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孟子的名人名言熱門6篇,歡迎閱讀~
孟子的名人名言 第1篇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孟子·離婁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國人皆曰可殺。國人皆曰可殺。戰國?孟轲《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國所有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該殺。這句多用于斥責,詛咒那些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危害,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嚴重威脅人民生活和生命财產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孟子?粱惠王下》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
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醜上》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見《孟子?離婁上》。患?憂患。好(hao号喜歡。本句大意是人的憂患就在于喜歡事事做别人的老師。好為人師是一部分人的毛病。此條通過否定這種人的錯誤行為,闡述人應該謙虛謹慎的道理。一個人即使很有知識,也還是應該堅持謙虛的美德。只有這樣,才會使自己永不停步。當一個人自以為很有知識,事事指手畫腳好為人師時,那就意味着他的悲劇的開始。這樣一來,不僅反映出他的淺薄與驕傲,而且會贻笑大方,導致他因脫離群眾而陷于孤立。因此.這毛病确為“人之患”,應該注意克服避免。《孟子?離婁上》
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戰國?孟轲《孟子?盡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覺得天下也小了。孟子的原話是:“孔子登東山(指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而小魯,~,故觀于海者難為水,遊于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現在常用這句話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遠;或說明見識多閱歷廣的人眼界就高,對一般事物看不上眼。《孟子?盡心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王顧左右而言他。王顧左右而言他。戰國?孟轲《孟子?粱惠王下》。顧:回頭看。他:其它的事情,别的話題。本句大意是:齊宣王回過頭來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别處去了。這一章全文寫:孟子對齊宣王說:“您的一個臣子把妻室兒女托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了。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的妻子兒女正在挨餓受凍。對這樣的朋友,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和他絕交!”孟子接着說:““如果當官的不能管好他的下級,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撤他的職!”孟子又說:“如果一個國君不能把國家治理好,那又該怎麼辦呢?”~。意思是說齊宣王先前不知孟子問話的用意,一步步上了孟子的圈套。在孟子逐漸把問題引到他自身的時候,他羞赧尴尬,無法正面回答,只好環顧左右,改變話題,以掩怖自己羞愧困窘之态。現在可引用“顧左右而言他”描寫有的人為了擺脫進退兩難的尴尬處境,只好避開原有話題,拉扯别的事情。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對别人的問題繞彎抹角,不作正面回答。《孟子?粱惠王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孟子·梁惠王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為堯舜。戰國?孟轲《孟子?告子下》本句大意是:只要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聖人。這是曹交問孟子的話:“~,有諸?”孟子給予肯定的答復:“然。”眾所周知,堯舜一向是儒家尊崇的聖人。《論語?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等句而孟子卻肯定“~”.在這方面表現出孟子的唯物史觀和辯證的方法論.孟子認為:堯舜之道.不過就是孝悌而已,人只要努力.說堯舜的話.作堯舜的所作所為,皆可以成為堯舜。可以此二句說明只要有堅定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幹什幺事都可以成功。《孟子?告子下》
不違農,谷不可勝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戰國?孟轲《孟子?公孫醜上》。浩然之氣:指浩蕩博大.耿直剛強的正氣。本句大意是:我善于培養我的浩然之氣。可引用“善養路然之氣”形容某些傑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懷,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剛強的意志,堅貞的氣節等。也可用于表現某些人能堅持正義.決不動搖,面臨嚴峻的考驗仍胸懷正氣,不可侵犯。《孟子?公孫醜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醜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美詞網)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财,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天下殆哉,岌岌乎。天下殆哉,岌岌乎。戰國?孟轲《孟子?萬章上》。殆:危險。岌岌:形容危殆的樣子。這兩句大意是:天下岌岌乎危險得很呀!這是孟子的弟子鹹丘蒙向孟子請教時轉述孔子的兩句話,“于斯時也,~!”~實際為“無下岌岌乎殆哉”的倒裝.“岌岌”作為狀語,表示危殆的程度,成語“岌岌可危”即從此化來。此名句原是形容天下形勢的,而“發岌可危”的成語現在既可用來形容政治形勢十分危急,又可用來形容高大建築物快要倒塌的樣子,也可用來形容人的極其危險的處境。《孟子?萬章上》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則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義與利不可兼得,則舍生取義者也!
