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國學經典語錄熱門4篇,歡迎閱讀~
國學經典語錄 第1篇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禮記》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詩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風行水上,自然成文。《周易》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周易》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
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墨子》
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周易》
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記》
内省不疚,未何憂何懼!《論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福不擇家,禍不索人。《管子》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戰國策》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詩經》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風相鼠》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戰國策》
君子以遏揚善,順天休命。《周易》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志》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懼以終始,其要無咎。《周易》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呂氏春秋》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詩經》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荊轲刺秦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見禍于未萌。《三國志》
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周易》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周易》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君子好遁,小人否也。《周易》
言必行,行必果。《論語》
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周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詩經》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道德經》
含弘光大,品物鹹亨。《周易》
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周易》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周易》
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周易》
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孫子兵法》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南史》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孟子》
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周易》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
學不可以已。《荀子》
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韓非子》
驽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道雖迩,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
事以密成,語以洩敗。《韓非子》
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後漢書王符傳》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周易》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管子》
夫妻反目,不能正室。《周易》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周易》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周易》
勞謙君子,萬民服也。《周易》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
在家千日好,出門處處難。《增廣賢文》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來而不往,非禮也。《禮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論語》
吞舟之魚,不遊枝流;鴻鹄高飛,不集污池。《呂氏春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千丈之堤,以蝼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探赜索隐,鉤深致遠。《周易》
不遠復,無祗悔,元吉。《周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荀子》
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周易》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周易》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孫子兵法》
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周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
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周易》
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
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周易》
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
澤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周易》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周易》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莊子》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上天下澤。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周易》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禮記》
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周易》
慎爾言,将有和之;慎爾行,将有随之。《呂氏春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
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周易》
積之而後高,盡之而後聖;故聖人也者,人之所積也。《荀子》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周易》
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周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負且乘,致寇至。貞吝。《周易》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宋朱熹讀書之要》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周易》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
明大數者得人,審小計者失人。《管子》
得眾而不得其心,則與獨行者同實。《管子》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賊也。《荀子》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增廣賢文》
千裡之堤,潰于蟻穴。《韓非子》
勿多言,多言多敗;勿多事,多事多患。《管子》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周易》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周易》
家有常業,雖飢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韓非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韓非子》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禮記》
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孫子兵法》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亂。《管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君子以慎德,積小以高大。《周易》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莊子》
物無妄然,必有其理。《周易》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周易》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周易》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兵法》
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韓非子》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
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周易》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孟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地中有水,君子以容民畜眾。《周易》
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周易》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周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莊子》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周易》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國學經典語錄 第2篇
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周易》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孫子兵法》
福不擇家,禍不索人。《管子》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志》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孟子》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禮記》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周易》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
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周易》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論語》
負且乘,致寇至。貞吝。《周易》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地中有水,君子以容民畜眾。《周易》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
千裡之堤,潰于蟻穴。《韓非子》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
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周易》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賊也。《荀子》
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墨子》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禮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周易》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周易》
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周易》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詩經》
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周易》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風行水上,自然成文。《周易》
君子以遏揚善,順天休命。《周易》
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周易》
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周易》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荀子》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南史》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勿多言,多言多敗;勿多事,多事多患。《管子》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夫妻反目,不能正室。《周易》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澤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周易》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
言必行,行必果。《論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孫子兵法》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
不遠復,無祗悔,元吉。《周易》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兵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
來而不往,非禮也。《禮記》
上天下澤。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周易》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探赜索隐,鉤深致遠。《周易》
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周易》
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後漢書王符傳》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道雖迩,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周易》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周易》
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君子好遁,小人否也。《周易》
驽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周易》
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道德經》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
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
慎爾言,将有和之;慎爾行,将有随之。《呂氏春秋》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孫子兵法》
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韓非子》
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韓非子》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周易》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得眾而不得其心,則與獨行者同實。《管子》
