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馬爾
一個信息發佈的網站

佛經語錄推薦4篇

愚者為自己,因此煩惱、痛苦。智者為别人,因此幸福、快樂。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佛經語錄推薦4篇,歡迎閲讀~

佛經語錄推薦4篇

佛經語錄 第1篇

擁有童心的人永遠不會老,用簡單的眼光看世界,你就會變得快樂和滿足。童心總是與陽光積極樂觀相依相随,簡單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喜歡的人就大膽表白,無須遮遮掩掩讨厭的人就一笑而過無須懷恨在心。人生匆匆,保持一顆童心你會發現:沒有解決不了的事,也沒有過不去的坎。

讓你難過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會笑着説出來。相同的事情,時間不同,心境不同,态度也就不同。所以,再委屈的事,不必來不來就傷心難過,而是先靜一靜,再換個角度想想,你會發覺,世上值得你用犧牲心情和健康做代價的事情實在沒有多少。心态決定人生,保持好的心态,人生就會充滿幸福。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樂。水中參雜的東西越少,雖然貌似少了許多不同的味道,卻越顯清澈亮麗。人生看淡的誘惑越多,貌似缺少了許多做人的歡樂,卻因心的簡單而少去更多的煩惱。享受,都以付出為代價。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活得就越累。淡然,使人簡單;簡單,使人快樂。

你若要彩虹,就得寬容細雨;你若要豐收,就得寬容糞肥。寬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一個人的心中如果裝不下“寬容”,生活就如同在刀鋒上行走,稍不小心就會傷人傷己。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執我愛,慈悲一切眾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凡事不必苛求,來了就來了;遇事不要皺眉,笑了就笑了;結果不要強求,做了就對了;生活就是一種簡單,心靜了就平和了。不要去拒絕忙碌,因為它是一種充實;不要去抱怨挫折,因為它是一種堅強;不要去選擇沉默,因為它是一種傷害;不要去拒絕微笑,因為它是你最大的魅力!

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心若沒有栖息的地方,到哪裏都是在流浪。太柔軟的心不敢敞開給人任意傷,只能背起堅硬的殼,繼續流浪。

。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别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于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在貧窮時候,那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説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清心寡欲的生命是安靜的。一個安靜的生命舍得丢下塵世間的一切,譬如榮譽,恩寵,權勢,奢靡,繁華,他們因為舍得,所以淡泊;因為淡泊,所以安靜。他們無意去抵制塵世的枯燥與貧乏,只是想靜享内心中的蓬勃與豐富。真正的安靜,來自于内心,淡泊寧靜,不為塵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了然。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無成,那就是對細枝末節的瑣碎關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蓋屋,但二者摻到一起,價值全無。做人純粹點,做事才能痛快點。——紫雲軒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名無淨;得無淨時,亦不得作無淨想,是無無淨。(無淨無無淨,即是畢竟淨。

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淡定的人,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執着于自己腳下的路。心若旁鹜,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積極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用刻意掩飾自己,不用勢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個簡單真實的自己。即使失意,也無所謂得失,坦坦蕩蕩,真真切切,平平靜靜,快快樂樂。

。起見生心,分别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樓發表于|只看該作者發表于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容得下别人,才能被别人所容。如果被自私貪心嗔恚,嫉妒和傲慢諸煩惱占據,就不會有容人的空間和容事的胸懷。以慈悲柔軟身心,以放下解脱自己,以寬容善待他人,以無為面對凡事。】

心情就像衣服,髒了就拿去洗洗,曬曬,陽光自然就會蔓延開來。

生命是一種緣,你刻意追求的東西也許終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遇的燦爛,反而會在你的淡泊從容中不期而至。我們馬不停蹄地尋找着幸福,暮然回首,其實幸福就在身邊,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靜下來感受這份幸福。一生中,想要追求的東西太多了,殊不知,有舍才有得,得失皆空,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一份心境。

你的心應該保持這種摸樣,略帶發力的緊張,不松懈,對待不定有坦然。損傷是承載,沉默是擴展。終結是新的開始。如此,我會為你的心產生敬意。安妮寶貝

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在紛繁中淡定心弦,心靜時,過往的糾纏都可以擱置在一邊晾曬,而你獨享此刻寧靜的光陰。