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孟子·滕文公下》
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食色,性也。食色,性也。戰國?孟轲《孟子?告子上》。食:食欲。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這是人的本性。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誰也不可避免,所以說是人的本性。雖然有時人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業追求,可以從意志上壓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這并不說明人本身沒有這種需求。我們可以用這兩句闡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還可以用來引申說明社會應該創造條件,遵循一定的原則,合理地滿足人的這種本性要求,還可以用來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堅強,能夠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這種本性的需求。《孟子?告子上》
孟子的名人名言 第2篇
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天下殆哉,岌岌乎。天下殆哉,岌岌乎。戰國?孟轲《孟子?萬章上》。殆:危險。岌岌:形容危殆的樣子。這兩句大意是:天下岌岌乎危險得很呀!這是孟子的弟子鹹丘蒙向孟子請教時轉述孔子的兩句話,“于斯時也,~!”~實際為“無下岌岌乎殆哉”的倒裝.“岌岌”作為狀語,表示危殆的程度,成語“岌岌可危”即從此化來。此名句原是形容天下形勢的,而“發岌可危”的成語現在既可用來形容政治形勢十分危急,又可用來形容高大建築物快要倒塌的樣子,也可用來形容人的極其危險的處境。《孟子?萬章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不違農,谷不可勝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财,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戰國?孟轲《孟子?公孫醜上》。浩然之氣:指浩蕩博大.耿直剛強的正氣。本句大意是:我善于培養我的浩然之氣。可引用“善養路然之氣”形容某些傑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懷,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剛強的意志,堅貞的氣節等。也可用于表現某些人能堅持正義.決不動搖,面臨嚴峻的考驗仍胸懷正氣,不可侵犯。《孟子?公孫醜上》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萬乘之國,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食色,性也。食色,性也。戰國?孟轲《孟子?告子上》。食:食欲。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這是人的本性。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誰也不可避免,所以說是人的本性。雖然有時人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業追求,可以從意志上壓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這并不說明人本身沒有這種需求。我們可以用這兩句闡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還可以用來引申說明社會應該創造條件,遵循一定的原則,合理地滿足人的這種本性要求,還可以用來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堅強,能夠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這種本性的需求。《孟子?告子上》
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國喪亡者,是萬乘之國,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無它焉,則千乘之家欲以萬乘之利為多也。千乘之國,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無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為多也。
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貪殺人,人則歸之,是故文王視民如傷,此之謂也。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醜上》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孟子·滕文公下》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士貴立志,志不立則無成。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
國人皆曰可殺。國人皆曰可殺。戰國?孟轲《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國所有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該殺。這句多用于斥責,詛咒那些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危害,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嚴重威脅人民生活和生命财產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孟子?粱惠王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見《孟子?離婁上》。患?憂患。好(hao号喜歡。本句大意是人的憂患就在于喜歡事事做别人的老師。好為人師是一部分人的毛病。此條通過否定這種人的錯誤行為,闡述人應該謙虛謹慎的道理。一個人即使很有知識,也還是應該堅持謙虛的美德。只有這樣,才會使自己永不停步。當一個人自以為很有知識,事事指手畫腳好為人師時,那就意味着他的悲劇的開始。這樣一來,不僅反映出他的淺薄與驕傲,而且會贻笑大方,導致他因脫離群眾而陷于孤立。因此.這毛病确為“人之患”,應該注意克服避免。《孟子?離婁上》(美詞網)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孟子·梁惠王下》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财,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王顧左右而言他。