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惠惠君)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集英社旗下的都市怪談遊戲,做成了“《走近科學》模拟器”,歡迎閱讀~
" 都市傳說大多都是在傳播過程中,被添油加醋了的謠言。溯其根源,幾乎都是些無傷大雅的閒話而已。"
《都市傳說解體中心》正式發售了。
這部由獨立團隊墓場文庫開發、集英社遊戲發行的作品,看名字的前半部分很容易理解,顯然預示着遊戲會圍繞着各種都市傳說展開——反而是後半部分的 " 解體中心 ",會讓國内玩家產生一些疑惑。
目前 STEAM 平台 " 特别好評 " 中
" 我們也擔心會不會讓中國玩家覺得是比較恐怖的故事。"去年 9 月,我們和集英社遊戲的人士見面聊到這款作品時,他們也曾表達過這樣的擔憂。
中日兩國雖然都使用漢字,有些詞匯表記相同,含義卻相差頗大。" 解體 " 在中文中有着崩潰、瓦解的意思,甚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肢解動物或人類的身體,但在日語中,這個詞的意思接近 " 拆解 " 和 " 解構 "。顧名思義," 都市傳說解體中心 " 就是解構都市傳說的地方。
所以和許多以都市傳說為主題的遊戲不同,《都市傳說解體中心》并不是怪力亂神的超自然故事,相反,玩家在遊戲裡要做的是為各種怪異事件賦予現代化诠釋,換句話說,就像 " 走近科學 "。
正如遊戲的開場動畫所言:" 都市傳說大多都是在傳播過程中,被添油加醋了的謠言。溯其根源,幾乎都是些無傷大雅的閒話而已。"
這使得遊戲雖然涉及部分超自然要素,比如玩家扮演的女主角能透過眼鏡看到人類的歷史活動痕迹,男主角會心靈感應,但作品的整體氛圍相對輕松,玩家要做的是與同伴一起調查怪異現象,根據掌握的線索揭開都市傳說背後的真相,在這個過程中了解都市傳說當事人的過去。
喜歡懸疑推理向文字冒險的玩家大多會認同這樣的觀點:一款推理遊戲的魅力,不僅在于解謎的設定,遊戲中的氛圍營造以及引導玩家解謎的方式同樣重要。
在《都市傳說解體中心》中,都市傳說是通過人們的謠言產生的,那麼引導玩家思考這些謠言來自何處,如何傳播,應該如何進行反向解讀就成了重點。為了呈現這一點,在 " 現場調查 " 之外,遊戲還特别設計了 " 網絡調查 " 環節,模仿輿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播。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作的故事内容緊貼現代社會,網上所讨論的内容,諸如 " 爸爸活 "" 女網紅 "" 抑郁症 " 等,也基本都是現代社會中網民所無比熟悉的話題,再加上本地化水平堪稱出色,互聯網特有的語言暴力、诽謗中傷、天賦型抽象發言這種荒誕感幾乎能讓每個玩家感同身受。
有時候會覺得是不是過于本地化了
但另一方面,《都市傳說解體中心》的信息收集過程又顯得過于簡單了,無論是 " 現場調查 " 還是 " 網絡調查 ",本着 " 撿到籃子裡的都是菜 " 的精神,只要當玩家和所有可互動目标全部互動一遍,線索總數搜集完畢,便會自動開啟腦内推理環節。
而這個推理環節,甚至很難稱得上是 " 推理 ",對于看過劇情的玩家來說無外乎是小學生級别的 " 完形填空 " 難度。即便有部分幹擾選項,依然可以靠窮舉法解決:
我很難簡單定義這種固定編排帶給玩家的遊戲體驗好還是不好,優點是,它成功避免了許多玩家會在同類遊戲裡出現的卡關問題,玩家不用因為沒有注意或收集到某個線索反復奔走,再加上劇情優秀、邏輯完善、美術風格表現力頗高,整個遊戲流程并不會讓我感到審美疲勞。但同時,這種過于線性的流程管理終究是剝奪了玩家自由探索的樂趣,以及對事件的掌控感和沉浸感。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盡管是像素畫風,但制作組對角色眼神的刻畫相當到位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編排效果可以說是開發團隊故意為之。此前在接受《Fami 通》采訪時,制作人曾提到過本作的開發目标:" 最重要的是設計一個允許所有玩家都能玩到結局的系統。"
涉及到劇透,本文不在此透露太多結局内容,值得一提的是遊戲在整體上采取了明暗線并行的結構。盡管前五章對應五個不同的事件,看似彼此獨立,但随着玩家推進劇情,此前通關網絡信息、同伴對話鋪設的伏筆,将會在第六章交織開來,實現完全反轉——這大概也是制作組某種程度上,寧願犧牲遊戲性也想讓所有玩家能玩到結局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認為《都市傳說解體》最精彩的地方并不在于抓人眼球的都市傳說,探求真相的過程,或是精巧又酣暢淋漓的叙事詭計,而是對現代社會下芸芸眾生的洞察。
大部分時候,都市傳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 添油加醋的謠言 " 和 " 無傷大雅的閒話 ",是人們固執己見所相信的 " 觀念 " 和 " 看法 ",這些并不以物質形式真實存在的東西,卻在真實地影響着現實世界中人們的行為與社會運轉。
關于集英社旗下的都市怪談遊戲,做成了“《走近科學》模拟器”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惠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