人生百年,轉眼成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切邂逅,悲喜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開,則一切如鏡中花,水中月,雖然賞心悦目,卻非永恒。不如開開心心,坦坦蕩蕩,不讓自己在悲傷中度過,别讓自己在徘徊中漫步,随緣起止,随遇而安,開心生活。人生一場,不過活一回心境。

。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名無淨;得無淨時,亦不得作無淨想,是無無淨。(無淨無無淨,即是畢竟淨。

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裏安家落户。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心也跟着亂起來。

生活裏誰傷害了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能夠盡快化解自己的憤怒。或者原諒,或者忘記,或者沉默。心本自靜,何須外求。修行在心,不貪不嗔。

人生就像坐火車。車到中途,上上下下是常事,多少人彼此擦肩而過之後便老死不相往來,只有知心朋友和愛你的人一直陪你走向人生的最後一站。不要太多憂郁,不要太多在乎,真正值得你在乎的人事,總在你的左右。人生的火車,到一站看一處風景,不知不覺已是終點站。随緣,知足,人生旅途才會充滿幸福。

心不靜,氣必不和;氣不和,生活就會一團糟。過生活,過的是一股心氣兒,心情不好,做任何事都無法安心。要時時調整你的心态,沉澱你的情緒,讓心寧靜,讓心情平和。寧靜是一朵花,靜靜地開放,不求人欣賞;靜,讓生命的美麗自然地綻放。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真正的舍,要像蠟燭一樣,雖然自己犧牲了,但只要他人得到光明就夠了;真正的舍,又要像朝露一樣,明知自己瞬間會滅亡,但還用最微弱的力量滋潤萬物生長;真正的舍,更要像太陽的光熱一樣,照撫着大地,沒有條件,不指望萬物對它報酬,而覺得這是自己應盡的義務。佛經上説"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就是這個意思。】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執著之病。

。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心外無物,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随天外雲卷雲舒。】

起見生心,分别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人生,很難稱心,生活,很難如意,朋友不比高低,要相互真誠;穿着不比貴賤,要合身得體;房屋不比大小,要舒适温暖;車子不比名氣,要一路平安;長相不比美醜,要心态平衡;身體不比胖瘦,要健康無病;财富不比有無,要節儉會理;生活不比奢侈,要知足常樂。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沒有結果,就不要再糾纏,久了你會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抓不住,就要适時放手,久了你會心碎。有時,放棄是另一種堅持,你錯失了夏花絢爛,必将會走進秋葉靜羌。任何事,任何人,都會成為過去,不要跟它過不去,無論多難,我們都要學會抽身而退。

心境決定眼界,眼界映射心境。

人這一輩子,機遇難同,因緣各異,一帆風順也好,跌宕起伏也罷,平淡普通,都是自己的命運。那些走過的,偶遇的,相逢的,别離的,都是唯一。無論處于何種境地,都不要抱怨世态,不能放棄底線,不必嫉恨他人。不貪,欲念少;不嗔,心易平;不求,常知足。遇上了,請珍惜;别過了,道珍重。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不要奢望能夠依靠誰,哪怕是至親至愛。越是喧嚣處,往往更孤獨。人生無處不修行,能在孤獨中心靜如水,才能在紛擾裏安然無恙。

【小人以己之過為人之過,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過為己之過,每反躬而責己。】

有緣而來,無緣而去。世上之事,就是這樣,該來的自然會來,不該來的盼也無用,求也無益。有緣,不推,無緣,不求。來的,歡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緣,順其自然。人世間的事情勉強終歸不能如意,強求勢必不會甜蜜。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無悔,盡心無憾。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一碗渾濁的水,老搖它,水便總是渾濁,把它放到器皿裏不動,便能泥沙沉底。同樣,當我們内心迷惘迷失自我煩惱叢生疲憊不堪的時候,最需要做的也是讓自己靜下心來,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就靜靜的呆着,直到内心煩惱落地,我們的心自會清澈見底,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人生的境界,説到底,是心靈的境界。若心亂神迷,無論我們走多遠,皆難以捕捉人生的本象,難以領略有韻致的風景。唯有心靈的安靜,方能鑄就人性的優雅。這種安靜,是得失後的平和,是誘惑時的恬淡,是困苦中的從容,是微笑面對這個混濁的世界,慢慢地去看清看透看穿看淡的一個漫長的過程。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心的轉變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樂,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時調整自己的心态,念時念心,觀時觀心,這就是修行。】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執著之病。