王顧左右而言他。戰國?孟轲《孟子?粱惠王下》。顧:回頭看。他:其它的事情,别的話題。本句大意是:齊宣王回過頭來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别處去了。這一章全文寫:孟子對齊宣王說:“您的一個臣子把妻室兒女托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了。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的妻子兒女正在挨餓受凍。對這樣的朋友,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和他絕交!”孟子接着說:““如果當官的不能管好他的下級,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撤他的職!”孟子又說:“如果一個國君不能把國家治理好,那又該怎麼辦呢?”~。意思是說齊宣王先前不知孟子問話的用意,一步步上了孟子的圈套。在孟子逐漸把問題引到他自身的時候,他羞赧尴尬,無法正面回答,只好環顧左右,改變話題,以掩怖自己羞愧困窘之态。現在可引用“顧左右而言他”描寫有的人為了擺脫進退兩難的尴尬處境,只好避開原有話題,拉扯别的事情。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對别人的問題繞彎抹角,不作正面回答。《孟子?粱惠王下》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醜下》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為堯舜。戰國?孟轲《孟子?告子下》本句大意是:只要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聖人。這是曹交問孟子的話:“~,有諸?”孟子給予肯定的答復:“然。”眾所周知,堯舜一向是儒家尊崇的聖人。《論語?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等句而孟子卻肯定“~”.在這方面表現出孟子的唯物史觀和辯證的方法論.孟子認為:堯舜之道.不過就是孝悌而已,人只要努力.說堯舜的話.作堯舜的所作所為,皆可以成為堯舜。可以此二句說明只要有堅定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幹什幺事都可以成功。《孟子?告子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孟子·離婁下》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戰國?孟轲《孟子?盡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覺得天下也小了。孟子的原話是:“孔子登東山(指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而小魯,~,故觀于海者難為水,遊于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現在常用這句話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遠;或說明見識多閱歷廣的人眼界就高,對一般事物看不上眼。《孟子?盡心上》
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财,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的名人名言 第3篇
确保安全。要加強安全防範,落實安全措施,強化安全教育,有條件的地區可為學生購買必要保險。
了解有關《論語》的常識,了解孔子的教學思想和風格。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不創意的表達;寫記叙文,做到内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休息到明白清楚,根據生活需要,能寫簡單的日常應用文。
世紀的中國學生更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在首師大附中,“書香校園”的建設将閱讀空間“溶解”在校園各個角落,學生走進校園就能舉目見人文放眼皆經典。課堂上,通過語文課的“詩意課堂”,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文化的熱情,豐富有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選修課程讓學生零距離體驗書法扎染烙畫等傳統文化的魅力;課堂外,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文化及服飾節,通過詩歌朗誦戲劇表演傳統服裝展示等形式,使漢語文脈潛移默化地扎根學生心靈。同時,輻射東中西部的十餘條國内研學線路,讓學生深度體驗中華大地的風土人情。
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馬克思恩格斯
領會本文通過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的特點。體會孔子的思想。掌握“如方作撰傷與讓乎爾”在文中的含義。二教學探究
你從四個“青年學生”身上受到哪些啟發?——明确:詳見表格内容。B組:
篇課文減少到兩個單元篇課文,并在單元設置上,把說明文單元安置在兩個記叙文單元和兩個文言文單元中間。與以前教材第四冊前三個單元都是說明文相比,更為合理,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另一點變化是,本冊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編在兩個單元中,後面的教材也相應地編排了兩個單獨的文言文單元。根據以往經驗,最好是将兩個文言文單元提前分開進行教學,使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識記背誦。
浪費不意味着腰包的充實,只意味着頭腦的空虛。
在許多問題上我的說法跟前人大不相同,但是我的知識得歸功于他們,也得歸功于那些最先為這門學說開辟道路的人。——哥白尼
你們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們這些青年,現在要輪到你們了!踏實在我們的身體上面向前吧。但願你們比我們更偉大更幸福。——羅曼·羅蘭
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加強默讀方法的練習,重視語言的積累體驗和評價。注重跨學科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你的志向是什麼?你将如何實現自己的志向?(美詞網www)
個學生,破舊的兩層教學樓,一個長滿野草的操場,面對這樣的情景,應該作出什麼樣的選擇?是掉頭而去還是迎難而上?
