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嬴覓晴)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小朋友們的壓歲錢,充進5萬好評的“英語學習軟體”,歡迎閱讀~
披上學習外衣,繞過了 " 防沉迷 "。
我第一次看到《英語天天練》,是在火車隔壁座的小孩捧着的手機螢幕上——我此前還從未聽說過這個 App,也低估了它的影響力。
那個孩子捧着手機,聚精會神地盯着螢幕,在滿屏花花綠綠的道具間熟練地操控着一個主角,就像在玩一個普通的第三人稱遊戲。但螢幕右上角還有一個視窗,播放着語錄的視頻,一名真人老師正在講課。
大概這樣的畫面
在這名老師的引導下,小朋友不停地切換場景走着,收集地圖上的 " 氧原子 " 和 " 氫原子 "。而當他極其了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後,視頻裡的老師說道:" 現在它們合成水分子。" 之後依循類似的引導,老師又向小朋友傳授了 " 水分子的液化和凝固 " 的相關知識。
這個軟體就是《英語天天練》。小朋友向我介紹說,學物理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功能,他平時更多是在用它 " 邊玩遊戲邊學英語 "。
我拿出自己手機在 App Store 搜了搜,發現這個軟體有着近 5 萬評價和高達 4.6 的評分。
看着小朋友使用這個軟體時投入的神情,我一度感嘆原來在不知不覺間,真的有一款娛樂軟體做到了 " 寓教于樂 " ——然而當我更深入地了解後,才發現事實也并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
1
正如那位小孩介紹的一樣,我看到的《英語天天練》使用場景只是它的一個分支功能——事實上,它在大部分時候更像《蛋仔派對》和《元夢之星》那樣的派對遊戲。
很有節日氣氛
一進遊戲,見到的就是一個視野開闊的遊戲大廳,玩家可以和場景内的許多道具互動,但前提是你能夠正确跟讀出點擊這些道具所跳出的單詞,之後才可以做出 " 滑滑梯 "" 開寶箱 "" 拿炸彈炸人 " 等動作。
除了大廳裡的這些簡單互動,《英語天天練》還包含着更多的 " 小遊戲模式 "。和其他派對遊戲類似,這裡也能進入各種不同的 " 地圖 ",去參與包括 " 狼人與偵探 " 的非對稱鬼抓人,有跑酷吃金币的 " 飛車跑酷 ",還有變身成道具的 " 躲貓貓 " 等各種場景遊戲。
這些小遊戲倒也不能說和 " 練英語 " 毫無關系——身處這些地圖中,螢幕下方還是每隔幾秒就會出現一句英語例句,玩家可以通過跟讀去消除它,但把它晾在那兒不去理會,也就是有些礙眼。
後來在一家商場的手機專櫃,我又見到一個小孩正聚精會神地用櫃台上的試用機,玩着《英語天天練》裡的 " 狼人與偵探 " 模式,而當有例句出現時,他通常會無視,除非那行字妨礙到了他走位操作。
等到他打完一局,我問他記得剛才自己讀了什麼嗎,他說 " 那誰記得啊,忙着和屠夫拉扯呢,能跟着念出來就不錯了。" 然後馬上開始了下一把。
其中的小遊戲
在作為主要玩法的小遊戲裡,《英語天天練》的口語練習和玩法的結合反倒不如遊戲大廳,就像是一層為了能有 " 練英語功能 " 勉強貼上去的皮一樣,松散到幾乎達不到練英語的目的。
手機店裡遇到的小朋友告訴我,他覺得這裡面的練英語基本沒什麼用。遊戲裡他一直要全神貫注準備着看屠夫從哪邊過來,根本分不出精力去看螢幕下方的字,幾乎是憑本能在跟着讀單詞,至于詞意就更不知道了。
小朋友表示他其實很看不上這《英語天天練》,說這遊戲完全就是抄襲,還劣質,畫面操作什麼都差。但是他在《第五人格》裡的防沉迷時間到了,只好拿這來當個低配平替——就像他現在也是拿不到家長的手機來玩遊戲,只好來商場拿試用機當個平替。
2
這位小朋友告訴我,《英語天天練》在他的同學之間并不是個秘密。
雖然他的同學裡玩《第五人格》的人不多,但大部分人都會玩《蛋仔派對》,他第一次聽說《英語天天練》正是因為其 "《蛋仔派對》代餐 " 的身份。
對他來說,《英語天天練》" 還有一點好 ",就是玩的時候,家長在一旁聽着會覺得他是在讀英語,通常也不會來看他到底在幹什麼,讓他 " 可以放心地玩好久。"