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樹,在秋天放下了落葉,心很疼,可是整個冬天,它讓心在平靜中積蓄力量。春天一到,芳華依然。只要生命還握在手心,人生就沒有絕望。一時的成敗得失對于一生來説,不過來了一場小感冒。心若累了,讓它休息,靈魂的修復是人生永不幹枯的希望。

不要急着説你别無選擇,沒有什麼東西是過不去的,只有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實性。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汲汲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停下來笑看風雲,坐下來靜賞花開,定下來靜觀自在。

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獨處,也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淨,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能夠在獨處時昂然自得,才會在喧嚣時坦然自若。

淡定看人生,寧靜做自我。人生充滿變數,定力如何,直接影響到人生的走向。所謂定力,就是對自己的控制力。定力好的人,謹言慎行,不随波逐流,不放縱欲望,有所為,有所不為。因而常不被情緒左右,淡看名利得失,寧靜做自我,從容過生活。淡了,靜了,你的生活才會聽你的安排。

。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心中澄明,則處處是淨土,心中有礙,則處處是煉獄。人間恩怨與困惑,由心所生。我們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需要一顆清淨之心。有了清淨心,則失意事來能治之以忍,快心事來能視之以淡,榮寵事來能置之以讓,怨恨事來能安心以忍,煩亂事來能處之以靜,憂悲事來能平之以穩。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稱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圓滿清淨,其性空,緣起緣滅,非常自在,根本沒有妄念,又何談有染!】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别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于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學佛,就是在學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世間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人要對因果負責任。[美詞網]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煩惱,憂慮,分别,執着,通通放下。】

做一個快樂的人,要敢于跟一切苦難説拜拜,要保持理智,不能盲目,不顧忌他人的評論,不羨慕他人的幸福,善于發現生活中自己的小快樂。真正的快樂都在于你自己;心靜了,世界也就寬了。

佛經語錄 第2篇

摒棄食欲吧,否則會萬劫不復。食欲會使人掉入自我毀滅的深淵。祛除食欲要做到無所奢求,無所奢求不是不思進取,而是一種看透人生的處世态度。

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任陽光匆匆流淌,斑駁了彼此的時光。山高水流長,天涯何妨,流離不過遠方。

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幹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

擠不進的世界,不要硬擠,難為了别人,作賤了自己;跨不過的門坎,不要硬跨,跨過了是門,跨不過就是坎;做不來的事情,不要硬做,換種思路,也許會事半功倍;拿不來的東西,不要硬拿,即使暫時得到,也會失去。人生的道路上,常常會站在岔道口上徘徊,只要走錯一步,就可能影響一生的前程。

放下才能得到解脱。困擾我們的是我們的心靈,而不是當下的生活。如果能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生活中一切,就會祛除心中的雜念,享受一種超然的人生。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見思煩惱是執著;塵沙煩惱是分别;根本無明是妄想。

愚者為自己,因此煩惱、痛苦。智者為别人,因此幸福、快樂。

不要總是牽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盡到你的責任和義務就行了。

有為法雖假,棄之則佛道難成;無為法雖真,執之則慧光不朗。

慈悲心發出來了,心胸自然就能打開,煩惱、業障自然而然地就會消失,心胸打不開,永遠活得累。

人心與佛陀一樣,都有同等的愛心;但因後天的習慣及習氣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語行動。所以,修心養生必須自己下功夫。

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

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為他人着想,這個就是慈悲。

不要因為小小的争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别人的大恩。

學佛,并不能保證我們一輩子都在順境中。學佛,只是讓我們能夠身在痛苦裏,心卻不被痛苦所掌控。

不能只顧自己,誰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棄,那樣會失去眾生,傷害眾生。

當内心可以容納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時,這就叫智慧與慈悲。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随形。