由于團隊成員之間的高度互賴及利益共享,每位成員都面臨着是否合作的困境:如果自己不合作,而其他成員皆努力付出,那就能坐享團隊的成果;但如果所有團隊成員都作此想,那該團隊将一事無成,結果每個人都受到懲罰。從另一方面說,如果自己全心投入,而其他成員皆心不在焉懶散懈怠,那麼到時由于自己的努力為團隊取得的成果就會被其他成員所瓜分。——陳曉萍
拓展訓練:課後練習三;根據子路的“其言不讓”談談自己的看法,寫成短文。
題詩寄汝非無意,莫負青春取自慚。——于謙
多年過後,當潘江雪站在夢想教練計劃十周年活動的舞台上,她很慶幸自己當年作出了一個正确的抉擇:給他們送去“火種”——“鄉村裡留守兒童居多,而教師是留守兒童身邊最重要的人,我們要培養一批當地的種子教師”。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魯迅
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别人不是好漢
人生包括兩個部分:過去的是一個夢;未來的是一個希望
假如你但願成功,當以恒心為良友,以經驗為顧問,以當心為兄弟,以但願為哨兵。——愛迪生
Timeislife時間就是生命
我們在愛中生長愛也在我們中生長(美國聖文森特婦產醫院正廳标語
能用普通話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于字;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體味和推敲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内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難問題;在閱讀中了解叙述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
母親賦予了我們以靈魂和肉體,我就以我的靈肉來探索人生
%的人永遠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讓你的同事為你幹活,而讓我們的同事為我們的目标幹活,共同努力,團結在一個共同的目标下面,就要比團結在你一個企業家底下容易的多。所以首先要說服大家認同共同的理想,而不是讓大家來為你幹活。——馬雲
從原文可以得出結論,曾點展示的是一幅老師帶領學生在春天水旱時行祈雨禮,以求得豐年的場景,進一步可知他想要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實現孔子以“禮”治國的理想。
坐志要如山,行講要如水。沒有如山,沒有能堅定,沒有如水,沒有能直達。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遊最理想的境地既不可達,人往往不知退而求其次。只有同這個世界結開起往,我們的理想才能結出果然;脫離這個世界,(理想便沒有後果。志不強者智不達。墨翟有生命力的理想決不能象鍾表一樣,精确計算它的每一秒鍾。志當存高遠。諸葛亮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易卜生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為最美好的目的而設。志氣太大,理想過多,事真迎沒有上頭往,後果自然是得看納悶;志氣太小,因循苟。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們才能清楚而有智地規劃未來。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無傲骨。陸隴其只要堅持積極的理想,就能產生奮鬥的勇氣。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歌德醉斬長鲸倚天劍,笑凌駭浪濟川舟。在實現理想的路途中,必須排除一切幹擾,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麗的誘惑。知了的吟唱為何使人厭煩?因為它只會重復自己的名字。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們才能清楚而有智地規劃未來。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郭小川有理想的充謙社會利益的具有明确目标死活是世界上最好好的戰最有意義的死活。暫時的是現實,永生的是理想。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吉鴻昌在這一人航海的人生浩瀚大海中,理想是羅盤針,熱情是疾風。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範疇。吳玉章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奧斯特洛夫斯基
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魯迅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創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李大钊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車爾尼雪夫斯基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愛因斯坦芸芸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秋瑾為了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熱愛人生吧。——羅丹幼稚是會成長,會成熟的。只要不衰老,腐敗,就好。——魯迅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生活真象這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的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郭小川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易卜生
人要是懼怕痛苦,懼怕種種疾病,懼怕不測的事情,懼怕生命的危險和死亡,他就什麼也不能忍受了。——盧梭
看見一個年輕人喪失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看見那塊他透過它來觀察人們行為和感情的粉紅色輕紗在他面前撕掉,那真是傷心啊!——萊蒙托夫
品析人物象,從而,樹立正确人生觀,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藝術。教學重點
孔子為什麼要“與點”呢?有兩種說法:A儒家的治國理想是“禮治”。曾皙所描繪的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就是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濟穩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的那種大同和諧社會。曾皙所表達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與點”!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生命有限學問無限
青年的朝氣倘已消失,前進不己的好奇心已衰退以後,人生就沒有意義。——穆勒
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别,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進一步形成,合作交流應強調語言運用的規範性。
任何新生事物在開始時都不過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貴,就因為在這新生的幼苗中,有無限的活力在成長,成長為巨人成長為力量。——周恩來
四弟子各自怎樣述志的?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各自有怎樣的性格?
