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馬爾
一個信息發佈的網站

你以為你知道金橘是啥嗎,你不知道

今天小編(習又夏)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你以為你知道金橘是啥嗎,你不知道,歡迎閱讀~

英國著名的左翼詩人托尼 · 哈裡森(Tony Harrison)曾寫過一首詩,《給約翰 · 濟慈一顆金橘》(A Kumquat for John Keats)。那時的托尼 · 哈裡森年際不惑,在讀過了濟慈描寫各種水果的浪漫詩句之後,他用這種透着一點點酸、一點點澀、又一點點甜的水果,通過一首長詩,向濟慈致敬。

他這麼寫道:

不是橙子、不是青檸、也不是蜜桔,

這種來自東方的柑橘,大小只能與櫻桃相比;

從樹上摘下,整個吃下去,

甜的果肉,酸的皮——抑或是酸的果肉,甜的皮?

不管吃過多少我仍無法分清,

人過中年的我依舊不惑于世……

或許,是金橘這樣混合的滋味,讓哈裡森想起了酸甜交織的生活;而他也想把這種滋味,穿越時代,與給予他啟發和感慨的濟慈分享吧。

藝術總是來源于生活丨 Mgmoscatello / wikipedia

這首詩被編入了一本 1981 年發行的小冊子上,封面和内頁繪有精美的金橘枝葉。哈裡森覺得,要是濟慈嘗過金橘,一定會感嘆并賦詩一首;可惜在濟慈的年代,金橘這種東亞土生土長的植物,還沒在歐洲出現呢。一直要到 1846 年,植物學家羅伯特 · 福瓊(Robert Fortune)才把金橘從遙遠的中國南方帶到了歐洲,一起帶去的還有杜鵑、牡丹和菊花。就連金橘的英文名字 "Kumquat",也是由廣東話 " 金柑 " 而來。

從金玉滿堂到酸甜可口

在歐洲,最初金橘并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裝飾花園的,雖然果實能吃,但連皮帶肉一口吞,估計也不是特别合大多數人的胃口。在中國南方,金橘很多時候也是一種盆栽裝飾灌木,剛好在春節前後結果,橢圓的、金色的果子,像小燈籠一樣點綴在綠葉之中,真是" 金玉滿堂 " 又 " 吉(桔)祥如意 "

金橘是典型的觀果盆栽植物丨 karimala / garden know how

對了,金橘開花的季節,白色的小花兒也非常可愛喔。

當然,更重要的是吃。哈裡森可能沒吃出皮肉究竟哪個是酸哪個是甜,大約是是吃得不夠多的原因。的确,金橘的皮、肉并不像許多柑橘屬的親戚一樣,能拆成外皮、中皮和一瓣一瓣的内皮,這些部位幾乎是粘連在一起,大概是因為太小啦。

小巧精致的金橘花丨 kwanchaichaiudom / garden know how

真要細究起來呢,其實金橘的皮是帶甜味兒的,有一種特殊的清香,這種氣味來自一些倍半萜烯,包括 α - 柑油烯、石竹烯、蛇麻烯等等(哎呀反正知道了也沒用的)物質。這香氣反正我是挺喜歡的," 似桔而非,若柚而香 "(魏王《花木志》),甚至有人從皮裡提取金橘精油呢。

金橘裡面的瓤,就有點酸澀啦,還帶着綠色芯兒的籽,但你也沒辦法剝下,就一股腦兒吞了吧。

金橘之名從何來?

先一口氣吃幾個休息一下,我們再來講講 " 金橘 " 的名字。

這故事可就多了,什麼 " 金柑 "" 金桔 "" 金棗 ",舊時候還有 " 羅浮 "" 盧橘 "" 金彈 " 等别稱。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錄," 此橘生時青盧色,黃熟則如金,故有金橘、盧橘之名。"

可先别着急為 " 正統 " 而撕起來,這些别稱,指的有可能是同一屬的别的種,而這些不一樣的種,也可能會同時擁有 " 金橘 " 的名字。(一部分原因呢,是因為柑橘一家的基因實在是太混亂了,各種雜交,金橘也一樣 <戳這了解更多>。)