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佛曰:緣為冰,我将冰擁在懷中;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茶涼了,就别再續了,再續,也不是原來的味道了;人走了,就别再留了,再留下,也不是原來的感覺了;情沒了,就别回味了,再回味,也不是原來的心情了。慢慢的都會遠,漸漸的都會淡,擁有時,好好珍惜,離開了,默默祝福,人生的旅途,沒有人是應該要陪你走到最後的。

佛法越修越簡單,越修離你越近,你真正的修進去了,學進去了,佛心自現,自然光明。

佛教從來沒有教我們逃避現在,而是讓我們勇敢地接受人生、超越人生,戰勝生命中的一切煩惱和痛苦。

握緊拳頭,你的手裏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

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會上修,修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怎樣對境。想逃避現實是不可能的,智慧是歷煉出來的。

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麼?

連揮揮手這個簡單的動作,都是我們無法言説的疼。

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説,是一種懲罰。

不要過分在乎身邊的人,也不要刻意去在意他人的事。在這世上,總會有人讓你悲傷、讓你嫉妒、讓你咬牙切齒。并不是他們有多壞,而是因為你太在乎。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來!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一個人在處世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肚量。

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笑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好的愛情是你透過一個男人看到世界,壞的愛情是你為了一個人舍棄世界。

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

人生這一場,無法把握的東西已太多太多。既然如此,何不讓自己恣意縱橫灑脱自由地過完這一生。不言世間懊惱事,心頭自開白蓮花。人生相遇多歡顏,心地無礙自灑脱。

真正能放下的人,不會花精力解釋過去,而是面向當下,樂活現在,包容過去的情緣和關系。一場情緣,應好心珍惜,懷着感恩説再見。

在喜歡你的人那裏,去熱愛生活;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裏,去看清世界。

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再苦的人生也是人生,再難的日子也叫日子,眾生都在漂流,悟者上岸,迷者随波逐流。

簡單是福。眾生之苦,苦于繁忙。忙财富,忙名利,忙着争搶,忙于計較得失榮辱。争來搶去終是空。簡單的人,勤勞節儉,一切随緣而安。不需要為掙不盡的财富焦頭爛額,也不會為柴米油鹽而憂愁。不争,自然從容;不計較,所以常快樂。一方田園可養終生,一眼天地可怡情致。心閒是人生最好的福氣。

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佛説,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于心間。物随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強求只有痛苦。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态,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不讓自己活得累。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因緣而起,因緣而散。人生這條路,注定了孤獨的,如果夠幸運,有人能夠相伴一段,有説有笑,已然足矣。能夠相伴多久,又何必強求。

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

車水馬龍的都市裏,期待着繁華落幕,只為了尋找寂靜。

幸福:思量愚昧苦,智慧就是福;思量飢寒苦,飽暖就是福;思量勞役苦,逍遙就是福;思量離别苦,團圓就是福;思量戰亂苦,太平就是福;思量病死苦,活着就是福;苦境一思量,便有許多福;可惜世間人,幾個會享福?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勸世間人,知福且惜福;念佛生淨土,永享無量福。

忘記是很痛苦的,從前如是,今天也如是。不過,以前的痛苦是因為記不起,今天的痛苦,卻是怕自己無法忘記。今天,是一個新的開始,你可能因為某個理由而傷心難過,但你卻能找個理由讓自己快樂。人越往上走,心應該越能往下沉,心裏踏實了,腳下的路才能走得安穩。

驚擾别人的寧靜就是一種慈悲;不傷害别人的自尊就是一種善良。人活着,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别人的燈,做自己該做的事。

人生樂少而苦多,皆因本心被埋沒。修好這顆世俗心,一生順遂又快樂。

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麼,所以請不要抱怨。

靜是悟的結果;空,人生如白馬過隙,神馬都是浮雲。空者無計較,無執着。空是靜的極致。放下得失心,執着而不固執,放下而不放棄,看開而不看破,才能不被外物所左右。放下得失心,專注于當下,做眼前該做得事,才會有成功自在的人生。

不要屈服。這個對手可能是你的敵人,可能是你面臨的困境,也可能是你自己。誰都會有倒下的時候,關鍵是你能否再站起來;關鍵是你面對輸與赢的心态與姿态。

樂天知命,無喜無憂,妙性朗然,其樂難述。

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非外道,将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説不生。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尋。

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不讓别人起煩惱、自己也不起煩惱,這叫有修行了。

智者寂寂總無為,愚人碌碌把身縛。萬物之間無差别,虛妄偏愛何執着。整天思慮太用心,豈非犯了大過錯?