同學們看課下注釋①,教師可用提問解釋的方式,補充以下要點:簡介四弟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稱季路;曾皙:姓曾,名點,字皙;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華:復姓公西,名赤,字子華;
毋吾以也——即:毋以吾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無窮的,趁短的青春,去學習無窮的智慧。——高爾基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這些力争上遊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雷鋒
團隊像人一樣,應不斷進步成長,是一個生命體。團隊進步的基本條件是能持續的學習反思溝通,有自我批評的承受力和能力,團隊中又不斷找出自身不足的文化,這是團隊成熟和信心的表現。能學習反思的團隊表現了對大目标的深刻理解和執着,也表現了對實現目标的過程的堅韌,特别是有對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應對能力和奮鬥精神。在這樣的團隊中,溝通的速度快,成本低;信任多,抱怨少;團隊成員中想到的說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有高度的統一。——寧高寧
孟子的名人名言 第4篇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出于其類,拔乎其萃。——《孟子·公孫醜上》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王顧左右而言他。王顧左右而言他。戰國?孟轲《孟子?粱惠王下》。顧:回頭看。他:其它的事情,别的話題。本句大意是:齊宣王回過頭來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别處去了。這一章全文寫:孟子對齊宣王說:“您的一個臣子把妻室兒女托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了。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的妻子兒女正在挨餓受凍。對這樣的朋友,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和他絕交!”孟子接着說:““如果當官的不能管好他的下級,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撤他的職!”孟子又說:“如果一個國君不能把國家治理好,那又該怎麼辦呢?”~。意思是說齊宣王先前不知孟子問話的用意,一步步上了孟子的圈套。在孟子逐漸把問題引到他自身的時候,他羞赧尴尬,無法正面回答,只好環顧左右,改變話題,以掩怖自己羞愧困窘之态。現在可引用“顧左右而言他”描寫有的人為了擺脫進退兩難的尴尬處境,只好避開原有話題,拉扯别的事情。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對别人的問題繞彎抹角,不作正面回答。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轲《孟子·告子下》
食色,性也。食色,性也。戰國?孟轲《孟子?告子上》。食:食欲。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這是人的本性。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誰也不可避免,所以說是人的本性。雖然有時人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業追求,可以從意志上壓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這并不說明人本身沒有這種需求。我們可以用這兩句闡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還可以用來引申說明社會應該創造條件,遵循一定的原則,合理地滿足人的這種本性要求,還可以用來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堅強,能夠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這種本性的需求。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轲
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戰國?孟轲《孟子?盡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覺得天下也小了。孟子的原話是:“孔子登東山(指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而小魯,~,故觀于海者難為水,遊于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現在常用這句話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遠;或說明見識多閱歷廣的人眼界就高,對一般事物看不上眼。
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裡奚舉于市。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萬章下》
天下殆哉,岌岌乎。天下殆哉,岌岌乎。戰國?孟轲《孟子?萬章上》。殆:危險。岌岌:形容危殆的樣子。這兩句大意是:天下岌岌乎危險得很呀!這是孟子的弟子鹹丘蒙向孟子請教時轉述孔子的兩句話,“于斯時也,~!”~實際為“無下岌岌乎殆哉”的倒裝.“岌岌”作為狀語,表示危殆的程度,成語“岌岌可危”即從此化來。此名句原是形容天下形勢的,而“發岌可危”的成語現在既可用來形容政治形勢十分危急,又可用來形容高大建築物快要倒塌的樣子,也可用來形容人的極其危險的處境。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孟子·梁惠王上》
