手西門長海(趙本山 飾)VS 一眾倭寇。
戲拍得很有章法。
先是樹林、密陽、蜘蛛的空鏡頭,營造出了武俠的詭谲氛圍。
随後,蜘蛛攢動,人影橫跳,渲染緊張感。
眾倭寇對俠義之士展開捕殺,危急關頭,西門長海仗義出手。
武俠片特别注重的起勢、亮相,它都有,而且拍得還很利落、漂亮。
演員之間的套招、剪輯都很精彩,也有一些具有記憶點的運鏡。
不僅如此,因為扮相與招式非常優雅有力,曾經主打反串的文松,收獲了不少古裝粉。
到了第二季,《鵲刀門傳奇》也沒放松對動作戲的要求。
故事也以西門長海與倭寇的對決開篇。
而且相比于前作,動作設計有了全面的更新。
除了那些内力引爆、手起刀落這些常見橋段,它還在意境上的呈現上提升了一個 level。
打鬥之前先蓄勢,場景選擇與構圖尤其加分。
招式上更見想象力。
倭寇使用弓弩,萬箭齊發。
西門長海拔劍掃水,竟以水波護體。
後續的對決,難度提升。
收勢鏡頭又有大量留白處理,極有中國畫的美學韻味。
不僅是西門長海,姜玉郎(文松 飾)、公孫麗蓉(張小英 飾)也有不俗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季第六集中有一場混戰,各式兵器比拼,讓人眼花缭亂,而葉四娘(葛珊珊 飾)流星錘兼具兇狠與力道,非常奪目。
這說明了什麼?
即便演員本身沒有國術功底,只要有好的國術指導和替身托底,然後,演員們能在适當的時候積極配合,也能将動作戲拍得如此好看。
包括仙俠、古偶在内的所有帶有武俠元素的劇集,還有什麼理由為難堪的動作場面再找借口呢?
當然了,在《鵲刀門傳奇》中,打戲只是點綴。
連輔助性的元素都如此扎實,也可見主創有多用心。
喜劇片标杆
在喜劇性層面,《鵲刀門傳奇》的水平那是相當高。
人設上就用了最經典的錯位設計。
因為除倭大業,大俠西門長海委托自己的孿生兄弟西門長在代替自己擔任鵲刀門的掌門,這種身份上的錯位成了故事喜感的一大來源。
比如第二季中,眾徒弟和公孫麗蓉已經知道西門長在的身份,而絕絕子(唐鑑軍 飾)仍然不知。
絕絕子觊觎着掌門之位,且還在暗戀着公孫麗蓉。
公孫麗蓉為了擺脫絕絕子,威脅西門長在配合着她秀恩愛,他滿臉嫌棄又不得不依從。
這樣的人物關系既豐富,又有張力和喜感,逗樂效果極佳。
有意思的是,随着劇情發展,我漸漸發現。
本劇的人物關系似乎還借鑑了《西遊記》,西門長在、姜玉郎、趙德柱、郝盟分别對應着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
當故事情景和人物關系結實了之後,便可以随心經營笑料了。
技巧上,本劇也可以說是趙本山小品作法的集中展示了。
比如化用歌曲 + 諧音梗。
第一季最出圈的橋段是公孫麗蓉的 " 哎嗨哎嗨喲(愛海愛海喲)~"。
第二季依樣畫葫蘆。
雖然沒超過巅峰水平,笑果依然不錯。
比如反差。
第二季專門設定了反串的情境。
絕絕子率先登場。
謝廣坤此生發量巅峰(不是
鋪墊之後,姜玉郎登場。
這段故事完全就是為了文松設計的啊。
他走進了自己的舒适區後,發揮相當出色,女子的柔态,簡直手拿把掐。
還有一些橋段的反差感,靠雅俗相撞實現。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有位夾人 在賣大醬
《鵲刀門傳奇》作為一部喜劇的優勢在于,劇中不僅遍布笑點,同時也兼顧着抗倭的故事主線,此外,很多情節也有針砭時弊的指向。
它聚焦了詐騙現象。
它批判了逐利行為。
它影射了飯圈文化。
對比當下的影視行業生态,《鵲刀門傳奇》的出現讓人振奮又覺悲哀。
振奮的是,趙本山老骥伏枥,帶領着一眾徒弟,推出了這部既有武俠風範又有喜劇效果的情景喜劇。
悲哀的是,類似的作品在内娛竟然鳳毛麟角。
不禁想問,從什麼時候開始,由衷大笑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消失的笑聲
很多人如今已經不看春晚了。
很多人想必都還記得被《初戀照相館》所支配的恐懼。
它真是小品的下限了嗎?
倒也未必。
但它卻集中體現了近些年來小品的幾乎所有缺點:表演浮誇造作、突然大喊大叫、虛假誤會不斷、一通煽情結尾。
每年的春節前後,刷各大短視頻 app,總會點到往年的經典喜劇作品。
尤其是趙麗蓉、陳佩斯、趙本山等人的小品。
這些作品都有一種魔力,即便台詞都會背了,但只要刷到,就能硬控你看完。
有,還是沒有啊
有個海燕呢
你可長點心吧
遙想以前,幾乎全國所有觀眾都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着壓軸的趙本山小品。
在那前後,連鞭炮聲都沒了。
春晚沒有趙本山,是遺憾。
現在還看春晚,是更大的遺憾。
事實上,不管是小品,還是長篇喜劇,對于一部作品來說,有一個靠譜的掌舵人非常重要。
舉個例子。
同樣是春晚小品,由沈騰、馬麗主演的《扶不扶》也算是經典。
很多人也都知道,趙本山指導了這個小品。
故事發展到了後半段,原本的情節是 " 蜘蛛俠救人 ",趙本山給出的建議是,讓沈騰反碰瓷馬麗。
從最終效果來看,這個點撥說 " 點石成金 " 亦不為過。
他說的全是我的詞兒啊?!
在《鵲刀門傳奇》的拍攝現場,不管是表演,還是橋段,趙本山都會一對一手把手指導。
他的話雖然很口語,卻道出了表演的高境界。
第一季幕後的踩凳子,流傳甚廣。
你就忘掉它
第二季,趙本山看演員不自信,立即鼓勵他即興發揮。
而在劇中,你也能發現很多類似的即興表演時刻。
西門長在訓斥徒弟時,随手插刀,沒想竟然倒了。
趙本山鎮定自若,跟刀演起了對手戲,并且,言談之間,那些話似乎也是在點醒徒弟,非常巧妙。
不服啊
站住
還倒了
這種松弛感與即興發揮的能力,實在讓人欽佩。
現在,《鵲刀門傳奇》已經成了我的必備電子榨菜,每當幹飯之前,必先打開它,吃起來才香。
這部劇也無意間為内娛樹立了一個榜樣——
好的喜劇,需要主心骨,需要好的劇本内容,需要好的演員陣容,需要好的配合演出。
喜劇人,也能拍好動作戲。
只有好作品,才值得尊重。
而電視機前觀眾的笑聲,無法預制。
關于還得是他!守住了國產喜劇的尊嚴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寸飛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