别人可以違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淨的心。

慈悲心是拔出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

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誠實的面對你内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佛法的修學是: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

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輕了多少事。心靈的寬度,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你包容了多少人。做人如山,望萬物,而容萬物。做人似水,能進退,而知進退。

佛經語錄 第3篇

【佛語有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語有雲:一刹便是永恒。佛語有雲:不可説,不可説。】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

人與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的差距,實際上是福報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脈的差距,實際上是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氣質的差距,實際上是涵養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實際上是心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與人都差不多,内心境界卻大不相同,心态決定命運。

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也。

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縛。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生命是一種緣,你刻意追求的東西也許終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遇的燦爛,反而會在你的淡泊從容中不期而至。我們馬不停蹄地尋找幸福,暮然回首,幸福其實就在身邊,我們需要做的是停下來,慢慢感受這份幸福。一生中,想要追求的東西太多了,殊不知,有舍才有得,這是一種智慧,而我們更需要這樣一份心境。

【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佛經》】

佛曰:不可説,不可説,一説即是錯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能為别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執着于某一事或某一物,就會患得患失,煩惱也接踵而至;如能看開一切,心無挂礙,就會無所畏懼。人生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當你看淡得失無謂成敗的時候,反倒順風順水遇難成祥。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有一顆平常心,遠離混濁,平靜如水,不為世間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

不要輕易和人發生争執,當有人和你無關緊要的争執時,你就讓他赢,因為你并未損失什麼。其實人生的幸福,一半要争,一半要随。争,不是與他人,而是與困苦。随,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後安。最怕該争時不争,該止時不止,總在糾結中痛苦着。随遇而安,随緣而止。

如來所説法,皆不可取不可説非法非非法。

太過于欣賞自己的人,不會去欣賞别人的優點。

【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萬法緣生,皆系緣分。】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廟宇未必有真佛,鬧市但許有高僧。何處不紅塵?何處無佛陀?何時何事何處不修行?《佛經》】

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聖,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勞爾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内心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念一清淨,心是蓮花開。心若清淨,三千大千世界,無處不是淨土。人生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态若安好,有什麼是真正過不去的坎呢?身在紅塵之中,凡事以善為本,有所為,有所不為,心坦然平和寧靜,如開放的蓮花一樣自然從容,不為誰開不為誰落。

道由悟達,立志為先自博地具縛凡夫,便欲跋涉超證直入聖域,其小因緣哉。故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是非天天有,不聽還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麼辦?

你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你郁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你惆怅,是因為自己不夠陽光;你嫉妒,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凡此種種,每一個煩惱根源都在自己這裏。所以,每一次煩惱出現,都是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門裏常説回頭是岸,回頭,從哪裏回頭?從自私自利回頭,從迷惑颠倒回頭,從貪嗔痴慢回頭,從五欲六塵上回頭。這一回頭,就回歸到我們的真如本性。迷,這一回頭就覺;邪,這一回頭就正;染,這一回頭就清淨。所謂回頭就是放下。大乘法叫你放下,諸位一定要知道是心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

如果你真的愛他,那麼你必須容忍他部份的缺點。

你的内心充滿歡喜,你才能把歡喜帶給别人;你的内心藴藏着慈悲,你才能把慈悲帶給别人。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貪嗔愚痴,他給人的當然也是貪嗔愚痴。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愁悶傳染給别人,因為舍什麼就會得什麼,這是必然的因果。

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人生最寶貴的不是時間和金錢,不是權力和地位,不是名譽和事業,而是親情和友情。親情和友情是千百年修來的緣,在大千世界纭纭眾生中,能相親相愛,相見相處,是多麼難得的緣分,願每個人都能珍惜這份緣分!緣到,報之以歡笑;緣散,報之以不厭。