吞舟之魚,不遊枝流;鴻鹄高飛,不集污池。《呂氏春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記》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周易》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戰國策》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韓非子》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見禍于未萌。《三國志》
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周易》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學不可以已。《荀子》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詩經》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周易》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懼以終始,其要無咎。《周易》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周易》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周易》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千丈之堤,以蝼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孫子兵法》
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君子以慎德,積小以高大。《周易》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莊子》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亂。《管子》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家有常業,雖飢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韓非子》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增廣賢文》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含弘光大,品物鹹亨。《周易》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周易》
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周易》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管子》
積之而後高,盡之而後聖;故聖人也者,人之所積也。《荀子》
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周易》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荊轲刺秦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周易》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周易》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内省不疚,未何憂何懼!《論語》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戰國策》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風相鼠》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孟子》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詩經》
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周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呂氏春秋》
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周易》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事以密成,語以洩敗。《韓非子》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詩經》
明大數者得人,審小計者失人。《管子》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周易》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在家千日好,出門處處難。《增廣賢文》
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周易》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莊子》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莊子》
物無妄然,必有其理。《周易》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周易》
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禮記》
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周易》
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宋朱熹讀書之要》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勞謙君子,萬民服也。《周易》
國學經典語錄 第3篇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各從其類也。《易經》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道德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
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易經》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楚辭》
莫非王臣。《詩經》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易經》
國學經典語錄 第4篇
勿多言,多言多敗;勿多事,多事多患。《管子》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周易》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孟子》
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周易》
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
不遠復,無祗悔,元吉。《周易》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孟子》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風相鼠》
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學不可以已。《荀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後漢書王符傳》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上天下澤。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周易》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周易》
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南史》
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詩經》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周易》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
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記》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周易》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地中有水,君子以容民畜眾。《周易》
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周易》
懼以終始,其要無咎。《周易》
驽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君子以遏揚善,順天休命。《周易》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積之而後高,盡之而後聖;故聖人也者,人之所積也。《荀子》
君子以慎德,積小以高大。《周易》
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周易》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莊子》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增廣賢文》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
明大數者得人,審小計者失人。《管子》
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韓非子》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韓非子》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周易》
勞謙君子,萬民服也。《周易》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禮記》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詩經》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莊子》
吞舟之魚,不遊枝流;鴻鹄高飛,不集污池。《呂氏春秋》
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禮記》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君子好遁,小人否也。《周易》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
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周易》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莊子》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家有常業,雖飢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韓非子》
負且乘,致寇至。貞吝。《周易》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宋朱熹讀書之要》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言必行,行必果。《論語》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詩經》
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呂氏春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周易》
含弘光大,品物鹹亨。《周易》
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孫子兵法》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孫子兵法》
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周易》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戰國策》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
澤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周易》
探赜索隐,鉤深致遠。《周易》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周易》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見禍于未萌。《三國志》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
來而不往,非禮也。《禮記》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賊也。《荀子》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道雖迩,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
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周易》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周易》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周易》
千裡之堤,潰于蟻穴。《韓非子》
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
慎爾言,将有和之;慎爾行,将有随之。《呂氏春秋》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論語》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
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墨子》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兵法》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孫子兵法》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管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亂。《管子》
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周易》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周易》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周易》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周易》
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韓非子》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周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周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志》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詩經》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周易》
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周易》
物無妄然,必有其理。《周易》
福不擇家,禍不索人。《管子》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荊轲刺秦王》
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周易》
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荀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
夫妻反目,不能正室。《周易》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周易》
風行水上,自然成文。《周易》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周易》
内省不疚,未何憂何懼!《論語》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周易》
在家千日好,出門處處難。《增廣賢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得眾而不得其心,則與獨行者同實。《管子》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道德經》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孫子兵法》
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周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事以密成,語以洩敗。《韓非子》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戰國策》
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周易》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千丈之堤,以蝼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周易》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周易》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禮記》
關于國學經典語錄熱門4篇就分享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小編。