今天我們說的 " 金橘 ",指的是   Citrus japonica,屬于柑橘屬,也就是說跟橙子他們的關系還蠻近的。

又一個芸香科亂雜交大慘案受害者出現了!丨 Phuong Tran / Flickr

而在著名柑橘分類學家(不知道他一生吃了多少橘子橙子和柚子)華爾特 · 施文格(Walter Swingle)那兒,金橘和它的各種近親們單算一個金橘屬(Fortunella,咦這個名字好熟悉,前面那個羅伯特 · 福瓊前來刷臉……)。這個應該是金橘 / 金柑的 " 正統 ",有圓形的、也有橢圓的,學名中的   japonica   是日本的意思,由長期在日本做研究的植物學家卡爾 · 通貝裡(Karl Thunberg)在日本發現并賜名。

另外一種有名的 " 金橘 ",是 Citrus margarita(或者 Fortenella margarita),又稱為 " 長實金柑 "(長実金柑,Nagami Kumquat),果實基本都是橢圓型的,味道沒有太大差别,相比起裝飾,用于吃的時候更多。

還有一種 " 美華金橘 "(Fortunella crassifolia),原產于寧波,被稱為 " 寧波金彈 ",果皮甜,果肉也甜,整個兒味道要好得多。宋代範成大的《桂海虞衡志》(1175 年)中所述的金橘,大概就是這種,而 " 出浙江者皮甘肉酸 ",也讓他覺得有幾分奇怪呢——原來不是一個種的。

圖片:Serg!o / wikipedia

此外,之前在中國台灣大熱的" 金桔檸檬 "飲品,用了 " 金橘 / 金桔 " 的名,但其實偏得有點遠了。這種果實稍大、形狀渾圓、裡面瓣瓣分明、一口下去酸掉你大牙的果子,其實是馬來西亞原產的 " 四季橘 "(Calamondin,Citrofortunella × mitis),很可能是金柑 / 金橘與青檸(Lime,Citrus  × aurantiifolia,又稱來檬)的雜交種。想想,金桔檸檬聽着挺可口,但四季橘這麼酸,再加一個檸檬更是酸死人,要放多少糖才能喝得下口啊,要減肥的姑娘們可多上點心了。

是不是很自然地看圖生津了呢?丨 vpaaz.org

教你一個高階吃法

好不容易搞清楚了金橘和它的各種親戚,新鮮的金橘也吃過了,該介紹一些高級吃法了。連皮帶瓤透着酸澀味兒的金橘,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而做成蜜餞、或者點綴在其它吃食中,就很難被人拒絕了吧。

雖然在過去,糖是一種挺奢侈的東西,但在富庶的江南,甜味兒的東西可不少見,而用糖來保存新鮮水果也是一種美味又有效的方式,又稱 " 糖色 "(跟紅燒肉那個糖色不一樣喔)。杭派的 " 塘栖蜜餞 " 中,就有" 蜜浸金桔 "一味,由果肉加糖共煮,浸漬在糖液中,果肉細致,澀味盡消,餘留香甜和一絲絲的酸味。

甜蜜的金橘果脯丨 Elise Bauer / simply receipets

袁枚《随園食單》由夏曾傳補證的 " 補糖色單 ",專門記錄清末的各類蜜餞,其中也有金橘餅的做法—— " 用金桔打扁,加冰糖熬熟,帶滷盛磁罐中,香美異常。甜中微帶酸意尤妙,其滷啜之,可以沁脾。或用糖生腌亦可 "。

金橘也會作為一種具有特殊香味的配料,加入烹饪的 " 脍醋 "(一種用豆蔻花腌制的烹調香料)中,或者像揚州方糕這樣的點心裡。在中國台灣宜蘭一帶,用糖熬制的 " 金棗糕 " 也是一種相當受歡迎的蜜餞。

晶瑩剔透的宜蘭金棗糕丨 top3.com.tw

想自己做簡易蜜餞也很容易:金橘摘下來清洗幹淨,對半切開,把核去掉,然後用大量冰糖和水,放進鍋裡,大火煮開之後小火慢炖,煮至湯汁粘稠。然後,玻璃罐子開水消毒,把煮好的金橘倒進去,裝得滿滿的,然後密封冷卻。這一罐金橘,就能從冬日吃到開春了。

美貌又可口的金橘蜜餞丨龍飛鳳舞 / 豆果美食

作者:李子

題圖來源:karimala / garden know how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轉載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關于你以為你知道金橘是啥嗎,你不知道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習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