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對你百依百順的人,能讓你如願以償的事都很少。你若非要計較,沒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你滿意。人活一世,也就求個心的安穩,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心寬一寸,路寬一丈。若不是心寬似海,哪有人生風平浪靜?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間就是這樣,誰也逃不過兩樣東西,一是因果,二是無常!心量越大,煩惱越輕;心量越小,煩惱越重。靜心。靜能生慧,智者無憂,計較是疼,比較是痛,淡然是福。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心。盡人事而順天意,随遇而安即得幸福。正心。心術不正損人害己,意志不堅諸事難成。

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

直心直行,直取無上菩提,可謂真大丈夫之所為。

随緣不變,不變随緣。随緣的人生,只有建立在道德原則的基石上,才能煥發它的光彩;而不變的原則,又必然要在多變的生活中随緣磨砺,才能成就它的穩固。随緣是需要學習的,沒有人能夠從不經過逆緣的苦痛,而圓滿完成随緣的學習。因為随緣,所以慈悲,真正随緣的人生,定是一個美滿的人生。

佛曰:笑着應對,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生活就是禅,在匆忙中活出一份超越的智慧,在平凡去走出一條人生的軌迹,動也是好,靜也是好,寵辱不驚。拿也好,放也好,去留無意。紛繁的喧鬧中,活出一份内心的寧靜沉澱,或者是一份安詳,讓命運在平和中運轉。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來,不念過去,如此安好。

不見垢法可厭,不見淨法可求,不見眾生可度,不見盤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不作不度眾生心,是名最上乘。

心無去來,即入涅盤。是知涅盤,即是空心。

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脱知見生。

有福德的人,通過欣賞别人的優點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光明;通過贊美他人的功德來讓自己的福德更加圓滿;通過觀照自心來讓自己的愛心和智慧更加發揮。缺福德的人,常常觀察别人的缺點來讓自己的内心更加污染;常常談論他人的是非來給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煩;常常評判别人的對錯來懲罰自己使自己倍受折磨。

佛教説千年修來同一飯,萬年修來同船渡,你能一起吃一頓飯,在一個家庭裏面一起過活,都不是偶爾發生的事情,而是我們多生累世積累起來的一種因緣。要成為夫妻父子母子這中間的因緣要修多少世呢?所以佛教有句話叫惜緣,要珍惜我們自己的因緣。惜緣從哪裏開始?惜緣就是善待彼此開始。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盤寂滅禅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釋迦牟尼的一句話:“伸手需要一瞬間,牽手卻要很多年,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若無因緣,何以相遇,若無相欠,怎會相見。向來緣淺,奈何情深,若不相見,因緣已盡,因緣已盡,再無相欠。】

【苦海難渡入佛門渡入佛門省自身省自身心忘紅塵心忘紅塵苦海難。】

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佛語有雲: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佛語有雲:心清自然涼,心誠自然靈。佛語有雲:寧靜而致遠。】

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不争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忏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如來説: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説: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寂靜不生,放曠縱橫,所作無滞,去住皆平。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一切皆為虛幻。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

與其説是别人讓你痛苦,不如説自己的修養不夠。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説皆是空。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説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説。《佛經》】

你説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你的嘴都像刀子一樣了,一割别人就出血,你語言到哪,别人就流血,還能豆腐心嗎?可不可以?要善語柔軟語贊嘆語,口不能惡口,不能挑撥離間,不能绮語妄語,這四種口業不能有。怎樣訓練在被種種違緣圍繞下,你還能超越其上,能完全地駕馭,這就要靠智慧。

不要總是牽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盡到你的責任和義務就行了。

【佛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是以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佛還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是以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愣嚴經·卷四大正藏第十九冊頁中》】

一切随緣,不為難自己,不勉強他人。不争自然平安,無欲當然清閒,心寬可享安樂。淡化一切煩惱。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一切心造,無心自解脱。人生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煩惱;有多少包容就有多少歡樂。

人生需要“歸零”。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将過去“清零”,讓自己重新開始。不要讓過去成為現在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人的心靈就像一個容器,時間長了裏面難免會有沉渣,要時時清空心靈的沉渣,該放手時就放手,該忘記的要忘記。删除心靈的垃圾,每天刷新自己,這樣才能重獲新生。