地圖玩法與《第五人格》《黎明殺機》如出一轍
事實上,《英語天天練》也默認開啟 " 青少年防沉迷 " 模式,每小時都會跳出提醒,需要家長刷臉才能解鎖繼續遊玩。但看着那些 " 趣味化沉浸式的學習方式 ""3D 互動和遊戲化激勵體系 " 和 " 全面提高孩子學習效率 " 的宣傳語,誰又會擔心自己孩子對于學習太過 " 沉迷 " 呢。
在軟體内的留言區,能看到不少顯示為 SVIP 的用戶,以家長的口吻,稱贊這個軟體培養了自己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願意為其付費。
但在 App Store 的評價區完全是另一幅景象——你能看到都是用戶在反饋遊戲 BUG 和平衡性,和尋常遊戲沒什麼兩樣。
3
回頭來說,作為一個學習軟體,即便包含了一些遊戲内容,但《英語天天練》是不是至少能解決孩子們想要往裡面充錢的問題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能看到多條關于《英語天天練》的投訴。
這些投訴内容主要集中在自動續費扣款争議上。其中有多位家長投訴遊戲存在 " 隐性自動扣費 ",《英語天天練》在免費試用了 3 天會員後,在未收到任何續費提示的情況下被扣除了全年的會費,認為存在 " 誘導試用後強制扣費 " 的消費陷阱;
同時和許多以未成年人為主要閱聽人的遊戲一樣,也有不少家長稱 " 扣款行為發生在不知情狀态下,聯系平台後未得到有效退款處理 ",無法完成退款操作。
在這款軟體裡,付費點基本可以分為 " 玩家向 " 和 " 家長向 " 這部分。面對家長時,《英語天天練》的充值邏輯非常簡單,那就是開通更多課程的 VIP 和 SVIP,雖說價格不便宜,但至少 " 合理透明 "。
但在面向身為玩家的孩子們時,《英語天天練》的付費就立馬變得更讓人眼熟了。
遊戲裡玩家控制的角色有時裝和寵物,平時做做任務能獲得免費的衣服頭飾,會提供不同的 " 時髦值 "。但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看的套裝,拿到更可愛的寵物,在遊戲裡展示更高的 " 時髦值 ",就需要充值獲得。
充值後,就能獲得代币開啟遊戲裡的 " 學盒 " ——其實就是普通手遊裡的抽卡。學盒裡會根據不同主題(也就是卡池),随機放入不同的套裝、皮膚、家園家具和頭像表情,等着玩家們開盒獲得。
顯然,這些已經完全就是遊戲付費系統的付費邏輯,就連套裝、皮膚和表情這些付費點都一模一樣。這時候唯一能和學習扯上關系的,可能就只剩 " 學盒 " 這一個名字了。
對于見過《英語天天練》正經一面的家長來說,他們可能并不會在每一次為其付費時都檢查消費點,從而誤以為只是在開通新的課程或是續費 VIP ——直到某一天,他們發現這筆開銷實在有些超支,或是見到了這個軟體的另一面。
然後,就是我們在消費平台上所見到的那些投訴和退款要求。
結語
其實我第一次在火車看到《英語天天練》時,最開始是向那位孩子的家長詢問這個遊戲的名字。
當時正刷着短視頻的他支吾了一會兒,讓孩子自己跟我說在用的軟體是什麼。
之後我又問那位:這個《英語天天練》用起來貴嗎,學習效果怎樣。他回答說自己也就給充了一個會員,孩子也很喜歡:" 現在孩子才 6 歲,到底學沒學到不知道,但跟着練練總比不開口好吧。"
到我下車之前,小孩早就通過 " 物理課 " 攢夠了 " 體力 ",玩了一個多小時的小遊戲,嘴裡時不時念上幾句單詞。
這些小朋友們會希望《英語天天練》的 " 秘密 " 被更多人們知道嗎?答案想必是否定的。不過我又回憶了一下自己的童年,想到了文曲星、想到了一些電腦上的 " 電子學習軟體 ",我又确信了每一代人,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英語天天練》。
關于小朋友們的壓歲錢,充進5萬好評的“英語學習軟體”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嬴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