無恻隐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不違農,谷不可勝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食色,性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皆可以為堯舜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孟子·離婁下》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戰國?孟轲《孟子?公孫醜上》。浩然之氣:指浩蕩博大.耿直剛強的正氣。本句大意是:我善于培養我的浩然之氣。可引用“善養路然之氣”形容某些傑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懷,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剛強的意志,堅貞的氣節等。也可用于表現某些人能堅持正義.決不動搖,面臨嚴峻的考驗仍胸懷正氣,不可侵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醜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居移氣,養移體。居移氣,養移體。戰國?孟轲《孟子?盡心上》。這兩句天意是:所處的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氣度,所受的奉養可“改變人的體質。作者認為:安居可以改變人奮鬥不息的氣質,使人變得懶惰,安于現狀,不求上進。養尊處優更會使人變得嬌貴,經不起風攻雨淋。因而人應不斷地奮鬥,有所追求,這樣才能精力旺盛,自強不息。這兩句說明優越的環境和生活條件有時也會給人帶來一定的不利因素,人們應當善于利用優越條件,而克服其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孟子·梁惠王下》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為堯舜。戰國?孟轲《孟子?告子下》本句大意是:只要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聖人。這是曹交問孟子的話:“~,有諸?”孟子給予肯定的答復:“然。”眾所周知,堯舜一向是儒家尊崇的聖人。《論語?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等句而孟子卻肯定“~”.在這方面表現出孟子的唯物史觀和辯證的方法論.孟子認為:堯舜之道.不過就是孝悌而已,人只要努力.說堯舜的話.作堯舜的所作所為,皆可以成為堯舜。可以此二句說明只要有堅定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幹什幺事都可以成功。
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重點詞:生:生存發展。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不以規矩――《孟子?離婁上》不恥下問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是那個公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孟子·滕文公下》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轲
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見《孟子?離婁上》。患?憂患。好(hao号喜歡。本句大意是人的憂患就在于喜歡事事做别人的老師。好為人師是一部分人的毛病。此條通過否定這種人的錯誤行為,闡述人應該謙虛謹慎的道理。一個人即使很有知識,也還是應該堅持謙虛的美德。只有這樣,才會使自己永不停步。當一個人自以為很有知識,事事指手畫腳好為人師時,那就意味着他的悲劇的開始。這樣一來,不僅反映出他的淺薄與驕傲,而且會贻笑大方,導致他因脫離群眾而陷于孤立。因此.這毛病确為“人之患”,應該注意克服避免。
孟子曰水性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醜上》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孟子
孟子的名人名言 第5篇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見《孟子?離婁上》。患?憂患。好(hao号喜歡。本句大意是人的憂患就在于喜歡事事做别人的老師。好為人師是一部分人的毛病。此條通過否定這種人的錯誤行為,闡述人應該謙虛謹慎的道理。一個人即使很有知識,也還是應該堅持謙虛的美德。只有這樣,才會使自己永不停步。當一個人自以為很有知識,事事指手畫腳好為人師時,那就意味着他的悲劇的開始。這樣一來,不僅反映出他的淺薄與驕傲,而且會贻笑大方,導致他因脫離群眾而陷于孤立。因此.這毛病确為“人之患”,應該注意克服避免。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醜上》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裡奚舉于市。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孟子·梁惠王上》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轲
食色,性也。食色,性也。戰國?孟轲《孟子?告子上》。食:食欲。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這是人的本性。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誰也不可避免,所以說是人的本性。雖然有時人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業追求,可以從意志上壓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這并不說明人本身沒有這種需求。我們可以用這兩句闡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還可以用來引申說明社會應該創造條件,遵循一定的原則,合理地滿足人的這種本性要求,還可以用來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堅強,能夠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這種本性的需求。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轲《孟子·告子下》
王顧左右而言他。王顧左右而言他。戰國?孟轲《孟子?粱惠王下》。顧:回頭看。他:其它的事情,别的話題。本句大意是:齊宣王回過頭來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别處去了。這一章全文寫:孟子對齊宣王說:“您的一個臣子把妻室兒女托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了。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的妻子兒女正在挨餓受凍。對這樣的朋友,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和他絕交!”孟子接着說:““如果當官的不能管好他的下級,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撤他的職!”孟子又說:“如果一個國君不能把國家治理好,那又該怎麼辦呢?”~。意思是說齊宣王先前不知孟子問話的用意,一步步上了孟子的圈套。在孟子逐漸把問題引到他自身的時候,他羞赧尴尬,無法正面回答,只好環顧左右,改變話題,以掩怖自己羞愧困窘之态。現在可引用“顧左右而言他”描寫有的人為了擺脫進退兩難的尴尬處境,只好避開原有話題,拉扯别的事情。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對别人的問題繞彎抹角,不作正面回答。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孟子