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人活着,一份自然再加一份真,不屬于自己的,不要去搶奪,因為他本就不屬于你,只是偶爾路過你;是自己的,時間會把他帶到你面前。人要善良,但更要有尺度,還要辯得清是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朋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付出真心或是發善心。做人不要斤斤計較,但要有原則。

.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脱。

心若簡單,生活就簡單;心若復雜,生活就充滿痛苦。

.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終無是處。

人生四大境界:一是痛而不言。話,妙在説與不説之間。無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和慘痛。二是笑而不語。微笑具有移山的力量,淡然一笑,有時勝過千軍萬馬。三是迷而不失。淡定是人生修煉,痴迷和失态會傷及自身。四是驚而不亂。寵辱很難不驚,心驚則心動,驚而不亂則具有别致之美。[美詞網]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

佛曰:菩提并無樹,明鏡亦無台,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如如者,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别,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獲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獲一個命運!

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盤。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别。

只有自己的心障礙自己,别的沒有什麼障礙。不相信不可思議的東西,就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你如果相信别人會對你好,那你是糊塗,你是迷惑颠倒。

如來説: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佛經語錄 第4篇

誠實的面對你内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别人。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盤、寂滅、禅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靜是悟的結果;空,人生如白馬過隙,神馬都是浮雲。空者無計較,無執着。空是靜的極致。放下得失心,執着而不固執,放下而不放棄,看開而不看破,才能不被外物所左右。放下得失心,專注于當下,做眼前該做得事,才會有成功自在的人生。

眾人的路,眾人走,磕磕碰碰無可避免;天下情緣,天下結,聚聚散散無可厚非,理解,才能寬容;寬容,才有寧靜;看開,方能釋懷;看透,方能淡泊。

年輪一圈圈密集,能回憶的故事卻少之又少。

颠沛流離,只為尋找人生下一個落腳點。

透過生死,才會明白健康的重要;透過成敗,才會明白通達的重要;透過得失,才會明白淡泊的重要。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過于苦苦追求那些原本可以放棄的,卻忽略了生命中那些最最寶貴的。人生難免會有迷茫,關鍵在于明白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多點淡然,少點虛榮,活得真實才能活得自在。

凡事都有規律,心情再急迫,也要等待恰當的時機。時機再好,也要具備相應的素質。素質再佳,也要合适的機緣。一切皆備時,自可收獲喜悦。假如條件不成熟時,該怎麼辦呢?最佳的方法是:等待,努力,不抱怨。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裏,你為什麼要充滿着煩惱呢?

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幹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花開必有花落,雲聚必有雲散。痛過了,增一份從容,傻過了,增一分智慧,哭過了,增一分沉靜,笑過了,增一分豁達。心無雜念,慈悲為懷,走過了,就過了。眼光放遠了,心路就寬了。

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不管你經歷過多少事情,最後還是要放下,一切歸于塵土。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茶涼了,就别再續了,再續,也不是原來的味道了;人走了,就别再留了,再留下,也不是原來的感覺了;情沒了,就别回味了,再回味,也不是原來的心情了。慢慢的都會遠,漸漸的都會淡,擁有時,好好珍惜,離開了,默默祝福,人生的旅途,沒有人是應該要陪你走到最後的。

人生,最快樂的那莫過于奮鬥。不管昨天有多風光榮耀,抑或苦澀不齒,都過去了,無可更改,無法再來。唯有重拾心情,重新上路,才是我們今天唯一的抉擇。人生苦短,财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簡單的生活就是快樂的生活。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先悟妙心,行無修之修,證無證之證,不用向外馳求,只自回光便了。

寧靜則是心靈的潔淨,寧靜是一種禅意。心中寧靜,就不會困于喧嚣的市井,不會被流言蜚語擾亂心智。心中寧靜,意味着能靜下心來思考,人因思考而得到靈魂的自由和永恒。

在日常生活裏面,分别執着要淡薄,看得淡薄就是看破。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疑物,何處染塵埃。

真正能放下的人,不會花精力解釋過去,而是面向當下,樂活現在,包容過去的情緣和關系。一場情緣,應好心珍惜,懷着感恩説再見。

放過自己,也是一種放生。人生中難免遭遇痛苦,生起煩惱,但不必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牆上的幾個墨點不放,黑暗就會占據你的視野;如果總是執着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會讓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過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種放生。