不違農,谷不可勝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食色,性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皆可以為堯舜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孟子·滕文公下》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為堯舜。戰國?孟轲《孟子?告子下》本句大意是:只要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聖人。這是曹交問孟子的話:“~,有諸?”孟子給予肯定的答復:“然。”眾所周知,堯舜一向是儒家尊崇的聖人。《論語?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等句而孟子卻肯定“~”.在這方面表現出孟子的唯物史觀和辯證的方法論.孟子認為:堯舜之道.不過就是孝悌而已,人只要努力.說堯舜的話.作堯舜的所作所為,皆可以成為堯舜。可以此二句說明只要有堅定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幹什幺事都可以成功。
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水性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轲
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戰國?孟轲《孟子?盡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覺得天下也小了。孟子的原話是:“孔子登東山(指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而小魯,~,故觀于海者難為水,遊于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現在常用這句話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遠;或說明見識多閱歷廣的人眼界就高,對一般事物看不上眼。
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孟子·離婁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醜下》
無恻隐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萬章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
天下殆哉,岌岌乎。天下殆哉,岌岌乎。戰國?孟轲《孟子?萬章上》。殆:危險。岌岌:形容危殆的樣子。這兩句大意是:天下岌岌乎危險得很呀!這是孟子的弟子鹹丘蒙向孟子請教時轉述孔子的兩句話,“于斯時也,~!”~實際為“無下岌岌乎殆哉”的倒裝.“岌岌”作為狀語,表示危殆的程度,成語“岌岌可危”即從此化來。此名句原是形容天下形勢的,而“發岌可危”的成語現在既可用來形容政治形勢十分危急,又可用來形容高大建築物快要倒塌的樣子,也可用來形容人的極其危險的處境。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孟子·梁惠王下》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居移氣,養移體。居移氣,養移體。戰國?孟轲《孟子?盡心上》。這兩句天意是:所處的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氣度,所受的奉養可“改變人的體質。作者認為:安居可以改變人奮鬥不息的氣質,使人變得懶惰,安于現狀,不求上進。養尊處優更會使人變得嬌貴,經不起風攻雨淋。因而人應不斷地奮鬥,有所追求,這樣才能精力旺盛,自強不息。這兩句說明優越的環境和生活條件有時也會給人帶來一定的不利因素,人們應當善于利用優越條件,而克服其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出于其類,拔乎其萃。——《孟子·公孫醜上》
不以規矩――《孟子?離婁上》不恥下問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是那個公主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戰國?孟轲《孟子?公孫醜上》。浩然之氣:指浩蕩博大.耿直剛強的正氣。本句大意是:我善于培養我的浩然之氣。可引用“善養路然之氣”形容某些傑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懷,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剛強的意志,堅貞的氣節等。也可用于表現某些人能堅持正義.決不動搖,面臨嚴峻的考驗仍胸懷正氣,不可侵犯。(美詞網www)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重點詞:生:生存發展。
孟子的名人名言 第6篇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孟子·滕文公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孟子·離婁下》
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美詞網)
不違農,谷不可勝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戰國?孟轲《孟子?公孫醜上》。浩然之氣:指浩蕩博大.耿直剛強的正氣。本句大意是:我善于培養我的浩然之氣。可引用“善養路然之氣”形容某些傑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懷,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剛強的意志,堅貞的氣節等。也可用于表現某些人能堅持正義.決不動搖,面臨嚴峻的考驗仍胸懷正氣,不可侵犯。《孟子?公孫醜上》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食色,性也。食色,性也。戰國?孟轲《孟子?告子上》。食:食欲。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這是人的本性。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誰也不可避免,所以說是人的本性。雖然有時人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業追求,可以從意志上壓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這并不說明人本身沒有這種需求。我們可以用這兩句闡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還可以用來引申說明社會應該創造條件,遵循一定的原則,合理地滿足人的這種本性要求,還可以用來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堅強,能夠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這種本性的需求。《孟子?告子上》
國人皆曰可殺。國人皆曰可殺。戰國?孟轲《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國所有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該殺。這句多用于斥責,詛咒那些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危害,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嚴重威脅人民生活和生命财產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孟子?粱惠王下》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戰國?孟轲《孟子?盡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覺得天下也小了。孟子的原話是:“孔子登東山(指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而小魯,~,故觀于海者難為水,遊于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現在常用這句話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遠;或說明見識多閱歷廣的人眼界就高,對一般事物看不上眼。《孟子?盡心上》
王顧左右而言他。王顧左右而言他。戰國?孟轲《孟子?粱惠王下》。顧:回頭看。他:其它的事情,别的話題。本句大意是:齊宣王回過頭來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别處去了。這一章全文寫:孟子對齊宣王說:“您的一個臣子把妻室兒女托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了。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的妻子兒女正在挨餓受凍。對這樣的朋友,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和他絕交!”孟子接着說:““如果當官的不能管好他的下級,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撤他的職!”孟子又說:“如果一個國君不能把國家治理好,那又該怎麼辦呢?”~。意思是說齊宣王先前不知孟子問話的用意,一步步上了孟子的圈套。在孟子逐漸把問題引到他自身的時候,他羞赧尴尬,無法正面回答,只好環顧左右,改變話題,以掩怖自己羞愧困窘之态。現在可引用“顧左右而言他”描寫有的人為了擺脫進退兩難的尴尬處境,只好避開原有話題,拉扯别的事情。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對别人的問題繞彎抹角,不作正面回答。《孟子?粱惠王下》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财,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醜上》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見《孟子?離婁上》。患?憂患。好(hao号喜歡。本句大意是人的憂患就在于喜歡事事做别人的老師。好為人師是一部分人的毛病。此條通過否定這種人的錯誤行為,闡述人應該謙虛謹慎的道理。一個人即使很有知識,也還是應該堅持謙虛的美德。只有這樣,才會使自己永不停步。當一個人自以為很有知識,事事指手畫腳好為人師時,那就意味着他的悲劇的開始。這樣一來,不僅反映出他的淺薄與驕傲,而且會贻笑大方,導致他因脫離群眾而陷于孤立。因此.這毛病确為“人之患”,應該注意克服避免。《孟子?離婁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醜下》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則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義與利不可兼得,則舍生取義者也!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為堯舜。戰國?孟轲《孟子?告子下》本句大意是:只要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聖人。這是曹交問孟子的話:“~,有諸?”孟子給予肯定的答復:“然。”眾所周知,堯舜一向是儒家尊崇的聖人。《論語?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等句而孟子卻肯定“~”.在這方面表現出孟子的唯物史觀和辯證的方法論.孟子認為:堯舜之道.不過就是孝悌而已,人只要努力.說堯舜的話.作堯舜的所作所為,皆可以成為堯舜。可以此二句說明只要有堅定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幹什幺事都可以成功。《孟子?告子下》
天下殆哉,岌岌乎。天下殆哉,岌岌乎。戰國?孟轲《孟子?萬章上》。殆:危險。岌岌:形容危殆的樣子。這兩句大意是:天下岌岌乎危險得很呀!這是孟子的弟子鹹丘蒙向孟子請教時轉述孔子的兩句話,“于斯時也,~!”~實際為“無下岌岌乎殆哉”的倒裝.“岌岌”作為狀語,表示危殆的程度,成語“岌岌可危”即從此化來。此名句原是形容天下形勢的,而“發岌可危”的成語現在既可用來形容政治形勢十分危急,又可用來形容高大建築物快要倒塌的樣子,也可用來形容人的極其危險的處境。《孟子?萬章上》
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孟子·梁惠王下》
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關于孟子的名人名言熱門6篇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