一片葉,落在哪裏都是歸宿。一朵花,開在哪裏都是芳香。一個人,走到哪裏都是生命。一顆心,想到哪裏都是情愫。佛説:随緣放下,心安是家。

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别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别人可以違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淨的心。

人生的境界,説到底,是心靈的境界。若心亂神迷,無論我們走多遠,皆難以捕捉人生的本象,難以領略有韻致的風景。唯有心靈的安靜,方能鑄就人性的優雅。這種安靜,是得失後的平和,是誘惑時的恬淡,是困苦中的從容,是微笑面對這個混濁的世界,慢慢地去看清、看透、看穿、看淡的一個漫長的過程。

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須控制現在。

大氣之人,能安安心心做好本分的角色,認認真真幹好手頭的事情,不為名利而争鬥,不為錢财而糾結。大氣之人能讓自己的世界海闊天空,即便一時失意,終得大器晚成。該來的終究會來,該走的也一定會離開。凡事都存在前因後果,因緣成熟了,果報便產生了,無法阻擋。

所有的相遇,最終都會别離,只是告别的方式不同而已。這當中,沒有可惜,沒有不幸,只因這世界所有的故事,從緣起,從緣滅。

佛説,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于心間。物随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強求只有痛苦。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态,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不讓自己活得累。

放下,便是重生,舍棄,便是擁有,别懂得太晚。

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應作如是觀諸法因緣生,我説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説。

人生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寬容,就有多少快樂,心若放不下,自然就成了負擔,負擔越多,人生就不會快樂,那麼,我們又何必自尋煩惱,傷人傷己。

忌妒别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别人,也不可能減少别人的成就。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有德自然香。原諒别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好的生活就是不瞎想,做得多,要的少,常微笑,懂知足。

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無栖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亦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有時是難免的。

品一盞茶,洗去塵埃,洗去滄桑,洗去虛情假意。然後,在一盞禅茶時間裏,獲得坦然,獲得清淡,獲得寧靜。我等你,與我共續一場遺留在前世的禅茶之約。你若來,我定與你聽雨品茗,笑談浮生滄桑,風月年華。

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

凡事不必苛求,來了就來了;遇事不要皺眉,笑了就笑了;結果不要強求,做了就對了;生活就是一種簡單,心靜了就平和了。不要去拒絕忙碌,因為它是一種充實;不要去抱怨挫折,因為它是一種堅強;不要去選擇沉默,因為它是一種傷害;不要去拒絕微笑,因為它是你最大的魅力!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别人能幫的了你一時,但幫不了你一世。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能真正幫的。了你一世,這個人就是你自己。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向别人求助,要學會靠自己救助自己。謹記:求人不如求己。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説,是一種懲罰。

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沒人能一手把你拽到天堂,也沒人能一腳把你踩到地獄,命運中所謂痛苦與快樂,只是内心感受,當你超越自己的狹隘和自私時,你會感到處處是天堂;當你被煩惱糾纏不清時,哪裏都是地獄。所以説,萬法唯心,命自我造。命運如何,就看你怎麼去努力,怎麼去看待。命運就在你的手裏,也在你的心裏。

每一個在你的生命裏出現的人,都有原因。喜歡你的人給了你温暖和勇氣,你喜歡的人讓你學會了愛和自持,你不喜歡的人教會你寬容與尊重,不喜歡你的人讓你自省與成長,沒有人是無緣無故出現在你的生命裏的,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為他人着想,這個就是慈悲。

用傷害别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生活時常和我們開着玩笑,你期待什麼,什麼就會離你越遠;你執着誰,就會被誰傷害得最深。所以,做事不必太期待,堅持不必太執着;要學會放下,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放下沒有結果的執着。所以,凡事要看淡一些,看開一些,看透一些,什麼都在失去,什麼都留不住,唯有當下的快樂與幸福。

一個人的性格如果咄咄逼人,就算才華再超群、智慧再尖鋭,也難有一展抱負的餘地,如同太硬的木頭最容易折斷。所以,我們要懂得謙和、忍讓、與人為善。

培養興趣,而不養成癖好;學習正直,而不學成古板。

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确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關于佛經語錄推薦4篇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